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六,蔚来汽车ES8在五棵松场馆正式开启预订,成为了新造车领域的年度盛事。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同样在这个地方,一年多前贾跃亭含泪推出乐视超级汽车概念车LeSEE。现在社交媒体上的一种声音是:“贾跃亭没有实现的梦,李斌帮他实现了。”
随着能源技术和智能网联的进展,电动化和智能化带来了汽车产业升级的新机会。弯道超车——将传统的车辆主机厂撇在身后,成为了创业者的新野心。特斯拉的成功激励了他们。“做中国的特斯拉”,几乎所有的新造车公司,都将特斯拉作为目标,开始发力狂奔。
根据博世(中国)的统计,现在造车势力从原本的60多家传统汽车生产企业,到目前在数量上已经扩展了一倍,其中新加入的新型造车企业就有60、70家。市场竞争已经不只用激烈来形容,按照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的话来说,会很惨烈。
新造车行业现状
在诸多新造车企业中,真正能够获得资本青睐和用户关注度的也只有头部的几家公司,从表面上来看,这些公司无论是融资额度还是造车速度都足以令人咋舌。
蔚来是其中的代表性企业。从2014年11月宣告成立,2016年11月发布EP9、EVE以及ES8三款车型,2017年12月ES8开启预定,三年时间内蔚来搞定了从设计到量产的一系列过程,速度之快远远超越了新造车界的鼻祖特斯拉,而后者从2003年成立到发布*辆可以用来量产的Model S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威马的低调则正好与蔚来的高调做对比。成立将近三年,这家公司在今年12月份才正式召开发布会,发布了“威马”的品牌和*款量产车EX5,大规模和交付的时候却与蔚来相差无几。
乐视超级汽车原本应该是这张表格里*的公司。只是如今无论是乐视超级汽车还是贾跃亭,都被大家视为了失败的典型。贾跃亭和李斌同时被称为新造车的先锋,蔚来和乐视,也正是过去三年内在中国最高调的新造车公司。只不过两者之间的命途已经迥然不同。
不同的创始人,不一样的造车方法
从创始人和公司起源来看,新造车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种,创始人来自互联网行业,大多具有成功的创业经历或者担任大公司高管的职业背景。这一类包括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为易车网创始人兼董事长),小鹏汽车(创始人为UC创始人、原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总裁何小鹏),以及奇点汽车(创始人为原360副总裁、金山软件副总裁沈海寅)等。这些公司的典型特点包括,具有强互联网思维,看重智能技术,注重用户体验等。
“汽车是一种形态,它是我们让出行变得更美好的一种工具,但汽车并不是*的变革载体,这种改变可能是通过汽车,也可能是通过包括出行服务方式的改变等各种各样的手段。”奇点汽车沈海寅此前在采访中的一段话,或许透露出了互联网从业者对汽车的整体看法。贾跃亭也说过,“我们不是要造一辆汽车,而是要通过破界化反,打造一个完整的智能生态交通系统。”对于这些人来说,造汽车不是为了生产汽车,更多的原因其实还是为了把握住未来移动生活的入口。
突破4S店的销售渠道,打造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是蔚来汽车与传统车企*的不同之处。一方面,这是为了打造品牌的高端形象而设计出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互联网化、去中介的思维方式,以及提供增值服务的习惯,也与蔚来汽车的整体思路不谋而合。
第二种新造车企业,来自于传统汽车企业的高管创业。这类企业包括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为曾担任吉利集团副总裁,曾操盘吉利收购沃尔沃)、FMC(CEO毕福康工程副总裁,曾主导了宝马电动跑车i8项目,被业界称为“i8之父”)、爱驰亿维(CEO谷峰,原上汽集团CFO)等等。
这些富有经验的汽车界高管,他们对汽车生产制造的流程烂熟于心,也擅长于搭建完整的设计研发团队,和许多上游供应链都保有良好的私人关系。威马的沈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搞供应链很多年,与很多供应商保持了良好关系,现在我们创业初期比较困难,大家都是用*的成本、最配合的态度、最快的速度来帮我。”
