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无问西东》、《芳华》皆陷舆论风波, 文艺片的最终归宿是何处?

不难发现,似乎完成市场收割的文艺片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得先在舆论风波里滚得一身泥,才能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而无法得到舆论关注的文艺片,即便口碑上得到大众认可,也很难在票房市场上获得成功。

  “你不要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

  今天(1月15日)是电影《无问西东》上映第四天,票房达到1.71亿,截至目前综合票房3276万超过进口片《勇敢者游戏》3204万,成为单日票房冠军。昨天该电影同样完成单日票房逆袭,以首周日5423万的票房超过《前任3》的5060万。可以说一连四天,《无问西东》的票房节节攀升,形势喜人——显然,“托底”已经完成了。

  同样上升趋势的还有《无问西东》的电影口碑,映前豆瓣评分6.5分,正式开画后评分*跌至6.2分,口碑两极进入拉锯战,但随后局势逆转一路攀升,三天内评分上升至7.4分,这种峰回路转的情况并不常见。

  “事出反常必有妖”,近几年舆论浪潮一波接一波,公众不免习惯以阴谋论为前提揣测各种出乎意料的情况,《无问西东》票房与口碑跌宕式的变化让它《无问西东》备受舆论瞩目。而口水战之外,业界更关心的是《无问西东》背后的意义。横向对比,目前同为怀旧大时代的文艺电影《芳华》票房已超过14亿,并成功拿到密钥延期1个月,期限延长为2018年1月16日至2月15日,豆瓣评分达到7.8分,口碑票房双丰收。《无问西东》跨越百年的时代背景,同样有时代变迁、战争残酷的故事叙述,明星卡司上章子怡张震黄晓明等更不逊色于《芳华》,那么《无问西东》是否能成为下一部收割市场的文艺大片?

  纵向来看,《芳华》的火爆、《无问西东》的逆袭现象,接连两部文艺电影打破往时文艺片市场的冷淡印象,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文艺片市场也将迎来大片时代?但无论如何,《无问西东》已经是2018年一月最亮眼的华语电影了。

  《无问西东》“被偷走的那五年”

  七年前,《无问西东》为了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而筹备开拍,2012年4月,《无问西东》在清华大学首次举办电影发布会,同年年底杀青。此前媒体报道,电影演员班底聚齐了章子怡、黄晓明、张震、王力宏等一线阵容,制作班底则包括了《妖猫传》的摄影曹郁、《胭脂扣》的艺术指导朴若木、张艺谋御用美术设计曹久平以及《一代宗师》的声音指导陈光。放到2018年,这样的电影班底导演不是王家卫就是李安了,但是这部电影导演并不是大众熟知的一线大导,而是青年女导演李芳芳。然而万众期待下,这部电影了消失五年。

  今年1月12日《无问西东》正式上映,无意做旧的海报却显示出了一种迟缓的时代感,“被偷走的五年”引起了公众诸多猜测。据悉,该电影上映之前一共举办过四次发布会(2012年、2014年、2016年、2017年),但靴子迟迟无法落地。猫眼数据显示,《无问西东》出品方一共11家,其中企鹅影视、太合娱乐等为主要出品方,黄晓明以东阳易星传媒也参与了出品,发行方是企鹅影视与聚合影联。而媒体报道,早期该片主要投资方是南广影视与文津时代。

  2012年《无问西东》电影发布会上,李芳芳被询问电影档期时,回答道“上映的问题要去发行方”,可见当时电影档期并未确定。2013年南广影视董事长徐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透露,《无问西东》已经进入修改剪辑阶段,有望在该年暑期档上映,但随后电影杳无音信。随后几年电影官方再次虚晃几枪,电影公映像是海市蜃楼。直到2016年企鹅影业才参与出品发行,《无问西东》正式上映开始有了眉目。这种情况下,有业界人士猜测,或许《无问西东》雪藏的五年是因为内部发行原因。

