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18年成为人工智能落地元年,智能手机成为 AI 落地的黄金场景

人工智能最黄金的落地场景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又急需新技术来创新,5G 时代的到来则给 AI 技术应用消除了网络瓶颈,诸多因素结合,AI 将成为智能手机的必然。

  在 AlphaGo 战胜最聪明的人类棋手李世石后,人工智能日益成为坊间热议话题,最近一期央视主题为“索菲亚:机器还是人?”的《对话》节目围绕 AI 进行,将对 AI 的讨论从科技圈扩大到大众圈,足见主流舆论对 AI 的关注越来越高。

  不过,正如荣耀总裁赵明在节目中所表达的观点:目前各界对于人工智能是什么,究竟可以做什么,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还停留在比较抽象的层面。媒体有许多篇幅来讨论机器是否会取代人,人类是否会失去对人工智能的控制,AI的应用会不会让许多人失业这样的抽象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公布 AI 战略,不过更多是在宣称自家的 AI 平台“XX 大脑”目前拥有多么强大的智力,或者让机器去跟人类比赛下棋,玩德州扑克,抑或研发无人车这样的黑科技产品,大家都沉醉于智力比拼。

  人工智能目前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还远远不如互联网等成熟技术,就像当初的云计算概念方兴未艾时,一堆企业和媒体在讨论云计算,然而产业对此并无感知,若干年后,云计算终于成了信息经济的基础设施,间接地影响了每一个人的生活。

  对于人工智能来说,2018 年可能会是一个转折点,赵明在《对话》节目中说:“我们对于人工智能不能做过于抽象的创新和研发,而是应该设定边界,以此来帮助人工智能更好地成为工具。”而这也反映出越来越多有先见之明的企业家的态度。

  荣耀作为中国手机行业的翘楚,将人工智能当作未来的战略制高点,落地到核心产品上,2018 年更多企业,特别是手机产业,都会像荣耀一样,将 AI 上升到战略层面,同时落地到核心产品上,其中,手机行业将是 AI 落地的重点行业。

  2018 年成为人工智能落地年

  如果说前两年人工智能还只是概念普及的话,2018 年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人工智能将落地到各行各业,缺乏落地场景的 AI 创业公司可能将难以为继。

  去年 8 月腾讯研究院和创投数据平台IT桔子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到 6 月份中美倒闭企业总数已超过 50 家,一叶落而知秋,AI 创业公司的倒闭还将更加密集。而倒闭的核心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过于重视技术本身的研发,没有将 AI技术应用到实际场景中,说得更直接一点是:他们的 AI 技术最终没有成功地市场化。

  不少科技行业的意见*已经一再指出过不重视技术落地的危险性。创新工场李开复科大讯飞刘庆峰、阿里云总裁胡晓明等人干脆“危言耸听”地表示:AI 泡沫就要破裂了。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说得更加直接:

  人工智能的发展要去泡沫化,现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种浮躁的氛围,有些企业靠 AI 讲资本故事、炒作股价。

  如何去泡沫化?*的出路就是要让 AI 技术落地到应用场景中。马化腾说,人工智能有四个要素:场景、人才、数据和计算力,场景即市场,腾讯因此提出AIIn All即要让AI应用到各种业务场景中的战略。荣耀总裁赵明的观点如出一辙:

  科技企业包括荣耀在人工智能领域所做的一切工作,其发展和演进都是为人类服务。

  在落地 AI 上,荣耀也堪称激进,2016 荣耀 Magic 的发布,在系统层面大量融入 AI 技术;2017 年推出的荣耀 V10 不只是系统拥有 AI,还搭载了 AI 芯片麒麟 970,将 AI 技术深度应用到核心产品的手机厂商,目前只有荣耀。

  现在看来,荣耀两年前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如果一个技术最终不能为人类服务,只是存在于实验室中,那么它的最后归宿可能也只能是实验室。人工智能技术未来是否真的可以像互联网技术一样释放出巨大价值,关键就是看能否成功落地到各种场景中,智能手机有望首当其冲。

  手机成为 AI 落地的黄金场景

  互联网技术最初出现是应用于国防军事领域的通信,直到被应用到门户网站才掀起互联网技术民用化的进程,AI 技术的落地同样需要杀手级场景。

  此前最典型的 AI 应用,当属于智能音箱。AmazonEcho 被视作是人工智能软硬件结合的代表,这是一款内置了语音助理的音箱,不只是可以放歌,还可以给主人提醒、天气、资讯甚至购物。

  早在 2016 年,被媒体称为“互联网女皇”的 KPCB 合伙人玛丽·米克尔在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就指出,“语音拐点已经到来,在2015 年智能手机销量下滑之后,Echo 销量或将腾飞。”此后市场的表现确实验证了她的说法,仅仅是 2017 年,Echo 出货量就达到了 2000 万台。

