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158万条秋裤、22万件大罩杯文胸……嘴上说不看不买的你,身体却很诚实!

“定金膨胀”、“跨店优惠券”、“火炬红包”,相比以往直接简单的折扣,在今年“双11”开启前,电商平台推出的“花样”玩法着实绕的人“头晕眼花”。

  179吨枸杞、4000斤生鲜、15亿片婴儿纸尿裤、5500万张面膜、1.5亿片卫生巾、8500万升牛奶、100万颗牛油果、158万条秋裤、22万件大罩杯文胸……这些让人瞠目结舌的数字,再次印证了双十一永恒不变的主题——买!买!买!

  “剁手”不分国界,只有置身于上海“天猫 双十一 狂欢节”的现场,看着媒体中心的数据大屏上不断刷新每一秒的交易额,你才会意识到这场购物狂欢节的消费需求有多疯狂。

  “双十一”购物节落下帷幕,无论商家,还是营销层面都赚足了眼球,也*限度的调动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作为中国人营造的购物节,除了天猫主导的双十一,还有京东主导的618。虽然这两个日子也有其他电商参与其中,但天猫和京东的数据遥遥*,是毫无疑问的领军者。

  很多人会拿两个购物节作比较,但实际上两家公司官方所公布的数据、分类、维度都不尽相同,没办法完全拿来做对比。

  首先天猫是做平台的,靠流量吃饭,但自己没有货;而京东有自己的仓库、物流,甚至商品,完全是靠做服务以及产品盈利,两者数据难分胜负,又如何对比呢?我们不妨拿双方公布的一些关键数据来比较看看。

  两大巨头霸权的直接对话——天猫战报

  2017年天猫双十一的总销售额定格在1682亿元,其用户和商家覆盖了全世界222个国家、地区,创造了历史新高。

  星图数据对双十一活动期间的20家B2C电商平台进行了监测,在销售额方面,天猫可谓一家独大,销售额占全网比例66.23%,京东则紧随其后,占比21.41%,这两大电商占据了将近9成的份额。而去年双十一,天猫占比68.2%,京东占比22.7%。天猫在今年的双十一大战中市场占比微跌,这说明了自营电商、垂直电商的兴起,正在稀释天猫的整体市场份额。

  在双十一销售品类方面,大家电销售额占比15.2%,手机销售额占比8.7%,个人护理品占比5.6%,母婴用品占比3.6%,生活电器占比2.8%,彩妆占比2.5%。今年加入到“亿元俱乐部”的品牌多达167家,其中苹果占据成交额榜首,美的、小米单日成交额均突破20亿元。

  天猫店铺TOP10也已出炉,分别是苏宁、小米、荣耀、海尔、NIKE、优衣库、夏普、adidas、林氏木业、美的。品牌化、品质化、智能化、个性化已经成为趋势,国产品牌有强势增长的表现,国外大牌收获颇丰,注重品质和个性的小众品牌也让人眼前一亮。

  支付方面,双十一当天全球支付总笔数达14.8亿,同比增长41%,相当于在双11这一天,平均每个中国人在支付宝上完成超过1笔支付。而且还产生了一项新的支付记录,双11刚开场5分钟22秒,支付宝的支付峰值达到25.6万笔/秒,是去年的2.1倍,意味着在这一秒里,全球有25.6万笔交易同时在支付宝上完成。同时诞生的还有数据库处理峰值:4200万次/秒。

  物流方面更是再创新高,双11全天订单数达8.12亿,相当于2006年全年包裹量的3倍。双 11 刚刚启动 12 分钟,*单送达,上海嘉定区朱桥镇,菜鸟智慧物流从距离客户最近的仓库发货,用时12分18秒。

  那么,全国各地哪里的“剁手党”做了*贡献呢?天猫发布的截至到11日18点的数据显示,中国各城市购买金额榜单Top10分别是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广州、成都、武汉、重庆、苏州和南京。

