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马斯克封神100天后,这个中国85后把自己的火箭打上了天!

早在光华上学期间,舒畅就渐渐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他想主导投资一家中国的SPACE X公司,打造中国的私人火箭产业。

  2018年5月17日早晨7点33分,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业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在西北某基地发射升空。引人瞩目的是,该火箭从研发到发射整个用时仅一年时间,领头的是30岁出头的CEO舒畅。

  1964年6月,*枚自行设计的导弹“东风二号”首次发射失败之后。在解决导弹达不到预定射程的问题上,32岁的王永志提出了“卸出一些燃料,减少重量,提高推力,加大射程”的逆向思维,遭到众人的反对。

  关键时刻,钱学森认真倾听了这个年轻小伙子的意见。后来,“东风二号”在卸下600公斤燃料之后发射,果真命中了目标。

  王永志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后因院系调整并入北航,成为北航火箭专业的首届学生。在钱学森的大力支持下,他领导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成为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也是北航首届学生中获得院士称号的6位翘楚之一,并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永志对舒畅的影响很深。2004年,他在北航讲了3次专业大课,舒畅无一缺席,并且深受鼓舞。这期间,舒畅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伟大目标”:“站起来就能够得着的,不叫目标。你得加速快跑,冲起来跳上去够得着,那才叫目标。我一直在寻找那样一个目标,Something different,something big。”

  影响舒畅人生选择的第二个人,是*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

  201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航天产业基金,主要投资航天行业及其技术领域。当时舒畅已经大学毕业,应聘到这个创业团队做实习生,从装电脑、打印机等基础工作做起。而一次在行业会议上与黄老的见面,进一步刺激了舒畅的加速快跑。

  当时,听闻舒畅毕业于北航飞行器设计专业,黄老兴致大发,拉着他聊了很久,谈的重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产业化。

  在黄老看来,中国拥有那么多航天的技术,但很多研发的最终结果仅仅是解决航天范畴内的一个很小的问题。问题解决后,相关技术便束之高阁,非常浪费。因此,他希望舒畅这些年轻人,能探索怎么将航天技术产业化,形成中国航天的社会化发展优势。

  懂航天技术还得懂市场,仿佛是为了兑现黄老的期许,这次谈话没多久后,舒畅便考上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与此同时,大洋彼岸,堪称“民营火箭*人”的马斯克,带着他的SPACE X公司和猎鹰火箭横空出世。

  马斯克以一系列风骚无比的操作,让人们意识到,原来航天还可以这样玩。在美国航天飞机正式退役后,马斯克的猎鹰系列火箭承担了NASA向空间站货物运输的80%工作。加上那段时间美国漫威的钢铁侠电影上映,一时间,钢铁侠原型马斯克,成为无数航天航空人的偶像。

  在光华管理学院求学期间,舒畅经常跟同学讨论各种各样的投资案例。有一天,大家不约而同谈及马斯克和大出风头的SPACE X公司。经过缜密的分析,所有的同学都惊讶地意识到,与其说马斯克是个科学家,还不如说他是个成功的商人。

  “你看他的火箭,从猎鹰1到猎鹰9,甚至重型猎鹰,其实都是基于一款发动机不断改进、并联所完成的。这样的好处很多,最起码他是*个有望实现火箭发动机量产的人。如果真的做到这一点,那他的成就不可限量,很可能将火箭发射的成本降低到一个无法想象的水平。”由此,舒畅开始以更商业的角度来看待整个事情,包括马斯克。

  “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一点也不过分。或者讲,马斯克先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再是一位疯狂的科学家。”

  在光华上学期间,舒畅渐渐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他想主导投资一家中国的SPACE X公司,打造中国的私人火箭产业。

  毕业后,转投联想控股战略投资部做投资后管理的舒畅,用自己抛却浮躁的决心和2个月5万字的中国酒业发展调查报告,打动了大老板柳传志,成了联想控股最年轻的投资VP。

  联想控股没有什么航空产业的项目,舒畅却一直对这一领域保持着关注。

  2014年11月,中国航天政策放开了一个小缝。文件明确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微小卫星市场,任何人都可以造小卫星,申请发射,去太空渐渐没了障碍。

  那段时间,舒畅心中的兴奋无以言表。

  2015年,仅仅上半年他就接触过不下10个卫星创业公司的申请,但几乎所有的商业计划都在讲:“我要通过与SPACE X合作来发射卫星……”。

  这让舒畅很疑惑,大家都要做卫星,那中国谁来做火箭?总不能全世界的私人商业卫星都拿去SPACE X发射吧?

