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人们幻想自己能拥有一辆家用轿车,那么夏利一定是梦寐以求的明星产品。但是30年后的今天,汽车早已不是奢侈品,又有多少人买车的时候会考虑夏利呢?如今,拥有连续18年销量冠军、中国轿车出口美国*光环的夏利,正在退出历史舞台。
“国民车”的30年兴衰史
时间回到1980年代,当时的中国合资或合作生产汽车的仅有两家,一家是美国克莱斯勒和北京汽车的合资公司北京吉普生产的切诺基,另一家是上海大众生产的桑塔纳,那时的中国,没有几户人家能够拥有一辆家用汽车。而夏利的故事,要从1986年开始说起。
1986年,在时任天津市长李瑞环的建议下,一汽开始以全散件形式作为进口整车车型的方式生产基于1983年大发Charade车型开发的*代夏利,李瑞环把黄色面包车的Hijet取名为“华利”,把Charade取名为“夏利”,两车名合起来是“华夏得利”的意思。*辆夏利诞生于1986年9月。
夏利在1990年生产出了*辆标准的三厢轿车,当时的售价高达10万元,夏利也因此成为极少数中国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谁家楼下要是能停着一辆夏利,那真是“身份”的象征。
到1996年,夏利已经垄断了国内80%以上的出租车,在90年代,夏利就是私家车的典范,高昂的价格让很多人又爱又恨,而当时中国的房价也不过如此。
处在高速发展期的夏利,也是中国轿车出口的先驱,2002年,夏利出口到了美国,2004年,夏利成为国内*个产销量累计突破100万辆的自主品牌,并在2011年达到了销量25.3万辆的*。
从1986年到2011年,夏利走过了25年的风光之路,此后便步入了下行通道,而且是急速下滑,从2012年开始,夏利连续6年亏损,最终于2017年6月宣布停产。
在中国人眼里,家用轿车,早已不只是代步工具这么简单,更多的是一种“追求”。而夏利经过了30年的发展,并没有让消费者看到自身品牌的升级,而是一再降价求生,不改革、不创新,衰败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
连年亏损终资不抵债
根据一汽夏利2017全年的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14.51亿元,同比下滑28.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41亿元,同比下滑高达1110.64%。截至2017年末,一汽夏利的总资产为49亿元,而总负债为48.12元,负债率高达9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仅为5799万元。
另一项数据显示,2017年末一汽夏利的流动资产为19.39亿元,流动负债达到44.98亿元,这表明存在可能导致对一汽夏利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重大不确定性。
一汽夏利主要生产和销售的车型包括夏利系列、威系列和骏派系列,自2017年6月开始,夏利系列就已经停产,威系列则从7月开始停产,8月、9月和10月有少量生产,11月又停产,2018年1月和2月均停产,3月仅生产了60辆。业绩预告则显示,该公司预计2018年*季度将亏损2-2.5亿元。
夏利从2012年开始,连续六年的年均亏损额高达11.66亿元,虽然在2016年,一汽夏利曾短暂的实现净利润由负转正,但实际情况是得益于向控股股东一汽股份转让天津一汽丰田15%股权,如果扣除非经常损益,天津一汽净利润亏损高达16.77亿元。说明一汽夏利的主营业务已经完全丧失盈利的能力了。停产,也许已经是*的选择。
一汽夏利的营收主要来自汽车制造、商品流通和物流三个部分,2017年公司销售了2.71万辆汽车,生产了2.4万辆,分别较之2016年下降了26.4%和33.93%。
2017年一汽夏利轿车销售收入仅11.1亿元,而轿车销售的营业成本却高达18.2亿元。按照2017年2.7万辆的汽车销量计算,一汽夏利平均每多卖出一辆车,就会亏损2.6万元。高达98.2%的资产负债率,已经把夏利逼到了资不抵债的绝境
惊动深交所 股权无人接手
如此糟糕的年报成绩单,也引来了深交所的问询,在一汽夏利的回复中,也说明了亏损的原因。
公告称,公司存在对国内汽车市场认识和前瞻研究不够,自身产品开发、营销能力和意识、品牌塑造能力不强等问题,导致近年来,在经济型轿车市场快速萎缩的背景下,公司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步伐未能跟上汽车市场消费升级快速变化的需求,公司产销规模、盈利能力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主营业务利润处于亏损的状态。
公司2017年度整车销售量比上年度下降26.40%,汽车制造业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30.41%,主要原因是公司2017年为适应市场的需求,主推的销售产品是D60、A70车型。
与2016年相比,销量结构、销售价格进行了调整,同时,产销规模也有一定降低,造成毛利下降幅度较大。公告还确认,2017年,公司停止了老车型的生产,全力进行新产品的生产准备和市场推广工作。
翻看一汽夏利近几年的财报,受制于产品定位的原因,日子过得一直不太好,2013年和2014年分别亏损了4.8亿元和16.6亿元,2015年和2016年则通过出售股权的方式实现盈利,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805万元和1.6亿元,2017年则再度出现亏损,亏损金额高达16.4亿元。
如此窘迫的形势,使得一汽夏利的股权已经沦落到无人接手的地步,2017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同意一汽股份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所持一汽夏利3.95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4.73%。
然而,截止到去年11月20日,一汽股份未征集到符合《公开征集公告》中各项资格条件的受让方,一汽股份宣布终止本次公开征集。
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去年巨亏16个亿、屡传退市的一汽夏利,今年一季度102.82%的资产负债比率极为显眼。在国内23家上市车企中,一汽夏利是*资产负债率超过100%的企业。
从国民汽车沦落到被迫停产,夏利内部的决策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当各家车企都在根据时代的变化迎合市场、迎合消费者的时候,夏利则是选择了一条万劫不复的道路——不停降价!消费者看不到什么创新,只看到了廉价,甚至刚买到手的夏利瞬间就变得不值钱了,这是很打击消费者信心的举动。
选择如此沉沦的道路,是夏利所想的吗?其实不然,夏利的“失利”跟其缺少自主经营权也有很大关系。2002年,夏利公司总股本50.98%的股份被天津汽车集团公司转让给一汽,自此,夏利的前缀就多了“一汽”二字。
一汽收购夏利之后,为了减少内部的同业竞争,所以将夏利一直定位在经济型汽车市场。但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夏利这类经济型汽车已经不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了。
曾经与夏利同级别的吉利、传祺等自主品牌,都已经更新换代力争向上一个层次发展,而夏利除了低价战术,似乎再没有新的招数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利亏损也越来越严重,一汽集团对于夏利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投入的资源也明显减少,重视程度就更不用说了,甚至想办法甩掉夏利这个“包袱”,已经被提上日程。
结语
夏利作为自主品牌“殿堂级”的产品,承载着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和一份情怀,所以面对夏利退出历史舞台的这一刻,难免令人唏嘘。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代表着新时代的开始,现如今的中国品牌早已撕掉“低价”、“劣质”的标签,很多国货已经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一家企业的成功理由,可以有千万种,但一家企业的失败,都会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跟不上时代!商场如战场,原地踏步,就等于被时代抛弃。
虽然一汽夏利宣布的是“暂时性停产”,但是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夏利想要复产,希望很渺茫。作为夏利的接替者,天津一汽主要押注在骏派品牌,能否扭转乾坤,还要等待时间检验。
12539起
融资事件
6106.97亿元
融资总金额
7766家
企业
2467家
涉及机构
704起
上市事件
8.30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