  看到 Amazon Echo 的红火,智能音箱市场吸引了诸多巨头前来。谷歌、三星、苹果、小米、百度和天猫都推出相应产品,其中苹果 HomePod 即将于近日正式开卖。不过,智能音箱或许只是 AI 应用的一个前菜,一方面它只适合家这个场景,另一方面它的用户基础依然不够大。当然,智能音箱的爆发也表明:成熟的消费电子产品加载 AI 技术后,价值可以被重新定义,同时,只有通过硬件,AI 技术才可以实现服务人类的目的。

  从荣耀等巨头的实践来看,智能手机将会成为最重要的 AI 技术落地场景。一方面,智能手机就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形态,是目前用户基数*、应用场景最全、用户粘性最高的智能硬件产品,因为随身相伴的使用特征,手机不只是可以进入家庭,还可以在办公、路上、车上等等场景中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人工智能软硬件结合的应用条件;另一方面,智能手机本身也一直在静候新的技术来进行产品的颠覆式创新。

  不论是核心处理、手机安全、身份识别、手机支付、拍照音乐还是软件应用,都可以大量应用 AI 技术来做得更好,让智能手机真正意义上“智能”起来,荣耀两款 AI 手机的实践足以证明这一点。

  2016 年发布的荣耀 Magic 是一款系统层面拥有 AI 的手机,当你拿起荣耀 Magic,手机就会自动亮屏,显示信息;当你在对话框里输入某些地点或者名词,荣耀 Magic 便会显示和这些名词有关的信息,可以是地点的旅游指南,可以是淘宝购物攻略等等,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荣耀 Magic 无处不在的“关心”和“体贴”,智能手机*次真正意义上“智能”起来。

  而荣耀在 2017 年推出的荣耀 V10 将人工智能在手机上的应用提高到另一个层次。其不只是系统拥有 AI,还搭载了 AI 芯片麒麟 970,手机内的所有 AI 计算都交由 NPU 芯片完成,在处理 AI 任务下,效能是普通手机的 50 倍,性能为 25 倍。比如在摄影方面,荣耀 V10 可以利用 AI 快速识别摄影场景,为用户调教好相机参数,缩短普通用户与摄影大师之间的距离。

  可以看到,AI 应用到手机后,一方面可以让既有功能和性能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可以赋予智能手机全新的价值,正如赵明在一次公开活动上对媒体所表示的那样:围绕着智能手机,新的需求也在产生,手机不再是通讯工具和上网工具,正在逐步变成个人助理。而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助理,就离不开 AI 技术的全面和深度应用。就像赵明在《对话》节目中谈到的对人工智能未来应用的展望:“最终,在各行各业,人工智能的应用都会成为人体能力的延伸。”

  2018 年手机巨头将角逐人工智能

  站在智能手机行业发展来看,人工智能也将给行业注入全新活力。

  回顾智能手机发展的这十年,可以看到整个行业已从方兴未艾快速进入瓶颈期。销量方面,根据 IDC 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2017 年第四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为 4.035 亿台,相对去年同期下降了 6.3%,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产品技术方面,十年过去智能手机依然延续了 iPhone 初代的“屏幕为交互媒介,触摸为交互动作”的交互逻辑和设计基调,现在*的智能手机相比 iPhone 初代,只不过是屏幕尺寸增大、机身厚度减少,计算和拍照能力增强而已,整体而言智能手机一直没有太大的革命性变化,智能手机似乎已迎来创新窘境。

  不可否认,2016 年、2017 年智能手机行业都掀起了“全面屏”潮流,特别是 iPhone X 引入异形全面屏更是让行业意识到全面屏将成为标配。不过,对于智能手机这个品类而言,屏幕去掉 HOME 键,将指纹移到屏幕下面或者换成面部识别,都只是属于小打小闹的“卖点式”创新,两年后市场又需要新的东西。智能手机在理念、设计、交互和功能方面的基本形态一直没有突破,可以说智能手机已经遇到创新天花板。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5G 时代的到来,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将于 2018 年迈出 5G 商用*步,并力争在 2020 年实现 5G 的商用,也有一些手机公司公布了 5G 手机的推出时间。5G 到来意味着手机的更新换代,更多的应用形态将出现。更重要的是,终端与云端可以无缝衔接,时延变得更小,进而更加利于 AI 的落地,换句话说:智能手机可以获得的计算能力和云端资源将数量级增长。

  人工智能最黄金的落地场景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又急需新技术来创新,5G 时代的到来则给 AI 技术应用消除了网络瓶颈,诸多因素结合,AI 将成为智能手机的必然。正是因为此,各路手机巨头都将瞄准 AI 布局。当然,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在 AI+手机上,先行者荣耀相比其他品牌走得更加激进。