  “中国小卫星市场非常大。2015年年初,我们走访过很多科研院所,不完全统计表明,现在全国做好的小卫星就有几百个,但都在等国家火箭的配套,很多卫星也只能放在陈列室里展出。”这让舒畅觉得,自己接触到了一片巨大的蓝海。

  “要知道,不是每个卫星的发射倾角、轨道都相同,恰恰是几乎每个卫星都有自己的个性化要求,这为低成本火箭发射提供了一个庞大的、我认为会到每年千亿级的市场。”他说。

  “我们再不做,五年之后私人火箭市场就被SPACE X垄断了。”联想控股上市第二天,舒畅辞掉了投资VP的职位,准备从零开始研制和发射火箭,做中国的SPACE X。

  万事开头难,想挑战体制内的行业更难。

  雄心勃勃的舒畅,一开始就遭遇下马威。“哪是三顾茅庐,我九顾茅庐都有了。”航天产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人员要求非常高。舒畅拉关系找同学,学长学弟交往了很多,一个一个上门邀约,讲自己的想法、方案、思路。但体制始终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墙,很多同学都觉得想法不错,真要一脚跨出体制的时候,就退缩了。

  “有的时候我们明明已经谈妥,连待遇都说好了,第二天就变卦。收到我的offer,却给我打电话说对不起的大有人在。”

  失眠成了常态,舒畅不知道路在何方,彷徨中根本看不到一点希望。

  存亡之际,一次饭局成为突破口,也让舒畅找到了重要合伙人

  饭桌上,舒畅听说某型运载火箭的一位副主任刚刚辞职,他心中的火苗迅速燃烧起来。第二天,他就在朋友的介绍下,急不可待地找到了这位副主任。

  初春的阳光下,两人相遇在星巴克,舒畅热情如初地讲述自己做私人火箭的理想。出乎舒畅的意料,这位副主任很痛快就加盟了舒畅团队。

  这位重要合伙人的加盟,成为舒畅中国私人火箭事业的一块重要拼图。之后,总体、弹道、制导、姿态控制、气动、结构、电气、软件等工程师先后到位。

  如今,舒畅的火箭团队成员来自北航、南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相关高校,并具备多年研发经验。其中,两位资深火箭研发员,在火箭研究院的合计研发年龄超过30年。同时,团队还吸引了多位总装、国防科工局、相关院所及高校的领导担任顾问。

  “团队里不乏研发火箭的老专家,而且目前仍在不断吸收新的力量,包括拿过奥赛金牌、保送到北大等未涉足过火箭的特殊人才,他们非航天科班出身,但是被这份事业深深吸引。整个团队仅有一名本科生,人员素质非常高。”

  舒畅常说,认真与坚持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基础。而做火箭,除了认真与坚持,他还遇到了很多从没想过的问题。

  “火箭最核心的是发动机和飞控系统。发动机国内就一家院所可以做,飞控系统也是。举国体制是不考虑成本的,发动机四五十人搞几个月弄一套。问题是我们想买,都没人卖给我。因为国家任务都排满了。”

  迫不得已,舒畅只能带领团队自研发动机和飞控系统。“我有个想法,能不能在国内依靠纯市场行为,建立生产火箭的产业链。要知道,这个产业链非常长,带动的企业不是几家,那是数以百计的,这将对航天技术在中国民用领域发展有好处。”

  产业链拉开,带来的是火箭成本的倍数增加。举国体制下,所有零件都有保证,不用频繁测试。而采购市场化零件,每一批次都要严格测试,并经多次实验才能使用,其中的损耗只能由舒畅团队自己承担。

