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41家公司1/4获得融资,年均增长缓慢,但“国家队”、资本却对这个行业情有独钟

当下 241家的企业中57 家获得融资,占比约为 24%。在2017 年,“互联网+法律”企业融资金额大幅度增加,千万、亿级的融资已屡见不鲜。

  2015年那年,自腾讯领投赢了网,互联网三大巨头BAT 陆续步入“互联网 + 法律”领域,就此打开了互联网法律服务创业的大门。那一年,法律机构不断在“互联网 + 法律”之路上摸索,希望探寻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经过近两年的市场攻坚战,2017年再谈“互联网+法律”已经不再茫然:公检法及政府部门在充分的资金支持下,与民间互联网法律机构相互合作,成为了互联网法律服务最有潜力的推动者。同时发展趋势清晰、格局分布明确,商业模式也有了侧重点。“互联网+法律”虽像一座围城:城墙越来越高、专业门槛越来越难跨过,新入局者也大大减少,无背景的创业者已经难以动摇当下的格局,但却仍未让资本止步。

  以2016年8月为时间节点,在此之前出现的互联网法律公司为129家,其中 23 家获得融资,占比为 18%,而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当下 241家的企业中57 家获得融资,占比约为 24%。在2017 年,“互联网+法律”企业融资金额大幅度增加,千万、亿级的融资已屡见不鲜。

  近日,京都律师事务所携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法律培训服务机构 iCourt 及法律新媒体律新社共同发布了《2017 年度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调研报告》,以行业内主要的互联网法律机构作为样本,剖析当下“互联网+法律”行业的新视野、新思维与新变革。

  新玩家入局数量放缓,部分企业已停摆

  自 2014 年开始,互联网法律机构上线进入上升阶段,至 2016 年达到高峰,2017 年互联网法律机构上线数量有明显回落,跑马圈地各占山头的高峰已经过去。

  图片来自:《2017 年度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调研报告》

  2015年被称为“互联网法律”元年,这一年,众多法律创企纷纷崭露头角。虽然法律需求是偶发性需求,但实际上,用户的法律需求并不仅局限于打官司,法律咨询更是用户日常生活中频次很高的刚需。

  因此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可以突破了传统法律服务时间、空间的限制。以百姓思维,大众消费,平价走量的理念,通过互联网+法律平台,激活法律服务市场的存量,拓展法律服务市场的增量。

  然而随着互联网法律市场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的先行者已经建立了领先优势,对于后来者构成了一定的壁垒。

  在2016年之前的入局者中有,10家互联网法律机构中存在了网站停止更新或网站无法登录的问题,分别为:1 号律师、大律帮、法律侠客在线、靠谱律师、快速问律师、问律中国、御用律师平台、律梳、嘉简法、合同家。

  目前市场上存续的互联网法律机构为241家,241家中只有27家是2017年是新入局者。2016年8月后新增的115个互联网法律机构目前运营仍然正常。

  (据不完全统计)

  服务领域进一步细分:电商、自媒体、培训各有布局

  BAT也先后开始布局法律行业:2014年成立的快法务获得了腾讯产业共赢基金的 B+ 轮投资,2014年成立的赢了网获得了由腾讯领投、德同资本复励投资跟投的A 轮融资;对于阿里而谈,2015年12月,支付宝城市服务开通法律服务窗口,免费提供法律服务;而百度在2016年4月,就与部落网合作,发布了律师直达号。互联网法律服务已经越来越受到资本和巨头的青睐。

  同时如法家云,在其上线伊始,就有“阿里系”的支付宝和钉钉作为其入口,还有上海万答律师事务所和浙江腾智律师事务所的背景都非常强大。

  面对充满机会却仍然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新玩家想在牌桌上占一席之地,或是拥有强大的资源作为支撑;或是剑走偏锋,从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入手。如小纽美国法律咨询,针对的是美国移民等法律问题咨询;律驾宝针对交通事故提供家庭法律服务。

  而五大细分的法律服务领域也逐渐形成。

  1、电商类法律服务平台

  当下,法律电商平台已经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1)单纯提供线上产品;(2)线下法律服务产品化后在线销售;(3)搭建法律服务撮合平台。如中顾网、法律快车、找法网这样的等老牌门户网站正在向电商类法律服务平台的模式上进行转型、创新。

  同时,法律电商们也提出一种全新模式——“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不但将法律服务产品化,还将一个项目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法律服务有顺序地组织成一个产业链条推到线上,让客户可以在每一个环节获取到同一个服务者方便准确的法律服务。如:安存的全方位电子数据证明体系,从取证、保存到公证、鉴定,安存科技平台都可提供;还有致力于帮助公司实现股权激励计划各环节的线上化与电子化的股书 KapBook、提供一站式创业企业法律服务的小微律政、一站式诉讼保全法律服务的诉保云、一站式法律知识解决方案的法信网、以及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的汇桔网。

  同时电商法律平台也出现了SaaS 模式。如新增的 SaaS 企业法务平台彩虹律师、库法网;专注于电子合同的在线签署服务法大大、e 签宝等平台。

  采用以上所有模式的平台都并没有完全放弃线下服务这块蛋糕,毕竟能够标准化并放在线上出售的产品属于少数,同时纯线上法律服务滋生的法律服务提供者与客户的信息不对称也是法律电商的一大痛点,因此 O2O 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如口袋律师、分钟律师等等。

  2、法律培训平台

  随着直播、短视频等内容方式的出现,也给法律培训提供了从线下到线上的可能性。法律培训平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以专业内容以及“网红”授课吸引法律人,并取得盈利。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法律培训机构 iCourt、法律知识付费平台简法等相关创业公司。

  3、法律自媒体服务平台

  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法律自媒体”向“互联网法律自媒体平台”转变的企业,专门为法律人搭建的媒体传播平台,如掌律、律携、尚权刑辩网等。

  4、法律工具平台

  普惠法治智能平台、法律谷、法狗狗等公司针对的是法律工具性能上的服务。不仅是满足传统数据库所做的单纯法律信息的汇总、整理和检索,同时还有更加精准的预测及推荐。

  5、法律社区

  公检法等“国家队”入场

  不过,当前“互联网+法律”产品多集中在人工智能审查合同领域。就其试用情况而言,虽然已经能够做到秒速审合同或生成合同,但往往存在很多错漏,需要客户再次审核,其智能程度仍然较为初级。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公检法等“国家队”的入场,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更多的信心。“互联网 + 法律”覆盖的范围却先行一步,呈扩大的趋势。

  “法信”就是最高人民法院近期推出一款服务,起初只是为广大的司法人员服务,但后来扩展到面向社会公众。而我国许多法院也开始运用互联网进行庭审,通过人工智能记录开庭笔录,甚至筹备组建第一家互联网法庭。“法大大”等互联网法律机构也先后公证处、法院等国家公权力机关取得了合作。

  这一系列“国家队”的入局只是一个开端,政策上的支持将会让“互联网 + 法律”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无疑将为“互联网 + 法律”的未来发展续航。

  结语

  虽然当下,“互联网+法律”步入了缓慢发展阶段,但这正是一个行业优胜劣汰的过程。高门槛强专业并没有让资本止步,相反,新的玩家从服务上利用互联网赋能,不断创造新的服务模式和体验。随着时间的积累,“互联网+法律”的正面效应会以滚雪球的势态越来越大,也将会出现更多具有颠覆性的变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投资界讯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