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去看了《无问西东》。三个时代、三组场景,其实讨论的都是一个主题:真实。印象最深的是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一段话:什么是真实,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真实是一种人生选项。做什么样的自己、跟谁一起走、选什么路,都需要你去选择。看完电影之后,我想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清华总是扎堆儿出牛人?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另一则关于清华的抢镜新闻:根据美国US News 公布的最新全球高校计算机系排名中,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成为全球*。这好像是中国高校工科专业*次荣登榜首。
无论是高校排名,还是专业排名,除了科研成绩这种硬实力,杰出校友也是不容忽视的软实力。从张朝阳、邓锋,到王兴、王小川,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O2O、人工智能,清华创业帮几乎赶上了每一个风口,也站住了关键位置。以美团点评为例,更是以300亿美元估值,位居全球未上市科技企业的第五名,成为头号校友创业企业。
每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都是人生的重大风口。都是富二代,沈光耀追随内心的声音,没有去继承家业;王兴从零开始,在创业项目上舍近取远,选择「屌丝逆袭」的路径。这背后都是对真实自我的选择。
据统计,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教育背景中,以在清华大学校友占比最高,共有92名。其实,在A股之外,无论是已经上市的中概股,还是未上市的独角兽,清华创业帮更加强大。
外界容易看到这些人赚了多少钱、身价多少,其实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维度:他们是如何做选择的。
2003年,正在美国读研的王兴看到了互联网的机会,选择回国创业。他如果没有回国,也许现在就成了硅谷某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或者是华尔街某家咨询公司的顾问;
王兴
2006年,王兴的校内网被红杉资本拒绝了,拒绝的原因是在场的周鸿祎认为王兴总看天花板,有点年少轻狂。其实现在王兴也爱看天花板,那是习惯,不是毛病。如果当时王兴拿到投资,还会有后来的美团吗?释放真实的自己,可能会给你带来不测,更可能带来更大的运气。人生每一步,都算数。
2007年,陈一舟收购校内网,锁定期未过,王兴就去找在百度工作的校友穆荣均,想拉他一起再次创业。
问王:如果现在离职,你会损失掉很多钱,值得吗?王兴说:时间比金钱更宝贵。如果王兴选择留在千橡等待套现,他还是王兴吗?
2015年,是让阿里控股,还是选择与点评合并独立发展,成了摆在王兴创立美团之后*的选择。但考虑到王兴之前的选择,这个选择其实一点都不难。选择在变,王兴没变。
再来看看老张。作为*代互联网创业者、门户时代的「开国元老」,张朝阳给人的印象始终是风淡云轻,他完全可以去追大小风口、玩各种概念,但他为搜狐选择了属于自己的辐射半径。已在江湖留名,何必庸人自扰?
张朝阳
但在帮母校这件事情上,查尔斯始终不留余力:建联合实验室、招揽学弟学妹入职搜狐……很长一段时间内,搜狐都是五道口*的「校办企业」。与其说张朝阳爱才,不如说是爱母校。没有张朝阳,就没有王小川。
和所有职场强人一样,王小川也做过冷板凳。他完全可以选择独立创业,但他没有;这其实是一种关乎个人利益的选择:是追求小我,还是追求大我?就像沈光耀最终违背家庭的意志投笔从戎一样,目标感能够碾压一切眼前的得失。没有张朝阳,就没有王小川;没有王小川,也就没有张朝阳。当然,没有清华,也没有张、王。
王小川
在互联网创投圈,清华帮抱团是出了名的。据说在美团高管团队中,有三分之一是清华校友:王兴、王慧文、穆容均、张川……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曾对王兴说,希望美团点评「成为校友创业的典范」。
清华校友容易走到一起,而且容易走很远,与清华校风很有关系。「无问西东」出自清华校歌: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翻译成白话,其实就是人生要有崇高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之下,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这就像一根无形的绳子,牵引着同道中人。
爱你所爱,无问西东。
21224起
融资事件
4358.73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7家
企业
3214家
涉及机构
510起
上市事件
6.48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