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复盘:《舌尖3》垮了,再出第四季你还看吗?

《舌尖3》中有器皿,有人物,有故事,有华美文案,但却少了食物最本真的家常。没有了家常便没有了魂,有多少观众在看《舌尖1》时看到了日常中的自己,想起了故乡的味道。舌尖,就是在身边的意思,是伸手可触,萦绕齿间的味道。


  今年大年初四,《舌尖上的中国3》上映,再一次引发观众的热议,但不同的是,*季的热议是赞赏之词,这一季则都是吐槽,豆瓣评分更是低至4.1分。

  不少网友评价,“文案节奏摄像,个个一塌糊涂,用爱调味的“大师”,泡菜撕下一块又扔回坛子;一块红烧肉配上高逼格盘子的高菜价;还有电商的昂贵手工铁锅……篡改历史,杜撰饮食文化。”本来这是一部讲述食物的纪录片,但看完整个片子发现,似乎是打着食物的名号,做着营销的事。好好一部纪录片就这样被毁了,要是还有第四季,反正我是不看了。

  昨天,《舌尖3》终于收官,读娱君就此来复盘一下这部槽点满满的美食纪录片。

  跑题严重,究竟什么才是主角

  《舌尖3》*集讲述的是各种锅碗瓢盆,传说中的章丘铁锅就是在这一集中火起来的。既然说食物,那为锅碗瓢盆专门辟出一集来也无可厚非,但器物是为做出更好的食物而服务的,如果没有食物,还要这些铁锅做什么呢?但节目组似乎没有抓到重点,整篇都在讲述铁锅怎么好,怎么不沾,蒸笼是用来蒸的,用石锅煮了一个石烹松茸……至于食物是什么样的,抱歉,不给你展示。片中介绍“手工打造的铁锅在一款清水炒鸡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没放一滴油,丝毫不粘,这一特性助理了鲁菜独有的制作方法。”原谅读娱君,清水炒鸡蛋就清水炒,但能不能给鸡蛋一个好看点的镜头,明明家里做个西红柿炒鸡蛋都觉得鸡蛋黄橙橙的挺有食欲,怎么《舌尖3》却让人看了一点不想吃呢?

  除了介绍锅碗瓢盆,《舌尖3》的另一主角,就是人。这里所说的人也不同于《舌尖1》中那些与食物割裂不开的人物,而是成了一次比惨大会。家里有着大饭店,但为了做一名工程师,和父亲展开激烈的斗争,最终不得不接受家族企业;为了孩子的学业,来到大城市打拼的摔面师傅,高额的生活成本让其不堪重负;生命只剩15年,但为家人精心制作每一顿早餐……这和此前选秀卖惨又有何区别?如果是这样讲述小人物的故事,不如改成《舌尖上的坚强》更切题吧。

  急功近利,流于表面

  这两个词或许用的有些严肃,但这是看完整部纪录片后的感触。*集中,10分钟就介绍了4种器皿,这样的快节奏连器皿的样子都没有记住,更不要提用该器皿制作的美食了。此前,读娱君看了一本书——《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里面有一章介绍中国酒器的变迁。从觚到杯到盏的变化,从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古人饮酒最初是用觚饮凉酒,后来慢慢的开始饮热酒为了不让酒冷掉,于是改用口小的杯,再到后来发展为可以温酒的酒盏……将酒器的变化与中国人的饮酒习俗相结合,即讲了器皿本身,又加深了读者对酒的了解。《舌尖3》为什么不能专注于某几种*代表性的器物,深挖其背后的历史,其变迁,其与食物解不开的渊源呢?每种器物两分钟的展示有何意义,这不是我们生活中都能看到的东西么?

  而在文案方面,读娱君不得不说,华美,但却没有筋骨。“东西南北,四野八荒,大开大合,焰势磅礴。”猜猜做出来的是什么食物?答曰:金边白菜,俗称炒白菜。意不意外?而且还是一道没什么卖相的炒白菜。哗众取宠,靠卖弄文字就想让纪录片丰满起来,可谓痴心妄想。

  还记得《舌尖1》时,每一道美食都让人垂涎欲滴,被称为最下饭的纪录片。但是《舌尖3》的拍摄的美食却怎么也勾不起观众的食欲了。简直就是自拍的你和男朋友拍的你的写实版。怎么样拍出食物最诱人的样子,后期怎么制作,看来《舌尖3》都没怎么走心。不过看看拍摄的内容就不难发现,导演想在片子中塞入太多的东西,反而贪多嚼不烂。而内容又撑不起文案的华丽,无怪乎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感。

  挑刺挑不完

  如果说《舌尖3》中介绍锅碗瓢盆、介绍人物故事还能忍的话,那下面这些估计观众就真的很难忍了。

  首先,错误不断。节目里错将大口黑鲈(美国加州鲈)当成了花鲈。读娱君专门搜了一下两种鱼的图片,长的也太不像了,就像是分不清哈士奇与金毛一样。还有在知乎有一个一分钟来挑刺的帖子:“云南石锅并不起源于云南,而是四川藏区的石锅器型传入改良;河南大部分地区,无论阳历阴历九月都不是农闲时节……”有感兴趣的童鞋们可以自行百度。

  其次,草药炖猪脚更是引来一片哗然。路边采来的中草药都不用经过中医辨认就自行吃了,难道不知道很多草药也是有毒的么?还真是无知者无惧。

  还有自制中药口红又是什么鬼?读娱君就不说这个自制口红的三无产品的槽点了。但在一档美食节目上演口红是什么情况?如果说草药炖猪脚至少还是食物,那口红算的上是食物吗?意思是口红涂在舌尖上试试么?

  纪录片不是综艺节目,甚至不少学生都会看纪录片学知识,这样不严谨的拍摄态度,不得不让人担忧。

  纪录片?还是广告片

  《舌尖3》*期播出后,章丘铁锅脱销了。但章丘本地人说,我们特产不是铁锅呀。青岛的摔面师傅虽然生活压力大,但坚持不在面中添加防腐剂……读娱君生生在这部号称纪录片的片子中看到了浓浓的商业气息。难怪有网友称,《舌尖3》缺乏基本的主题把握能力,又太想利用食物进行宣讲和谄媚。它不尊重食物,只想利用食物。

  乡愁,是在故乡的

  《舌尖3》中有一集介绍河南的胡辣汤,但选择的却是河南人在杭州开的一家胡辣汤小店。导演想突出外乡人的思乡之情不难理解,但却忽视了一点,所谓乡愁,是在故乡。在异地,吃到相同的东西,却怎么都找不到家乡的味道。不少兰州人都说,出了兰州再吃拉面,就怎么都吃不出兰州的味道了。每一种食物的味道,要和当地的环境相结合,当地的空气,当地的水质……离开了本土,食物也就像离开家乡的游子了。胡辣汤就该在河南喝,刀削面就该在山西吃,油泼辣子就该在陕西冲,重庆火锅就该在重庆涮……

  《舌尖3》中有器皿,有人物,有故事,有华美文案,但却少了食物最本真的家常。没有了家常便没有了魂,有多少观众在看《舌尖1》时看到了日常中的自己,想起了故乡的味道。舌尖,就是在身边的意思,是伸手可触,萦绕齿间的味道。我管他是四海八荒,还是焰势磅礴,都不如家乡的一碗面来的亲切。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读娱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文化娱乐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