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境内外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教育公司上市的浪潮,在刚过去的10月20日,“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瑞思学科英语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在线教育业务为其增色不少。再往前,在线外教英语品牌VIPKID宣布获得了2亿美元D轮融资,猿题库融资额达到1.2亿美元,在线教育领域相关公司的单笔融资额不断刷新纪录。业界人士纷纷感叹,在线教育又迎来了风口。
理性回归,再掀投资高潮
2014年以来,在线教育一直很火,只是2014年、2015年,大家都在抢占入口,不少投资者都是盲目投资,推高了企业的估值,2016年相对来说投资比较谨慎。如今,经过两三年的沉淀,资本再一次蜂拥而至。根据GET大会上发布的《2017年教育行业蓝皮书》,2017年,教育资本市场愈发活跃。2017年前8个月,一级市场教育行业的总融资额达96.4亿元,公布金额的融资案例156起;和去年同期的58.1亿元相比增长66%,融资案例增加68%。其中,最受青睐的K12(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领域,融资金额虽不及2015年融资创业潮时55.3亿元的疯狂,但相较去年的30亿元,仍增长了4.3亿元。但与2014年投资风口不同的是,资本的选择更加理性,更倾向于成熟型项目。
数据显示,2016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560.2亿元,同比增长27.3%;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9001万人,同比增长23%。预计2018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根据IT桔子的创投数据,截至10月16日,2017年度在线教育领域公开的融资次数超过150笔,累计融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但从融资具体情况来分析,资金规模较大的融资更加偏向中后期成熟项目,早期项目的融资笔数虽然多,但项目分散,金额不高。数据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的69起早期融资,披露的融资总金额为18.42亿元。而中期融资阶段(B、B+、C、C+轮)的案例有16起,披露的融资总金额为22.96亿元,后期阶段(D轮以后及并购)的案例共4起,金额却达到了22.03亿元。
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线教育的盛宴背后,是骨感的盈利现状。央视财经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在线教育相关企业累计达到400多家,其中70%的企业面临亏损的窘境,10%的公司能够持平,能够盈利的仅占5%,甚至有15%的企业濒临倒闭,小马过河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今年3月,明星在线教育机构小马过河进行了破产清算,此前还被曝出拖欠员工工资、强制员工停薪留职的消息。
令人唏嘘的是,小马过河曾在2014年赶上了*波互联网教育红利,年收入达1.6亿元。而且,它还获得过多个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包括老虎基金、顺为资本等。
然而,就在在线教育爆发时,小马过河却遭遇了"水逆"。将资源和重心全面转移到互联网上之后,小马过河开始了大量的广告投放,仅在百度的投放就占到其营收的三分之一。而且,为了迎合互联网的低价特点,平台还推出了一系列低价课程。自此,小马过河的获客成本急剧增高,产品利润下降,亏损也在加重。最终,小马过河难逃死亡命运。而业内普遍认为,小马过河不会是最后一个关停业务的在线教育平台。
拓展产业生态链的痛点
作为一类新兴的子行业,在线教育在教育大行业的细分里尚未形成独立的门类,但正在市场上渐渐形成规模,新三板市场似乎是这类企业时下最热衷的选择。数据显示,新三板上在线教育相关企业达35家,产品主要集中在幼儿教育、K12、职业教育等赛道上。其中18家公司挂牌以来获得过融资,总融资额达10亿元。
然而尴尬的是,对于大部分规模小、无盈利的在线教育类企业,挂牌新三板似乎并未对其处境有明显的改善。公开数据显示,华图教育2015年13.58亿元的营业收入中,网络培训收入仅占2.88%;文都教育2015年 1.17亿元的收入里,网络培训仅占19.48%。很多在线教育类挂牌企业的人士毫不避讳的承认,挂牌新三板之后并未出现境况的明显改善,甚至“比以前更穷了”。
目前在线教育类企业的当务之急,是明晰自身未来的发展定位,“是做平台还是做产品”,而后有针对性地在行业初创阶段进行借力发展,尤其是如何展示企业、吸引投资机构,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解决时下首当其冲的融资问题。不少在线教育类的挂牌企业似乎也意识到产业链布局对于自身改善生存发展环境的必要性。不少投资机构已经开始整合所投的教育类企业以“占领赛道”,还有部分三板企业已进军海外寻求合作,以壮大规模占领市场。
综合来看,2017年是在线教育去伪存真,实现综合整体发展的一年。但是和打车、购物等其它被互联网改造的行业不同,在线教育的市场教育成本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方法的推广问题,还牵扯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而这注定会是一个长期而又缓慢的过程,而这仅凭互联网思维的一腔热血是难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