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港交所CEO李小加:生物科技公司有三大特殊投资风险

李小加提醒投资者,作为市场的营运者和监管者,永远不可能比市场更聪明,无论监管者怎么用心审核,都没有办法将所有的坏公司挡在市场之外,更不可能为投资者做出决策。

  5月16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发布最新网志。李小加以生物科技企业上市为例,阐述了香港上市机制的监管哲学和基本逻辑,包括上市审批、设定上市门槛,以及披露规则等方面的原则。

  李小加在网志开头,特别提醒投资者,在投资前一定要做足功课,为自己的投资负责,尤其是对生物科技不熟悉的中小散户投资者,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与其它行业相比,生物科技行业有哪些特殊的投资风险?

  李小加在网志中指出三方面风险。首先,生物科技公司的产品研发周期长,一种新药从研发到最后获批在市场销售,短则三四年,长则达十年。

  第二,由于生物科技公司的产品事关公众健康,受到政府严格监管,在获批生产前几乎不可能有营业收入,因此它们的产品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第三,生物科技公司的产品研发失败风险高,例如,一些研发中的创新药物即使通过了一期和二期临床测试,在三期临床测试中失败的也比比皆是。即使通过了所有临床测试,监管当局也有可能因为其他因素不批准该产品上市。

  此外,除了上述生物科技公司本身的风险之外,投资生物科技板块可能还面临两大市场风险,包括股价波动风险和内幕交易的风险。

  李小加称,正是由于生物科技行业的这些特征,国际市场上涉足生物科技公司的投资者多是拥有较高分析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机构投资者,散户鲜有参与。

  尽管投资新兴的生物科技公司可能“危机四伏”,但李小加认为,如果门槛设的太高,将无法满足生物科技行业的合理融资需求,而且可能把很多急需资金的好公司挡在门外,让投资者错失良机。

  因此,港交所最终设定了15亿港元市值和已通过一期临床测试、即将进入二期临床测试这两大主要上市门槛,并根据行业特点为此类上市公司设定了特殊的信息披露要求,以帮助投资者判断投资风险。

  但李小加提醒投资者,作为市场的营运者和监管者,永远不可能比市场更聪明,无论监管者怎么用心审核,都没有办法将所有的坏公司挡在市场之外,更不可能为投资者做出决策。

  因此,李小加在网志结尾再次提醒投资者:“要防止这个板块过早过热引发崩盘,我想提醒投资者,尤其是对生物科技不熟悉的中小散户投资者,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冷静,冷静,再冷静!”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棱镜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港股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