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今天,陆奇正式入职百度,当时百度市值约为610亿美金;昨晚美股开盘之后,百度市值时隔三个月再次突破910亿美金,这也是陆奇加入之后,百度第二次突破900亿美金大关。无限接近千亿美金公司,是过去一年百度的常态。
陆奇入职半年的时候,李彦宏坐着基于百度Apollo1.0无人驾驶系统的汽车驶向五环;入职一年的时候,百度在CES上推出Apollo2.0版本,并基于自主研发的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OS推出raven H、raven R及raven Q三款智能硬件产品……一年时间,无论是在底层技术平台建构,还是场景化产品落地,百度都走在了业内前面。
肯定不能说这一切都归功于陆奇。陆奇入职时的百度,AI已经成为百度的「立命之本」、无人驾驶项目也已运行三年、传统搜索业务借助信息流开始焕发第二春……赛道已经被厂长铺好,资源已经各就各位,就差合适的司机了。
合适不仅跟人有关,更与时机有关。如果陆奇早入职一年,让他去和美团、饿了么拼外卖,他会来吗?就算来,他有胜算吗?陆奇说,2016年底回国工作是当时所有选择中*的选择,问题只是在于:选哪家公司、哪个生态。
据说腾讯、滴滴等巨头都邀请过陆奇,做搜索出身的陆奇选择了做搜索起家的百度,但显然,他看中的不是百度的过去,而是未来。如果李彦宏问他:你是想改变世界,还是想在西雅图看一辈子阴雨天?陆奇想到的「改变世界」肯定不会是搜索。换句话说,陆奇押注的不仅是百度的未来,也是自己的未来。巧合的是,这两个未来在一个频道上,这就是AI。
陆奇说:「百度是在All in AI。」不了解百度过去的人,不会理解这个判断有多沉重。过去十年,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被动地试错试错再试错。从试水电商(有啊、MALL)、到抢占移动端入口(收购91)、再到跟风O2O(团购+外卖),百度一直在做自己核心能力之外的事情。BAT中,A和T都实现了核心业务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跨越,只有百度没有。
不是百度核心业务做的不好,而是时代变了,需求变了,场景变了。与以往招揽其他*高管不同的是,陆奇的到来,李彦宏首先送上了两份大礼:先是撤销备受争议的百度医疗事业部,接着让百度外卖与饿了么合并。前者一直是百度「恶名」的导火索,后者是百度战略失焦之后的历史包袱。
外界可以把这两件事看成是陆奇上任之后烧的火,但如果没有李彦宏的深度反思,特别是对AI战略的极度渴望,就没有今天百度在人工智能战场的清晰形象,更没有今天的市值。All in首先不是拥抱未来,而是切断过去。这需要陆奇来做,更需要李彦宏来断。
当一家公司的战略出现重大转移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跨越非连续性。之前百度试图通过跟随策略来跨越,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现在AI不仅是百度的新战略,几乎是每一家互联网新老巨头的战略,所以不存在谁跟随谁的问题,只存在谁的跨越更有逻辑感。
过去一年,百度股价和市值之所以能够暴涨,除了在Apollo和DuerOS两个人工智能底层系统上的一路高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百度借助AI让其传统业务焕发生机,而不是一刀两断。
根据百度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当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234.89亿元(约合35.3亿美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为人民币79.48亿元(约合12.0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信息流业务以第三季度业绩为基准的年化收入超过10亿美元,达到百度移动业务一个新的里程碑。
从2016年底开始,百度借助人工智能个性化推荐,彻底打通了之前传统搜索业务与移动内容分发之间的割裂。今年如果信息流业务收入达到预期,就相当于2016年今日头条的收入规模,这对百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增量盘子,而且就来自最核心的业务。
所以,AI战略不仅释放了百度未来的想象空间,也点燃起了百度过去的主营业务。从这个角度看,陆奇的这一年,不仅仅是与百度的过去告别,也是让百度的未来和过去实现链接的一年。通俗地说,就是百度既有了貌美如花的技能,也把赚钱养家的本事留下来了,并且本事还越来越大。这就是跨越非连续性的逻辑感。
百度从创业到实现盈利,花了足足五年时间。可以想见,要想在AI上获得规模化的真金白银,百度花的时间只会更长。陆奇说,「人生是一场不停的、无情的战斗。」这其实讲的是耐心。百度过去走的弯路,都是在与时间为敌: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完全被牵着鼻子走。而现在敢于把Apollo和DuerOS作为开放平台无条件给任何合作伙伴,这是对时间的耐心。
陆奇说:「人才、技术、资本和市场是科技行业的几大基本要素,很显然,如今的中国拥有这些。」最关键的是,中国有世界上*的数据:14亿人口、11亿智能手机、近8亿互联网用户、2亿辆汽车。AI不仅是百度的风口,其实也是中国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