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可以坐着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轻松穿越上海到北京的1463公里的物理距离;这几天,数万国内各行业的人士,聚集在杭州云栖小镇,听着马云和他的团队进行各类科技的展示;拿起手机,国人可以解决衣食住行的所有问题:衣服可以线上购买或者租借,吃饭直接点外卖,旅行选择酒店、民宿或者是共享日租房,出门可以骑共享单车、电单车或者选择滴滴专车。连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华时,也说想要体验在中国“不怕口袋没钱,只怕手机没电”的生活状态。
这些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巨变,几乎浓缩在这三到五年的时间,官方把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总结为民众的“获得感”的结果,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变化自然也在其中。“获得感”这一词语来自于习主席的治国理政方针,是改革成果的“关键词”,是衡量一切改革成效的标尺。2015 年2 月27日,习主席首次提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治国理政目标。2016 年12 月5 日,习主席再次强调“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
如何判断“获得感”?我觉得来自于两方面,首先是“接地气”的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切实改变,另外一方面是相关数据的佐证。国家高端智库机构“瞭望智库”10月10日发布的报告《2012-2017科技创新对人民群众“获得感”贡献分析报告》,是国内*份科技领域“获得感”报告。报告选取制造、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五大领域的科技成果,从客观数据和情感指数两方面,反映科技创新给国人带来的“获得感”提升。过去5年,中国的科技创新带来了民众“获得感”的持续提升,科技领域“获得感”得分5年间增长72%,仅过去一年就提高了约20%。科技如何提升“获得感” 为什么是科技互联网领域?
对于已经迈入中年时代的70后、80后而言,曾经“为四化”、“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提倡,在改革开放初期,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极大的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改革三十多年来的结果是大家都能看到和体验到的。
值得关注的是,前三十年的主要技术引领,基本都是以西方国家的技术为导向,在初期甚至引进了国外的设备,所以生产力的解放和技术的标准多是由国外制定,但基于中国人口的红利以及城镇化进程优势,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物质生活,技术在其中起到的驱动力是显而易见的。
进入到90年代末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互联网市场刚刚兴起,基于海归派带来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复制,让中国首先有了基于PC端的互联网应用,中国人口红利让这个市场迅速发展,形成了以BAT:百度、阿里、腾讯,为*梯队的互联网公司,这个阶段,通过互联网的联网互通,解决了信息传输的问题,提升了不少行业的效率,电子商务市场逐渐在中国兴起。
根据cnnic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网民人口数量,从1997年10月的62万人到7.31亿人,而最近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移动互联网自身,还有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与国际认可的“中国制造”一样,从最初的廉价劳动力贩卖,到现在成为国际一流制造的代名词,中国的制造业的发展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与制造业发展不同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技术发展在一些领域成长速度非常快,比如说移动支付、人工智能领域,以2017年,《MIT科技评论》例行发布榜单“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全球50家最smart公司”“全球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中国上榜的公司及个人都创下历史新高,且入榜理由基本都是因为在人工智能研发上的突破。
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来看当下和未来,中国的发展,尤其在科技技术的发展处在了一个临界点,如果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依托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中国式的发展,民众获得的是物质生活的极大进步,这是一种“普惠”,也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技术很重要,但也要看到三十多年国际物理领域的进步并未有重大突破,反而是互联网的异军突起,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即将要做的,是基于中国的现状完成全面技术开放的部署,比如说人工智能和各个行业的耦合、移动支付、信用体系、物流体系的完善和提升。
通过这些技术全面开放的发展,现有的所有行业水平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率,或者是极大的提升,这样中国经济整体才能向好。中国经济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但可以确定的是,没有技术的发展,可能是不能进步的,而发展的结果就是可以预期中国人可以获得更多的“获得感”,也就是社会的普惠利好。
移动支付成为亮点 金融成为未来发展的多维支持
报告显示,在各科技领域对国人“获得感”的贡献率中,信息技术占比高达到61%,超过其他四个领域贡献率总和。其中移动支付以26.91% 的比率*,从一个侧面说明,正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移送支付,对老百姓来说“感知度”较高。报告称,移动支付的发展不仅在支付方式上带来了便捷,也促进了网络购物、共享单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远程认证、生物识别等技术也正在改变中国人的消费和生活习惯,给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朴素的认知中,我们对于移动支付的认知就是支付,而现有的众多场景中,可以看到支付在各种场景中的应用,这是老百姓感知度最明显的首付款场景。实际上,我们看到移动支付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支付这么简单。
以蚂蚁金服为例,虽然他有很浓厚的阿里集团的背景,但其实是一家金融服务公司,这是一个与G端(政府)、B端、C端强关系的组成,而构成的作用不再是简单的支付属性基因,而是全面的打通金融、信用、支付、安全、数据的生态平台,也是互联网领域的重要基础技术支持。
她首先能确保与银行的连接,提供给银行金融级专业技术支持,并且打通连接,提供给B端完整的SAAS服务,以及C端的各种支持。
芝麻信用独立形成了一套属于互联网的信用体系,给每个网民设定了画像,这些都是围绕着大数据和安全支付的基础上,并且给C端提供类似花呗、借呗、余额宝、保险等相关金融产品服务。
最终的结果显现是:蚂蚁金服提供的服务,不是简单的服务,而是基于金融、信用、支付、安全、数据的多维服务,这个服务既面向政府、银行金融机构,又面向企业的接入,还有针对老百姓的支付形成的闭环,这里的支撑是信用体系,通过多维的方式打通。
这里的创新关键是,蚂蚁金服不纠结于支付场景的多寡,而是全面布局全行业的接入,包括刚推出的租房公寓的信用以及支付体系之外,包括招聘、ofo小黄车,小到充电宝,雨伞、玩具、衣服,大到电脑、汽车、房产,都通过接入的方式,成为了各个行业的金融服务提供商。
综合来看,“获得感”在科技领域的体现,是技术发展的结果,技术需要不断的发展和突破,宏观角度这是中国未来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发展的基础之一,所以国家一定会更加关注和大力在各方面全面推进和支持。
移动支付给予了一个好的参考,通过金融服务的全面技术开放,采用多维的方式接入,能够有效减少行业的互联网专业度不足,没有统一标准的问题,提升的是行业的效率,还有基于信用、支付安全等多方面的支持。
从微观角度,也只有所有行业再次发展,拉动经济,老百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才会通过普惠级的方式,获得更大的收益。
21224起
融资事件
4358.73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7家
企业
3214家
涉及机构
510起
上市事件
6.48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