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晋书·列传三十九》
1
滴滴今天应该感谢阿里。
一方面,阿里收购饿了么,能在一定程度牵制不断拓展边界的美团,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另一方面,这个实锤敲定的日子也很巧妙——4月2日,于是,昨天还在刷屏的滴滴女乘客疑似被性骚扰事件,就这样悄悄地划过去了。
当科技媒体忙着花式解读这笔95亿美金的买卖时,滴滴公关大概正在面朝杭州,烧香致谢。
但“性骚扰”事件真的可以就这样算了吗?
先来看看当事人的说法。根据这位女乘客在公众号文章《滴滴,今天我想和你谈一谈》提到的,她于3月30日晚上从中关村打车回酒店,期间遭遇滴滴优享车司机的语言骚扰,“咱也别说破,心里明白就得了,你做一个多少钱?”配以“令人毛骨悚然的奸笑”、“奇怪的眼神打量”。
女乘客中途下车,重新打车,却再次遭遇这位男司机。后者试图伸手拽人,所幸两辆警车经过,他才放弃离开。
事后,女乘客向滴滴投诉,第二天下午才得到回复。客服表达的要点包括:司机也许只是身体不舒服;你是不是给过他暗示,导致对方理解错了;他有对你进行实质性伤害吗?
媒体介入后,女乘客在昨晚晒出滴滴方面的回复是:行车记录仪被覆盖,暂时无法查看当天视频,需要时间去恢复。
可以说是很无奈了。由于缺乏事发现场的证据、另一位当事人(男司机)的说法,这位女乘客的控诉很可能沦为一场罗生门。在事实尚未完全明确之时,我们目前能做的判断就是:虽然身体伤害尚未造成,但恐惧和羞辱的阴影似乎已经留下。
2
你很难评估恐惧可能造成的影响力。它可能只是午夜梦回惊醒时的冷汗,可能只是见到相似场景时的心头一凛,也可能是旷日持久的内心折磨后生命的终结。
2年前被滴滴司机猥亵40分钟的那位17岁少女,我们无从得知她后来经历了什么,但在警方介入之下,那场猥亵的事实已经很清楚:
晚上8点多,女孩通过滴滴打车,上车后被要求坐到副驾驶,随后被男司机一路猥亵。后者以检查身体为由接触了女孩多处敏感部位。
女孩通过微信向朋友求助,到达目的地时,朋友们就把司机围住,警方随后赶到,确认事实后,对男司机处以10天治安拘留。
而促使女孩把这场经历在微博曝光的直接原因,是滴滴方面的傲慢。根据女孩表述,她在事发第二天向滴滴投诉,等到第四天才有人回复。事发18天,女孩再没有接到滴滴方面主动联系的电话。期间,联系人只被动做过一次表态:滴滴公司会给你50元赔偿。此后,要么不接电话,要么挂断电话。
直到事件通过微博发酵,滴滴才向媒体透露进展:已经对涉事司机罚款并*封禁。
事情就此完结。但类似事件的发生,其实不是*次,显然也不是最后一次——在百度输入关键词“滴滴 性骚扰”,你会得到8万多条相关搜索,仅新闻报道就达750多篇。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当人们欢呼庆祝着古老死板的打车行业被互联网公司所颠覆,为后者的便利、便宜(仅限于初期)而喝彩时,自然会忽略掉其中的风险。
事实上,这些滴滴男司机的“性骚扰”事件有着类似的模式:受害对象均为女性,发生时间段多为夜间。有的被男司机动手动脚,有的是语言上的侮辱。
在海南,有司机曾经在4位女高中生面前自慰;在北京,有司机把车门反锁后,殴打并强奸了后座的女乘客。还有男司机在女乘客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车内摄像头进行偷拍,再转发到微信群里消遣。
这些事件的处理结果也极其相似。
除了那些触犯法律的强奸事件,多数性骚扰事件其实很难被立案。而乘客向滴滴投诉后,得到的处理结果无非也只是“封禁账号”。
当然,滴滴作为平台方,对司机的约束权力有限。但从2015年那起强奸案的细节,你不难看出滴滴在司机监管方面的无力——那位反锁车门强奸女乘客的男司机,是用了妻子的信息注册滴滴账户,他本人曾经有嫖娼前科。
滴滴对此的建议是:
“对于变更车辆、变更司机进行顺风车接单的情况,乘客可通过车牌、车型信息以及性别头像进行辨别,有权投诉并拒绝搭乘。”
简单说来,就是全靠乘客自己辨别了。
3
关于滴滴如何加大司机管理的公关稿件,最近两年时常见诸于媒体。
比如2016年7月上线的“五大安全措施”,包括三证验真、号码保护、分享行程、紧急求助、人像认证等等。一年后,官方公布数据,仅“三证验真”(身份证、驾驶证、车辆行驶证)一项,就能让滴滴每天拒绝3万个不符合要求的司机注册申请。
平台方不好当,这是常识。Uber在去年11月也被乘客告上了法庭——9名来自美国各州的、在使用Uber期间被性侵或遭遇暴力的女性,向加州法院提起诉讼,期望以此“督促Uber做出改变,有效地保护用户”。
Uber的做法同样令人失望。
今年3月,它以乘客在注册时已经同意 “通过私下仲裁来解决使用Uber期间遇到的争端条款为由,认为乘客无权起诉此类事件。而如果把诉讼改为仲裁后,就意味着Uber 可以去争取私密和解。
两位原告律师对此评价:
“这些女性在事发后都很害怕并感到十分震惊,令她们感到恐惧的还有,人们并没有把这些事说出来。与此同时,Uber总能让此类新闻不出现在媒体上。”
“Uber很想让这些诉讼案件从公众的视野里消失,这样做是卑鄙的。这是一个公共安全问题,与我们每一个使用Uber的用户都相关。”
然而,这些发酵能量有效的事件,似乎并没有影响资本市场对这两家公司的青睐。今年2月,Uber 获得软银80亿投资后,最新估值为720亿美元;今年3月,滴滴最新估值为576亿美元。
毫无疑问,这是两只超级独角兽公司。
独角兽是来自古神话中的动物,具备善良、纯洁、强大、骄傲、自由、勇敢等特质。不过看起来,打车行业的独角兽们,选择放大了“骄傲”。这是市场垄断之后的高概率事件——当游戏规则掌握在一家公司手里时,用户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从,要么滚。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团做打车、易到复活、高德做顺风车……打车领域在这个春天出现的热闹势头,未必不是好事。
在如今的商业格局下,只有当公司们需要争抢用户时,用户才是会被珍惜的。当然,大部分用户可能还是会跟着补贴跑。这也是个被论证多次的不争事实。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盯着滴滴的友商眼睛越来越多,“性骚扰”事件不了了之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毕竟,竞争也是进步的源泉。期待有一天,滴滴能想出比“注销账户”更高级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