  此外,排名前五的省份除了上海*买羽绒服以外,其他*的商品TOP1几乎都是手机。有意思的是,从性别上来看,“马云爸爸”身后站着的也不再是“一群闺女”。虽然前五省份无一例外是女生更多,但男女比例非常接近四六开了。

  两大巨头霸权的直接对话——京东战报

  双十一的另一个主战场肯定要属京东了,数据显示,其在11.11全球好物节(11.1 -11.11)中,累计下单金额达1271.05亿元;而双11当然,京东的销售额为543.11亿元。

  在京东购物的消费者,追求品牌和品质成为主旋律,数据显示,“好物节”促销期间的下单金额排名前五的是手机、平板电视、笔记本、空调和游戏本,这也很符合京东一向主打电器的节奏。累计售出件数前五名的品类为休闲零食、衣物清洁、饼干蛋糕、纸品湿巾和洗发用品。

  京东物流方面,截至11日11点15分,仓库的发货量就已经超过去年,当天85%订单实现当日生产出库。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京东物流集团独立后的*个双十一,开放业务订单实现了200%的大幅增长。

  京东金融方面,11日京东白条支付7个小时交易额超去年全天;到12点京东支付订单同比增长350%,支付峰值是去年5倍;京东金融还为供应商及第三方商户提供了300亿元贷款支持。

  天猫PK京东*回合:“站队”梦魇

  从618到双十一,商家始终逃不开“站队”这个梦魇。在618大促销期间,就有报道称天猫要求服饰品牌在京东与天猫两个平台中进行“二选一”。这导致不少服饰品牌未参与京东促销活动,之后更有商家宣布退出京东平台,截至9月末,共有44家服装品牌从京东撤离。

  天猫和京东都有各自平台的优势品类,天猫之所以要求服饰品牌二选一,是因为服饰商品是天猫平台的优势。而双十一期间,二选一梦魇再次来袭,这次京东选择用自己的优势品类——电器来反击天猫,从天猫预售开始要求平台商家进行选择。

  现阶段,商家相对于平台来说处于弱势地位,如果一直被要求“站队”,无疑会变得更加式微。一旦形成单个平台垄断市场的局面,不但商家利润会被进一步压缩,消费者利益更将受损。

  天猫PK京东第二回合:打嘴仗

  双十一当天,京东宣布从0点到7点,下单金额累积达1000亿,总耗10天8小时。天猫则在两个小时之后的9点04分宣布达到该数字。

  随后,阿里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表示,“不得不承认京东数学很好”。“只要京东自己愿意,可以把一年的下单金额都算成双十一跨年大活动的下单总额,能让自己开心不是一件坏事,这样天猫一天的交易量肯定超不过京东一年的了”。

  对此,京东CMO徐雷则在自己的朋友圈表示:“搞不明白,为啥你家可以提前预售20多天然后算一天销售额,我家不能正常开门做买卖只算11天的销售额了,这不是数学问题,这是逻辑学问题,你有本事让商家20多天开门不做买卖,我只有本事11天好好做买卖。”

  每年的双十一,除了是买家的“狂欢节”,更是电商平台的“收割节”,也是对手之间的明争暗斗,京东、阿里的口水战年年都有,可以说是预料之中的事。

  618 VS 双十一 消费者更买谁的账?

  其实不管是双十一还是618,其宗旨应该是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听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吐槽,就拿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来说,“定金膨胀”、“跨店优惠券”、“火炬红包”,相比以往直接简单的折扣,在今年“双11”开启前,电商平台推出的“花样”玩法着实绕的人“头晕眼花”。

  “烧脑优惠”挑战了一把消费者的耐心,甚至被调侃“智商不够不配过双十一”。而不少商品被爆出先涨价再降价,其实是在利用优惠,区分购买群体。复杂的规则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消费者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是为消费者在不同平台之间比价制造障碍。

  “打折的不想要,想要的不打折”,即使是双十一也逃不出“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为了更多优惠去买折扣商品往往是冲动使然。无论最后的成交总量是多少,今年双十一已经破了纪录。巨大的数字和流量背后,也再次证明了中国消费者的巨大潜力。今年,你又为天猫和京东贡献了多少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