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考入少年班,27岁担任副总裁,41岁成为创投合伙人,最辉煌时期用300万赚回9.6亿,却因为700万身陷囹圄,他就是李一男。
与华为的前世今生
1970年,李一男出生于湖南。他大学物理成绩非常突出,并于1988年代表学校去参加中美联合物理研究生考试,没有想到考砸了,比*录取分数还低好几十分,郁闷之下,李一男转而改学工科的研究生。
研二,李一男去了华为实习。当时,华为刚刚成立4年多,员工不过100多人。李一男是谁,15岁考入华工少年班,当年该校的录取标准为智商在130以上,首批只招了23人。
由于聪颖过人,而且霸得蛮、吃得苦,22岁的李一男很快就进入任正非的法眼,3个月之后,他以实习生的身份,主持开发一个程控交换机项目。
为了这个项目,任总还特意购买了价值20万美元的国外设备。结果半年后,项目却无疾而终,要知道,20万美元在当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占了华为全年开发费用的10%还多。
李一男很自责,很懊恼。“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没有想到任正非却半句责怪话都没有。
就是这么一个动作,1993年6月,李一男果断放弃出国的机会,选择了加盟华为。
30岁协助华为走过200亿大关
刚刚上任,李一男就主导了国内*万门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开发,并大胆引进SDH技术。到了1998年,交换机的全年销量达到了1070万端口,成为国内最热销的程控交换机。
同时,他也开启了火箭般的窜升,“一个星期升为华为工程师,半个月升为主任工程师,半年升副总经理,2年提拔为华为总工程师。”27岁时,李一男已经成为华为的副总裁。
程控交换机大踏步前进、几十个G的波分传输、代表未来的数据通信、通信技术的GSM、CDMA、启动全球扩张战略。可以说,华为的一举一动背后都有李一男的身影。
那3年,他亲眼见证了华为走过200亿的大关。
1998年,无线研究部向江苏一个集团客户进行技术汇报,李一男是主讲人。不过由于工作太忙,事先根本不了解。就在去会议室的楼梯上,李一男拽住了无线研究部的总工,“你给我把主要的东西讲讲。”
结果5分钟后,李一男就在台上面对30多位专家侃侃而谈,“如此专业的技术,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全部掌握,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当时市场部一共有6位公司副总裁,全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但在市场部常委的会议上,只要李一男说话,6位副总裁鸦雀无声,只有认真听的份,“没有李一男的意见,谁也不敢下结论。”
1995年,一个“大哥大”可以卖几万,任正非也想上马移动,责成李一男调研。结果,移动公司的人说,“你们做GSM哪里还有机会啊,人家地盘都占完了!对了,马上就要3G了,你们不如去研究3G!”
但李一男却异常清醒,“没有GSM(移动全球通技术)哪里就会有3G?”因此,他果断从杭州一家同业,挖了一支团队过来,结果半年后,GSM就做了出来。
事实上,一直到了12年之后的2008年,等到乔布斯的苹果手机横空出世后,国内的3G市场才算真正启动。
李一男的前瞻性再一次得到验证。
1998年,中国联通与高通公司知识产权问题尚未解决,*次CDMA IS95招标项目中途夭折,再次招标时间悬而未定。
当时,大部分人认为CDMA IS95可以保留一只团队跟踪,但李一男的意见是全部砍掉,“必须放弃CDMA,聚焦GSM。”
任正非的决策向来是从贤不从众,所以就信他,全砍了。短期看,华为亏了,当时主做CDMA的中兴,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如日中天。
长期来看,李一男又赌对了!
CDMA颇受高通的专利限制,步子始终迈不大。但GSM没有专利限制,山寨手机种类又丰富又便宜,尤其是联发科的GSM套片创造了一个神奇的商业模式,让GSM后来者居上,*的受益者正是华为。
智商高不代表情商高
可惜,上帝在打开一扇门的时候总是关上一扇窗。李一男在处理人情世故方面却相当幼稚,很多同事这样评价,“一个集科学天才和处世弱智于一体的大男孩。”
他很少掩饰自己的情绪,对其他副总也是态度粗暴。
在济南的一次交流会上,客户技术人员问,“你们华为的基站,在我们山东的冬天能不能用啊?”“可以啊,即便在内蒙冬天大雪纷飞,也用得好好的!”
