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这是唐朝诗人罗隐写诸葛亮的一首诗,时运来时,有赤壁之战以弱胜强的经典,时运去时,七出岐山却无功而返,虽为人杰亦不自由。一句话,道尽了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小到个人和企业的发展,大到行业与地区的兴衰,莫不如此。
自雷军提出了风口论,造风口与追风口,便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头等大事。所谓风口,即为趋势,踏上风口就是顺应了行业大势,各种资源自然积聚,事半功倍。道家经典《阴符经》有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解读,这里的天道便可理解为趋势,观察趋势、顺应趋势,就足够了。
回顾互金行业的发展史,兴衰循环的节点均源于趋势的变化。2004年前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电子商务的大潮下应运而生,顺应了互联网化的大趋势,得以发展壮大;2012年前后,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大潮开启,另一方面,4万亿刺激后传统金融机构进入到化解不良危机的下行期,普惠金融的重担无形中便落在了P2P、互联网小贷等互金机构身上,尽享政策宽松红利,蓬勃增长;2015年前后,一方面是高速增长中乱象丛生,一方面则是宏观经济步入到去杠杆的新阶段,互金机构也好、传统金融机构也罢,进入到强监管的新周期之中,行业开始加速分化。
在此过程中,踏准趋势的一批机构先后成长为独角兽,在行业分化中得以遥遥*,而没能借势发展的机构,则越来越边缘化。
最早的一批支付机构成立于2004年前后,除支付宝和财付通之外,其他几家已经被远远落在后面,最关键的一步便是2012年前后有没有抓住普惠金融和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在这个关键节点,支付宝升级为蚂蚁金服,开始提供理财、融资等一揽子普惠金融业务;财付通则站在微信的肩膀上,尽享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其他几家早期参与者,固守传统的业务模式,强调行业渗透和深耕,错过了C端业务的蓬勃发展期,反过来B端业务的优势也开始受到侵蚀。
最早的一批P2P平台成立于2010年前后,截止2011年,有数百家平台投入运营,但至今仍活跃在行业前50名的平台,仅有红岭创投、人人贷、拍拍贷、翼龙贷、微贷网、人人聚财、你我贷、麦子金服(原诺诺镑客)等少数几家,相反,一大批2014年前后上线的平台,如爱钱进、PPmoney、宜贷网等,反而后来居上,活跃在行业一线。最关键的有两点,一是有没有抓住政策宽松的红利窗口,快速做大成交量,行业前期,粗放增长远胜小而美战略;二有没有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培育资产端的核心优势,在资产端缺乏竞争力的平台,面对后期上千家平台的竞争,陨落几乎是必然。
可见,因时而生、顺势而起,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不二选择。正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言“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大水才有大鱼,大风才有大鹏。
2
对互金行业而言,当前面临哪些大趋势呢?
宏观层面,供给侧改革仍处于推进的关键阶段,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大原则下,债权融资比重趋于下降,放贷类机构规模快速增长的好日子一去不返。
政策层面,严监管周期刚刚开始,未来几年内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互金行业的业务空间整体受限,规模增长推动营收增长的好日子也过去了。
行业层面,大分化仍在继续,强者恒强。头部平台享受马太效应红利,尾部小平台基本回天乏力,中等平台则面临分化压力,要么抓住增长的尾巴向头部平台靠拢,要么步步后退,变成无足轻重的小机构。
用户层面,增长临近天花板。借款人方面,随着个人信息保护各项配套机制的完善,以及百行征信成立后信息孤岛效应的缓解,多头借贷问题有望得到有效遏制,行业借款人次快速增长的好日子过去了。投资者方面,综合考虑投资替代品的崛起、刚性兑付的打破、理财端收益率的持续下降等因素,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整体吸引力下降。
可见,对互金机构而言,“顺势增长”的好日子过去了,不能再做风口上的猪,需要进行战略层面的思考与转型。从实践中看,无外乎下面两个选择:
一是追逐新的趋势,发展新兴业务。往大了说,时代在变化,产业在更迭,若不能与时俱进,创新者会变成守旧者,成为被颠覆的对象。既然行业趋势决定了高速增长的状态难以持续,寻找新的增长点就成为自然选择。目前来看,智能风控、智能投顾、金融云、现金贷、海外市场、区块链等相继被视作新兴热点,追逐者众。
问题是,萌芽阶段的新兴业务不确定性很大,押对宝并不容易,很多机构因此患上了风口焦虑症,什么火跟什么,什么都想插上一脚。对行业巨头而言,家底厚,这种策略还可以理解,但对于小很多的独角兽甚至更小的平台而言,则属于典型的战略盲从。比如很多P2P平台,备案尚未完成、在行业分化中也未站稳脚跟,在金融科技布局上倒是快人一步,面面俱到,全而不强,前景堪忧。
二是夯实内功,长出翅膀。逆势也可前行,只是要费力一些。普惠金融业务可能喂不饱一些巨无霸,但对于大多数创业型平台而言,业务空间是足够了。普惠金融在全球范围内仍是难题,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接受新的定位,寻找新的空间,如各个细分行业的供应链金融深耕、做精做透难啃的消费场景分期、现金贷乱摊子的收整等,仍然大有可为。
只不过,要实现逆势增长,前提是夯实内功,在资产获取、风控、基于大数据的管理优化等方面要建立差异化的竞争力,为粗放发展阶段落下的各项内部管理工作补课,草莽粗放经营的那一套不再适用了。
3
除此之外,依旧要考虑借势发展。
行业大趋势整体不利,但从更大的时代背景去看,我们正在从互联网时代进入到物联网时代和区块链时代,从信息互联到万物互联和价值互联的过渡,“连接”本身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和更为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借势连接的杠杆效应,与越多的主体“连接”在一起,便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不难找到新的破局口。
借势传统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正经历着互联网化的转型,但不掌握场景、不熟悉互联网化运营、在基于大数据的风控上面也存在欠缺,对于业务空间受限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而言,其相对冗余的经验、场景、用户、数据均可以向传统金融机构输出,实现资源的更有效率的应用,变相实现业务空间的突围,在互惠合作中实现共赢。
自2017年以来,互联网金融机构与传统银行业掀开了一波合作潮。五大互金巨头除了与五大行,还与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以苏宁金融为例,截止2017年底,合作银行数量已经超过400家。除了巨头,行业中的独角兽企业,也都与传统金融机构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合作关系。
借势金融科技浪潮。业务空间受到了压缩,但金融科技正迎来一波大的趋势。业务类似于切蛋糕,你多我就少,与同业之间主要是竞争关系;但科技类似于思想交换,彼此交换、彼此都是受益者,可以造福全行业,无论在监管层面还是行业层面,对金融科技的探索与发展都持鼓励和扶持态度。
对互金机构而言,把握这个趋势有两个路径,一个是自己去摸索实践,一个是拿来主义。对于巨头,肩负引领行业重任,需要走*条路;而对于其他机构,通过与更多地的金融科技企业合作,拿来主义或是更为实用的选择。
借势海外市场。作为新兴业务,互联网金融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阶段不一、政策环境不一,可以通过空间的转移来追逐趋势。无论是支付出海、现金贷出海,还是ICO和虚拟货币出海,本质上都是以转移战场的方式,追逐行业早期的发展红利。随着区块链的渗透和成熟,业务跨境的门槛会进一步降低,为海外市场布局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借势服务实体经济。C端的竞争告一段落,B端的角逐刚刚展开,服务好B端小微企业客户,应该成为谋划下一个五年计划的着力点。服务B端,应避免走入流量思维、营销创新、轻资产运营、追逐风口等C端展业模式的误区,要有匠心精神,做深做透一个行业、一个区域,小步探索、快速复制,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慢才是快。
4
近期,有消息称曾经的现金贷明星企业“二三四五”已经卸下现金贷的包袱,轻装前进布局区块链。总有一些企业,享受过风口上的刺激,就再也不能忍受常规增长的“折磨”,追逐风口、追求高增长成为他们的宿命。行业大势的起落兴衰,要洗去的,便是浮躁的参与者。
真正的基业长青,既要敬畏周期的力量,更要深刻理解时间的价值。与时间做朋友,专注与聚焦,自有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