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A股呼唤独角兽归来,争夺科技巨头大战一触即发

同时,也相信A股会出现越来越多比富士康更有科技含量的独角兽,到时,BAT一统天下的局面,很可能就会被打破了。

  “你觉得这事儿好吗?那咱们一起把这事搞起来”,两会间隙,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被夹在一群记者中,神态滑稽但又激情澎湃地表态,要把独角兽接回家。

  从富士康36天神速过会,到BATJ(百度、阿里、腾讯和京东)在两会期间纷纷表示拥抱A股,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国科技公司迎来了国内资本市场抛来的橄榄枝。

  今年以来,三六零安全科技更名上市、小米公司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证券100亿元储架发行,以及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公司成功过会并拟在上交所上市,都是监管层支持优质创新企业回归国内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A股,已经错过了“BATJ”这种白马股的上市红利;现在,A股再也不能错过新一代“独角兽”们。

  谁是独角兽

  独角兽是什么?市值最起码得超过10亿美金,更核心的是,独角兽一般得是有一定护城河的科技类企业。

  在中国语境下,独角兽几乎等同于大家手机里的常用软件和功能,比如打车时用到的滴滴,看新闻资讯常用的今日头条

  这些产品是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以至于,证监会乃至更高决策层终于对“新经济”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欢迎姿态,值得一提的是,“新经济”的定义包括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这四新。

  而在金融科技领域,能担当这个”四新“标准又符合规模要求的独角兽巨头,莫过于京东金融和微众银行这种量级的企业了。

  来自第三方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可能性,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全球共有214家创业公司入围“独角兽”榜单,中国有55家企业上榜,小米和滴滴等企业位居前列。

  一家模式特别的独角兽

  在金融科技领域呼声最高的几家企业中,京东金融依靠自身能力建设,在首席执行官陈生强带领下,仅用时4年就让一个内部创业项目崛起为千亿市值量级的公司。

  另一个独角兽微众银行凭借微信的流量入口,以庞大的C端用户见长。相比拥有银行牌照的微众银行,京东金融则另辟蹊径,通过沉淀科技能力,来赋能金融机构,借道B端最终服务C端,走出了一条并不逊色于微众银行的道路。

  迭代成为科技公司的京东金融逐渐具备了更强的包容性,让它和其他Fintech头部选手并非简单的竞争关系,由于每家金融机构都有自己的短板,他们掌握的数据和模型并不适用所有的客群,风险定价很难准确。所以,未来并不排除微众银行成为京东金融的客户。

  当前的市场上,为金融机构服务的公司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止步于卖一套硬件、一套软件或一个数据库,就像过去的金蝶,解决了开发问题,却没有解决运营问题,并不能给金融机构带去新的用户和商业模式上的升级。

  另一种,是拥有大量终端用户同时又具备金融业务能力的公司,这类机构一般凭借支付工具起家,但他们更倾向于构建自己的业务闭环。即便开放最终用户,大多也只是提供流量或广告服务,很少能帮金融机构升级科技能力。

  比如大家在扫码支付之后,页面通常会跳出一些金融机构贷款产品的推介,这就属于第二种模式。至于是否帮金融机构升级了科技能力,是否提升风险定价精准度,支付机构并不对此负责,用户来了,一阵热闹,用户又走了,什么都没沉淀下来。

  京东金融则走出了不同于以上两种的新路径,其对金融机构的科技赋能是全方位、全产品线的。

  去年11月,京东金融发布全球*提供FaaS(Fintech as aService)的企业服务云平台,形成了大数据消费指数产品、信贷风控、安全魔方、营销云、ABS云、智能客服等科技服务矩阵。

  科技公司和金融公司的边界正在消失。用雷军的话来说,就是“将来,所有的商业巨头都是互联网公司,也都是金融公司。”其实,当一家在金融具有禀赋的科技公司把能力拓展到金融行业之外,也可以说,未来所有的金融巨头,也都是科技巨头。

  把视野拓宽到全球,其实会发现,芯片巨头英特尔,就是一家TOB的科技型企业服务公司,虽然英特尔服务于硬件市场,而京东金融服务于金融行业。但异曲同工的是,大家都把自己特有的科技能力封装起来对外输出,赋予了整个行业最核心的驱动引擎。

  显然,决策层所呼唤的、A股所急需的四新企业,就是英特尔这样的企业。如果没有技术的壁垒,仅仅是贩卖流量或产品,即使满足“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标准,只要达不到“新科技”的标准,都无法成为四新企业中的标杆。

  大陆香港争夺独角兽大战可能难免

  今年1月10日,小米创始人、董事长雷军一行拜会了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很显然,这是小米在为启动H股上市做最后的准备。市场人士透露,小米正在谋求成为以非标准股权架构在香港上市的*家。

  但实际上,据财经功守道了解,彼时外人并不了解的是,中国证监会和小米之所以这样沟通频繁,主要是后者想挽留小米能够在A股也上市,并提出以CDR的形式,来解决“同股不同权”问题。

  知情人士透露,小米已经答应,除了在香港上市,将拿出少量比例的股份打包成CDR的形式在A股上市。

  显然,面对小米这样的独角兽的流失,中国A股着急了,可能更加让A股着急的是,在其伸出橄榄枝之前,金融科技整个行业都在向中国香港流失,从去年初开始,不仅港交所高层频频向金融科技企业喊话,甚至开始了久违的制度改革,希望彻底打开局面。足见香港资本市场对来自大陆的金融科技的争抢姿态。

  去年9月28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专门出席了众安在线上市的敲钟仪式,并当场公开表示,香港要为自己的市场结构调整做出努力,要夹缝里求生,一定要求变,在新经济中保持香港自身的市场质量,他希望能在未来几个月能够有比较大的突破。

  也是在香港的呼唤下,国内包括陆金所在内的一批的金融科技巨头将相继登陆香港资本市场,量级并不亚于去年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选手们。

  香港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其对金融科技的认可,本身也说明,这个领域正在异军突,并越来越被市场所看好。如果A股下定决心招揽崛起于金融领域的科技企业,势必将引发一场对优质“四新”独角兽企业的争夺大战。

  同时,也相信A股会出现越来越多比富士康更有科技含量的独角兽,到时,BAT一统天下的局面,很可能就会被打破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