最近,《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我,聊一聊关于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跨境电商的内容,聊了快一个小时,其中快到最后了,记者问我,木老师,你觉得,寺库这种上市即破发,到现在还没有涨到发行价,原因是什么?寺库这种上市破发的案例,会不会影响后来的跨境电商IPO?
答案是,肯定会的,必然会影响跨境电商未来的上市,何止是上市,融资都会非常不利。
寺库,的确是没有开一个好头。
但寺库也很冤枉,大家都以为他是一个奢侈品电商,或者跨境电商B2C模式,但他们有不少线下门店,是可以作为奢侈品O2O的代表的,也可以讲出好故事的。只是,门店数量不多罢了。
除了门店问题,跨境电商还有不少难题:
首先,做进口生意的,最核心问题是供应商的不稳定性,虽然这个行业大家都标榜自己有供应商资源,但能成为稳定核心供应商的,一般只是很少的比例。一方面是因为,进口商品的国家比较多,品类也差别很大,另一方面,对于国内的政策,也不稳定。
其次,物流也是大问题,进出口物流,往往让用户体验做不到*。
再次,用户频次也不够高,奢侈品客单价高,但频次太低,容易被取代。而且,奢侈品的消费者,也不喜欢电商购物,真正特别有钱人,直接出国买了,不能经常出国的,也就是白领金领,他们对奢侈品的消费又不是足够高。
一个个都是死穴,那能怎么办?
春节前,我跟一个朋友去另一个做奢侈品电商的公司拜访,对方做了十几年奢侈品贸易,老板是资深买手,对欧洲时尚市场非常熟悉,很多货基本上看一眼就知道好卖不好卖。
但他们的问题是,零售业务只能勉强维持,大头还是B2B,给其他家供货,占比高达80%,整个公司,可以实现盈亏平衡,略微盈利。
他们也有运作上市的打算,但这样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没有故事可以讲啊,纯B2C已经被资本市场打入冷宫了。
再回望一下整个跨境电商领域,亚马逊中国、天猫国际和京东全球购,基本都是巨头的一个业务,不可能单独上市的,网易考拉也一直没有传出过独立融资的事情,小红书的量还太小,豌豆公主口碑是不错,但体量太小,数来数去,就数洋码头的融资走的最靠前了,去年完成了C轮融资,是未上市公司中,行业*家走到C轮的,但是,洋码头上市的计划,未来两年都不会有。
这一拨跨境电商曾经非常火爆,但2016年的税改时间彻底改变了行业状态,虽然最后执行起来,税改并未太大影响行业,但,资本的胆子,小了很多,对这个领域比较谨慎。
原因有几个:
*,供应链的问题,很难打造强势稳定供应链,很多商品你有我有他也有,很难做到深度备货;在货品账期方面,更是没有优势,优质供应商可能都不给你账期,哪会跟国内零售强盗一样,三个月账期,没得商量,人家给你货就不错了,所以啊,跨境电商拼的真是零售能力,不是类金融能力。
第二,物流配送链条,很难建立*供应链。上头是多个国家的商品,下头是地大物博的中国消费者,物流整合难度可想而知,能砸出来,但需要很多钱,比京东的物流还要砸钱。
第三,利润率低。
你说这么复杂的跨境电商,资本能感兴趣吗?哪有ICO来钱快啊?
那跨境电商们未来怎么上市呢?
我想了想,这道命题虽然难,但不至于无解。
跨境电商不是复杂吗?但我觉得,还不够复杂,还要更复杂一点,不要只做B2C,不要只做线上,连锁店也可以开起来,哪怕加盟制,比如洋码头门店,考拉门店。
开不起门店,那就入股连锁零售企业,入股也入不起,那就让人家入股你行不行?这不是卖身求荣,这是合纵连横。
卖身给连锁不要,卖给流通巨头行不行?比如怡亚通,朝批,你这么多年打下的供应体系,流通商应该知道你的价值,从而让你的商品,进入流通巨头的血液里,那是一个更广阔的市场。
这还不够,还要再做B2B,把这条线彻底打通,这才是走量的机会。
如果供应商关系好,再来个C2B,利用大数据反向定制一部分商品,凭什么跨境电商只能做搬运工,你有几千万用户,用户的意义在哪里?有用户就有需求啊,就可以反向定制。反向定制的商品,那怕有一个成功的,又能反哺B2B。
甚至再往前走一步,你要是资本较为充足,入股供应商也不是坏事,这样彻底把控供应链,把控这个词不好听,那就是彻底稳定自己的供应体系。
往上走完了,再往下走:
刚才说的都是跨境电商的渠道价值,还有一点,跨境电商要做好零售品牌的定位,比如买手服务平台,这样就不局限于电商范畴了。
总而言之,要围绕渠道价值和零售价值深度挣破跨境电商的范畴,打破外界对你的狭隘定位。
所以,未来跨境电商或者奢侈品电商的趋势,只有一个,那就是挣脱用户的固有认知!千万不要做搬运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