  一直有“笨鸟先飞”理念的荣耀,五年前就已在探索 AI,是最早布局 AI 的厂商。更重要的是,与一些巨头只是成立实验室做技术探索和储备不同,荣耀将 AI 技术应用到了实实在在的商用产品上,其中荣耀 V10 还是荣耀 2017 年主打的旗舰机型,去年 12 月开卖以后一个月时间销量就突破 100 万台,也是双 12 销量冠军。

  今年荣耀 V10 美国版于 CES 期间在美国发布后,PhoneArena 以《Honor launches "your first AI phone": the Honor View 10》(《荣耀发布你的*部 AI 智能手机:荣耀 View10》)对其进行了长篇报道,可见荣耀的 AI Phone 概念在全球引人注目,而这一点意味着 AI 战略与荣耀的全球化战略可以协作,去年底荣耀提出了全球化战略,要在全球手机市场成为“三年前五”的品牌,2020 年,海外市场销售占比要达到 50%,而要做到这一点,产品层面荣耀的一大杀手锏同样是人工智能。

  不论任何行业,做 AI 进入时间越早,就越有先发优势。与许多软件技术可以直接通过挖人来补齐不同,人工智能依赖的深度学习算法需要时间的沉淀,机器学习越多越久就越智能,正是因为此,率先布局 AI 的玩家,如百度、荣耀、谷歌等现在已经有很明显的先发优势。

  一些智能手机想要通过与掌握* AI 技术的互联网巨头合作来走捷径,这条路或许可以走通,不过难度也不小,因为正如前文所言,AI 是软硬件结合的,不只是要软件算法,还要有硬件能力和应用场景,这一点荣耀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AI Phone 的竞争,最终将上演全能比赛

  AI 手机是必然,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加入到 AIPhone 的大战中,有的选择与百度这样的互联网 AI 巨头合作,有的则亲自动手。不过,AI Phone 要拼的恐怕是全能项目。

  *,是 AI 算法等软件能力的竞争

  目前有一定实力、对 AI 有野心的手机巨头都已成立专门的 AI 实验室。荣耀在五年前便开始布局 AI 技术,华为 2012 实验室等华为技术大平台为荣耀冲锋 AI 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储备和工程化实验,同时,他们还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战略合作,储备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为人工智能产品化提供基础,各家都在进行算法储备。

  不过,算法一定要有场景的锤炼才可以自我进化,这一点荣耀有一定优势,其将算法快落地到荣耀 Magic、荣耀 V10 等产品,同时这两款产品、特别是后者的巨大销量,更为荣耀积累的丰富的优化经验以及有助于 AI 自学习的数据储备。

  第二,是 AI 芯片的底层计算能力之争

  在目前的 AI 应用情景下,只有搭载 AI 芯片的手机,才能称之为 AI 手机。因为 AI Phone 需要深度学习,行业最初的做法是将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学习再返回结果,如语音助手,这一点只是应用的 AI 化,而不是手机的 AI 化,而且还会被网络延时影响,拍照、性能优化、续航优化等场景根本不可行。即便 5G 时代到来,终端的 AI 计算力仍然不可或缺。正是因为此,在手机终端实现深度学习 AI 化就成为一种新尝试。

  华为在行业率先推出了搭载 NPU 的麒麟 970,NPU 可以直接负责本地的深度学习——即 AI 计算,荣耀 V10 在性能、拍照等能力上表现出众正是因为搭载了这块芯片,再辅以算法和云服务,实现了端到端的 AI 能力和全新的智能手机体验。华为在芯片上的优势,特别是对 AI 芯片的前瞻布局,直接给荣耀构筑了做 AI 手机的壁垒。

  事实上,iPhone X 可以在手机端实现快速、安全和准确的人脸识别,同样是因为搭载了有独特机器视觉能力的 A11 智能芯片。像华为、苹果这样有芯片能力的公司是少数,许多手机厂商没有芯片,或者只有普通芯片,很难形成荣耀的芯片+软件+云服务的端到端 AI 能力。 

  正是看到芯片 AI 化的价值,三星、高通等巨头都计划推出拥有 NPU 的芯片,不过,即便一些手机公司最终可以搭载他们的 AI 芯片,荣耀也已经走出了很远,而且与其用自家芯片的整合能力也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是用户大数据的竞争

  数据是 AI 的先决条件——只有不断给机器更多数据学习,它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知用户,进而变得更加聪明。在这一点上,荣耀、苹果、三星等拥有亿级用户的手机巨头优势更加明显。在得到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它们可以通过对用户行为、手机使用习惯的总结和分析,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手机使用习惯,并不断自我学习、自我进化,不知不觉中对手机的程序管理、资源调配等进行优化,以此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预见,2018 年 AI 将进入落地元年,而智能手机就是一个重要的“边界”,可以让人工智能从技术转化为工具,各大手机巨头 2018 年都会在 AI 上有动作,最终上演全能竞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罗超频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3C电子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