李一男一听勃然大怒,直接在会上指责那位技术人员,“哪有这样回答问题的?你马上给我从华为离职!”那位员工不知道哪里说错,当场就吓傻了,其实,李一男的真正意思是要准确地回答到零下25度。
单飞创业,成为人生一大转折点
2000年,为了解决老员工和机构庞大问题,任正非鼓励员工内部创业,但需与华为签订君子协议,“只能作为华为产品代理商,不能涉及产品研发。”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李一男也递交了辞呈。有人说是人事关系的问题,有人说是业务方面的分歧。总之,李一男毅然决然带着华为给的1000万元分红和设备前往北京,成立了港湾公司。
刚开始,李一男遵守协议,只销售华为设备和自己的产品,但他哪里甘心只做池中之物?很快,李一男就从华为研发部门挖人。
当时,华为还在ATM(异步传输)与IP(同步传输)两种不同技术上举棋未定。但李一男坚定地选择了IP方向,推出IP-DSLAM宽带接入设备。
正是这一决策使港湾很快形成先发优势。2002年其营业收入还只有2.21亿,2003年已经增长到了6.78亿元,增长率超过200%。
本来,李一男计划当年年底到纳斯达克上市。不过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又收购了另一位“老华为人”创办的、*光传输设备的钧天科技。
“乖乖,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还胜利会师了!”当时,华为*的利润来源就是程控交换机与传输。显然,李一男这一步触碰到了华为的生存根基。
尤其是在宽带IP产品领域,港湾网络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8%,而华为也不过10%-15%,二者形成了全面竞争。
为此,2004年,华为专门成立了“打港办”,“不惜代价,从各个领域封杀港湾。”
一位前港湾员工回忆在山东市场的遭遇,“刚开始报价60万元,结果华为员工听到消息之后一下子杀了进来,报出了20万元的超低价,无奈之下只有降到15万元。”
这个时候,华为的销售急了,直接跑到客户的办公室里,“对方15万,我们出10万,对方10万,我们就=出5万,反正这单子必须拿下,否则回去后连办事处都要被撤掉!”
胆大的怕不要命的,华为就这么反败为胜。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4年,港湾谋求上市时多次接到数据造假的举报,上市这一步,李一男迈了4年就一直没有迈过去。
创业投资再创业,却身陷囹圄
结果2006年,华为以17亿收购了港湾,李一男回到华为。
两年后,李一男,再次离开。至于这一次离开的原因,一个广为流传的版本是李一男的办公室透明玻璃朝外,客户来时看他如同观看动物园熊猫似的。
此后,他先后去了百度、中国移动的12580。李彦宏给予了高度评价,“全世界能做百度CTO的人不超过三人,李一男就是中一位。”
然而,李一男没能超越在华为时期的辉煌。尤其是苹果智能手机的崛起,使客户服务呼叫中心模式黯然失色,12580就成了一颗流星,稍纵即逝。
此后,2011年,李一男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到金沙江创投,从创业者转为投资人。
这段时间,李一男最耀眼的成就是参股的数字天域借壳杭州“新世纪”在中小板上市。按当时的股价,李一男掌握的股票价值高达9.6亿元,而他当时的原始股权成本仅300万。
不过,2015年4月7日,李一男在微博上宣布再次创业,这回是创办牛电科技,并担任CEO,“要用*的材料与最尖端的技术去打造一款中国最牛的电动车。”李一男说这是他最后一次创业。
而且,很快就拿到了5000万美元的融资。2015年6月,牛电科技推出的*代产品小牛N1 登陆京东*,5分钟筹资额破500万元,13分钟破千万,最后创造了7200万元的神话。
6月1日,李一男带着他的小牛电动车在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亮相。
本以为就此一飞冲天。可是谁能想到两天后,在深圳宝安机场停机坪出口走廊内,刚下飞机的李一男就被警方带走了。后来因内幕交易,他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不过,十余年前,他创办的港湾网络销售额就曾达10个亿。坐拥如此巨额财富,却因几百万的小笔投资卷入内幕交易风波,有点说不通。
业内人士分析,以在华为、百度、移动等*公司身居要职的经历来看,李一男要资源有资源,要人脉有人脉。尤其是在金沙江创投担任合伙人时更是身处信息的最中心地带,算是投资老手,真要内幕交易或许有更安全稳妥的方式,不至于留下明显的把柄。
所以,有人说李一男太狂妄,根本不屑于去了解证券交易的相关法律,才是悲剧的根源。
当然,李一男还有机会,他才47岁,任正非创业时43岁,褚时健74岁时才有了褚橙。
“不管对多少事情失望,都没有理由对*的时代失望。我愿将一切过往归零,创业路上再次出发!”再过几个月,李一男即将重新出发。这一次,他会如何直面人生呢?
21224起
融资事件
4358.73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7家
企业
3214家
涉及机构
510起
上市事件
6.48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