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兴事件已经告一段落,但AI芯片的新一轮洗牌已经开始。在芯片这件事上,谁都没有安全感,中兴事件为AI芯片领域弯道超车带来了新的驱动力,这或许是个好事。
5月13日晚间,特朗普发布推特:我正试图让中国*的手机厂商之一中兴通讯尽快重返市场。对中兴通讯的贸易禁令会导致大量工作岗位的流失。我已责令美国商务部尽快妥善处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兴事件到此也已经告一段落。
今年4月,美国商务部以违反对针对伊朗及朝鲜的贸易禁运为由,对中国通讯设备大厂中兴通讯实施制裁,要求美国相关公司在7年内不得向中兴通讯提供零部件,其中就包括最关键的微型芯片等产品。
中兴禁令一出,对这一事件的舆论讨论也逐步升级,从中美贸易战争一直到核心技术的主导权。当然,其中被质疑最多的就是国内芯片产业的创新力,不少吃瓜群众也认为,技术受制于人,中兴的锅应该由国内芯片公司来背。
不得不承认,中兴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国内芯片产业总体上来讲依然落后于国外;但通过对芯片以及相关行业的分析,我们需要认识到一件更重要的事,中国芯片产业正在迎来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兴事件到底该由谁来背锅?
纵观中兴事件始末,美国之所以有底气宣布这一禁令,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兴大量芯片供应依赖于美国芯片企业,一旦断绝供应后,中兴的通讯业务与消费者业务将受到巨大打击,库存芯片数量只能维持2个月的订单量。
因此有不少人在质疑,中兴为什么不能自己研发芯片,而一定要依赖进口呢?
这对于中兴来说真是一场无妄之灾。中兴是国内第二大、世界第四大通信设备运营商,占据了全球通信市场10%的份额,在研发和专利上的投入产出并不少,截至2017年年底,中兴有6.9万余件全球专利资产。
就像我们不能要求一家餐馆要自己种菜一样,芯片作为通信产业的上游产业,我们并不能要求中兴也将芯片揽入怀中;哪怕是排名在中兴之前的华为、爱立信和诺基亚,在芯片供应上同样需要上游产业链伙伴的支持。
于是矛头又指向了国内芯片企业,为什么不能用国产芯片替代国外产品?对于这个问题,国内芯片企业也是一脸无奈。
芯片是一门赢家通吃的生意,一步慢就步步慢。亿欧采访了在国内从事多年芯片研发工作的李先生,他表示,国外的通讯行业和电子产品起步早,因此相应的芯片产业同样在起跑线上*,这让他们在专利上面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当国内芯片企业要自主研发芯片时,需要要绕过别人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同时还要在性能上保持优势,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但企业都是做生意的,那就必然要去考虑成本和收益。芯片是高度依赖投资的产业,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看到成效;但是由于投资回报周期太长,风险也太大,从设计原理到流片再到量产,无论哪一步都有返工的风险。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转而通过购买国外的知识产权加快投资回报、降低成本,也是商业行为上的无奈之举。
所以总结一下,“中兴事件”的最根本原因,是国内芯片产业起步太晚,因而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而国内芯片产业自始至终依然在追赶中,不过缺少一个突破的契机。
高通帝国能给国内芯片业什么启示?
在中兴的禁令中,有一家美国公司同样引人注目,那就是高通。它的故事或许能够给追赶中的中国芯片产业一个启示。
高通的发展史,简单来说就是一场赌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高通看到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重注CDMA,豪赌3G。“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最终高通依靠技术专利和出售芯片,称霸3G、4G市场,成为了芯片产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赢家。到2016年,高通47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坐稳了智能手机芯片市场龙头老大的身份。
为了在中国与MTK竞争,高通甚至还降低了专利收费标准,并与中国手机企业重新签订专利许可协议。其中包括华为、小米、联想、OPPO、vivo在内的110多家国内厂商都与高通签署了新的专利授权协议。
高通高管曾直言“没有小米就没有骁龙800系列”,从侧面来说,不止是小米,而是整个中国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成就了高通。
其实,每一次芯片行业的洗牌,都伴随着下游产业趋势的变化,高通正式把握住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才成就了今天的芯片帝国。
AI芯片将是国内芯片企业的弯道超车机会
在diss中兴的同时,还有更多人表扬了华为海思,在推出麒麟系列芯片后,这款芯片已经应用在了华为多款旗舰机上,反响不俗。而引人注目的是,麒麟970芯片中还搭载了寒武纪提供的人工智能模组,来为华为手机提供更多符合AI应用的计算能力。
于是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麒麟970芯片提升了华为手机的算力,促使软件利用算力提供主动服务能力;算力的提升又让更多传感器的加入成为可能,从侧面提供了提升其它硬件能力的土壤。这种手机AI能力的螺旋式上升,让人工智能落地越来越接近现实。
对比高通,可以发现华为也在赌,赌的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与AI芯片的未来。而且,正在豪赌的不止华为一家。
拥有GPU的英伟达不用多说,它本来就是AI芯片领域的有力竞争者。
2017年,谷歌也发布了两代TPU,这是一种专门针对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进行优化的AI芯片。
传统芯片巨头英特尔尽管在AI芯片行业萌发阶段,错过了*波机会,但随后就买下Nervana 、Movidius、 Altera、以及Mobileye等多家AI芯片领域的实力初创企业。
不久前,阿里收购国产芯片公司中天微,这家公司曾发布过阿里云基于AliOS软硬件框架的3款“云芯片”,包括计算机视觉芯片、融合接入安全的MCU平台芯片、以及与中兴微电子合作推出的全球*基于AliOS的极低功耗NB-IoT物联网安全芯片。
更多的竞争者出现在初创企业中。
之所以说AI芯片是一次新的机会,是因为AI芯片要围绕深度学习或者人工智能算法,对这颗芯片内部的架构和计算、存储单元进行专门设计。
目前AI芯片领域还存在大量的创新空间。由于还不存在适应所有环境的“通用”人工智能算法,因此AI芯片也就没有确定的架构,而新架构的出现必然将是一次巨大的商业机会。在这种时候,过去一家企业在芯片行业的体量能够发挥的优势被压到了一个较低的层面。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国内公司还有一定的优势。AI芯片的要求往往不是芯片本身,更包括了芯片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但由于AI人才存在断层,所以国内AI芯片创业团队中的人工智能研究型学者或偏算法型人才,相比于传统芯片行业开发者更有价值。
国内AI领域的应用落地速度已经处在了世界*的水平,但在芯片这件事上,谁都没有安全感。中兴事件为AI芯片领域弯道超车带来了驱动力,这或许是个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