  相较国内其他几家想做火箭的公司,舒畅直接把视角聚焦于固体火箭发动机上。在他看来,要做就做*、最难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我们可以批量生产,需要发射时快速组装与测试,这样可以满足用户时间很短的发射需求,未来将是我们服务客户*的优势。”

  经历100余次失败,团队最终实验成功固体火箭发动机。2017年12月22日。江西某*实验场,M系列固体火箭发动机实验成功。

  那之前,舒畅的焦虑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发动机试车前,我们请了50位嘉宾到现场,包括军方,甚至国务院的一些专家,没有媒体,但是股东、供应商、客户都去了。”

  点火之前有一个10秒倒计时,到10秒倒数结束那一刻,舒畅不敢摁那个点火按钮,那时候他非常紧张。后来看视频,众人能明显能感觉到当时有一秒的延迟。

  焦虑中收获的成功,让舒畅长出一口气。“我想这是大家对我的一种信任支持着我走到今天,其实没有什么比信任更能支持我们往前冲的。”

  回顾创业路,舒畅最想感谢的,仍然是体制内的这些领导、专家。“因为业内的这些人,才是最了解中国的航天到底是什么现状,为什么商业航天会是一个历史的必然选择,为什么SPACE X可以用四五千人的规模做出这样的产品。所以我跟他们沟通的时候,有相当数量的领导是鼓励的态度,他们会觉得你还很年轻,你又有做这件事情的梦想,那好,那你就尽全力去做,我们会支持你。”

  团队、融资、制定战略……领导和专家的鼓励之外,舒畅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并且因此背负了巨大的压力。

  火箭总装完成的那一天,他罕见的喝醉了。

  在舒畅的蓝图中,M系列火箭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M系列是*种中国私人能直接商业化的火箭。我们跟其他中国的公司不一样,他们是准备打一个火箭模型,我们这个M系列有运载能力。根据我们现在的技术,火箭有效载荷每公斤运输成本能降低到10万元。

  为了完成商业化,舒畅带领团队对火箭做了很多精妙设计。其中,最核心的商业创新,就是火箭组成的标准化——M系列的火箭,如果想增加载荷能力,只要增加火箭的级数就行。“最多3级,发动机是一样的,我们在飞控上做了接口设计,批量生成发动机,再串联测试。”这样的好处是成本*。

  5月8日,OS-X火箭暨“重庆两江之星”首飞发布会在重庆两江企业总部大厦举行。舒畅特意做了造型,很另类。他希望这个造型,能带给首飞的火箭一些好运。

  发布会上,舒畅显得信心十足:“我们*次发射是有成功保证的。”

  “OS-X是测试类型,之后就是M系列。”OS-X系列是单级不入轨的火箭,M是入轨火箭,OS-X主要测试飞控系统和发动机。通过这些技术的研发,舒畅认为,中美商业火箭之间,差距并没有想象的大。“我们主打500公斤级别的微小卫星,这是个错位竞争。”

  “假设工业技术是类似的,那么SpaceX是2002年成立的,我们是2015年成立的,我倾向于认为这个差距就是13年。但是我们有后发优势,可以把以前犯过的错、走过的弯路给避免,应该能把这13年缩短到5到10年。

  对比猎鹰重型,OS-X火箭只能算“小弟弟”,但对于国产产业而言,其意义不言而喻。

  “这是中国私人公司*次造出了自己的火箭、*次在政策上走通、*次在资本上投入、会获得一定的估值上的回报,这些全都是*次。而且这对于培养团队的信心,包括培养想进入这个领域的技术人才的信心,都会有很大的意义。”

  “我不是中国马斯克,我是舒畅,我是一个愿意做点事的商人。”这是舒畅一直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中国私人航天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去探索。

  在马斯克用猎鹰重型火箭将一辆特斯拉送到火星轨道之后的第100天,舒畅的火箭上天了,而中国私人航天事业才刚刚上路。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