看重硬件和车辆整体架构,是这类公司的特征之一。沈晖认为,对于未来智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甚至比三电还要重要,比三电还要难做。很多后装做不了,因为后装表面上换了一个东西,而没有深入接入车的核心电子电气架构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类公司,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奇点汽车都表示要自己开发自动驾驶系统,而第二类公司中,威马汽车接入了百度的自动驾驶平台,FMC选择与一家硅谷从事自动驾驶技术的初创公司合作,爱驰亿维选择了四维图新公司的技术。
第三种公司如前途汽车、开云汽车和零跑汽车,则是具有一定相关技术积累的供应链公司在产业上的延伸发展。前途汽车和开云汽车的母公司分别是汽车设计公司长城华冠和CSG DESIGN,零跑汽车的投资方浙江大华股份公司,主营业务是远程图像监控和安防。
由于母公司具有某一方向上的强技术实力,这类公司往往也是“偏科”公司。根据NE时代统计,零跑科技有78%的专利属于发明专利,很多篇专利都涉及到自动泊车、自动巡航/跟随、盲道检测等领域,这可能跟其投资方浙江大华是*的监控产品供应商和解决方案服务商有关。前途汽车的母公司长城华冠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有7篇之多,远超蔚来、小鹏等公司,多与汽车设计相关,包括汽车机舱、汽车外覆盖件、门扇转轴等。
这类公司面临的问题是,如果未引入外部投资,则内部资本力量可能无法完全覆盖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成本。长城华冠近年来为打造前途汽车通过质押融资、定向增发等募资近10亿元,但与其他几家公司的融资额相比,仍不够看。
困难与阻碍,新公司能否打破旧秩序?
在这些新进入者四周,还有一大批老牌车企在新能源的市场道路上前进,如上汽荣威、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奇瑞等等。和新造车势力相比,这些老牌公司更低调,没有融资额度、自动驾驶等刷屏新闻,但已有多款车型上路。
与传统车企相比,新公司并没有先发优势和经验优势,独特个性化优势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和服务体验上,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AI+硬件+软件+服务”的结合,让汽车更聪明地理解人的需求。但产品设计可不像技术能力那么容易量化,打造一台人见人爱的爆款车,是最难的事情了。新造车公司普遍采取与传统汽车完全不同的销售和售后模式,这节省了大量的渠道支出,而且能够统一服务质量,减少线下建设的时间。但这一切仍然搭建在车辆本身吸引力的基础上。
一家诞生两到三年的公司,缺少足够的专利技术才是常态,特别对于汽车这样一个大型制造领域来说,新技术的出现必然伴随着大量的专利。中国汽车工程院副院长周舟曾这样形容我国的专利技术: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专利申请较为零散,尚未形成总体布局和系统规划,未来出现专利壁垒和侵权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即使有了专利,也要面临如何去使用的问题,这往往需要经验的累积和时间的加成。2014年的时候,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宣布,将对外开放特斯拉的全部228项专利。但是何小鹏曾说:“马斯克只开放了专利,没有做任何解释,我们有点懵。我们设法找到马斯克,他回复:‘你们可以用这些专利,但是怎么用,我们是不教你的。’”
回看特斯拉,虽然现在已经成为了国际上最知名也是最成功的电动汽车品牌,但其在发展过程,遇到的产品危机也是数不胜数,随口一说,就有电池因碰撞引起的起火事故、挪威低温条件下遭遇的充电事故、系统安全漏洞、手刹问题召回,甚至还有自动辅助驾驶失灵引起的车祸伤亡等等。中国这些公司能够避免这些问题吗?当问题出现时,它们能够躲开危机、化险为夷吗?这些都值得怀疑。
从造车潮涌现到现在的三年间,量产车辆还没有出现,许多车企已经面临着失败的命运。众所周知的乐视超级汽车,在乐视出现大规模危机时,贾跃亭出局,前后两任CEO丁磊和张海亮离职,公司陷入沉默。地平线汽车已经没有任何消息,博泰在2015年停止了造车计划、PPT造车鼻祖游侠汽车今年4月被西拓工业接盘。
对于中国这些新的电动车品牌来说,更大的危险在于,它们完全没有试错的机会。数十上百亿元的融资,量产一款车也只是勉强够用。业内人士屡屡表明,造一辆车的成本也许需要十亿美元以上的资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果*款车型没法流行起来,资本马上就会汇聚到成功者的周围,而将失败者彻底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