  影片正式上映后,电影中四段看似平行其实各有牵连的故事,年代背景从1920年一直绵延到2010年,叙事过程中涉及到民国学人思潮、抗日空战、文革批斗等特殊历史事件,章子怡与黄晓明主演的故事则不避讳的展现出了个人面对时代洪流下的渺小与脆弱。这样的电影内容让人猜测,《无问西东》放之五年前的电影环境或许内容较为敏感尖锐,被迫雪藏。而近几年随着审核部门对电影内容尺度的放松,电影人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芳华》的热映也为让年代怀旧片打开了新的市场,《无问西东》此时上映算是天时地利人和。

  《无问西东》联合制片人之一陈焕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于电影的延期,表示“很多特技、效果花了很长时间,好在导演李芳芳对她拍的东西很自信,毛片出来以后效果很好,又有更多公司加入投资”。

  据悉,这部电影投资规模过亿,但并未透露具体数额。目前《无问西东》猫眼预测票房4.14亿,综合票房占比33.2%,排片占比21.7%,上座率则达到了15.6%,同期电影中该电影上座率最高。

  《无问西东》、《芳华》皆陷舆论风波,文艺片的最终归宿是何处?

  《无问西东》与《芳华》的接连成功是出乎意料的。

  近几年,《芳华》14亿票房登顶文艺片票房榜首,剩下是一个巨大的断层,2016年同样的文艺大片《我不是潘金莲》票房4.82亿,《罗曼蒂克消亡史》票房1.22亿,2015年代历史片《太平轮》上下两部总票房2.4亿左右。有媒体统计,2013年至今,票房过亿的文艺片一共11部,但其中票房两亿以上的电影只有4部,而这四部电影均是王家卫、张艺谋、冯小刚等一线大导作品。

  文艺片已经打破叫好不叫座的魔咒甚至从低成本走向大体量了吗?或许言之尚早。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其中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一共51部,其中文艺片只有两部《二十二天》(票房1.03亿)与《冈仁波齐》(票房1亿)。而这两部片都引起了很大的舆论风潮,前者因为慰安妇的问题受到争议,后者被认为是“放下艺术片身段,情怀营销”。

  《芳华》虽达到高票房,但在去年年底临门一脚陷入撤档事件,导演冯小刚在微博上几次发言引起一波网络舆论,舆论导向下部分公众认为电影是因为内容敏感而审核失败,不允公映,一时群情愤慨。而就在公众认为《芳华》无法再次上映时,去年12月15日电影正式上映,一番波折下来,《芳华》获得了极高的舆论关注度,但是不免被诟病“悲情营销”。虽然后期《芳华》凭借口碑获得大众认可,但是舆论风波始终是个黑点。

  而《无问西东》前期因为5年延期勾起了公众的好奇心,但因为档期处在春节前的冷淡期,关注度比起商业大片并不算高,豆瓣口碑6.5分也并不亮眼。而在*天公映后豆瓣评分跌至6.2分,电影宣发方发朋友圈,指出有人恶意1分差评《无问西东》,并强调此次的恶意差评是背后有组织、有纪律的行为,痛斥恶意践踏的公关团队是电影行业的毒瘤,而恶意毁坏电影口碑则是“电影行业的自杀行为”。

  而吸引眼球的是,公映第二天《无问西东》的口碑迅速回升,这看起来像是一次众志成城的口碑救援行动,公众为良心电影进行正名。但豆瓣上确有网友爆料《无问西东》 1 月 14 日周日刷分,ID 为“达康书记的 GDP”的豆瓣网友发帖称,“一个半小时涨 2881 个评价,三个多小时涨 4377 个评价 ”。并有网友加码爆料,水军群里布置为《无问西东》刷分的任务截图,“一年以上的账号且没做过《无问西东》的看到直接做,点看过,打五星,评语自己写15 字”。

  这些消息是否属实并不能确定,但可以确定是《无问西东》的口碑两极化又急速回暖现象让它有了争议,也有了舆论关注度。

  于是不难发现,似乎完成市场收割的文艺片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得先在舆论风波里滚得一身泥,才能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而无法得到舆论关注的文艺片,即便口碑上得到大众认可,也很难在票房市场上获得成功。2017年映前入围金马奖7项提名的《相爱相亲》票房1824万,业界备受期待的《嘉年华》票房2220万,段奕宏演技爆发的《暴雪将至》票房2715万。

  《无问西东》里有一句台词,“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或许也是所有电影市场该有的真实。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金融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