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枪跨界押送犯人,那公安部是要点头的。”
《白夜追凶》第21集的预告里,刑警周巡对电话那头的人说。这句看似简单的台词却在无形中再次向观众科普了警察办案的程序、不同部门之间如何联动,职业化、专业范儿一下子就透出来了,而这样的细节在剧中还有很多。
也许正是这些令人信服的细节构成了这部高分网剧的基底,不挂着涉案剧之名谈恋爱,也不刻意渲染罪犯的穷凶极恶,就老老实实讲警察办案,反倒收获了非常高的好评。
但《白夜追凶》总策划王平在专访中告诉娱乐资本论:“虽然重案六组有它自身的优势和观剧群体,但我很坚定地认为我们的罪案剧不会一直止步于《重案六组》。”这无形中泄露了该剧欲对标这部经典刑侦剧的“野心”。
《重案六组》已经是十几年前的老剧了,在那之后也有《暗黑者》《余罪》等新作频出,《白夜追凶》为何会选择对标老剧呢?换句话说,其与近几年流行的罪案类网剧,*的不同点在哪?
硬汉派罪案剧
国人对推理剧的认知大多都只停留在“社会派推理”与“本格派推理”两种类型,认为非此即彼,所以在看到《白夜追凶》打出来的“硬汉派悬疑罪案剧”这个title时,多半都会感到好奇。
这大概也是导演王伟采访中回答重复率最高的一个问题。实际上,这源自编剧指纹的个人兴趣喜好。指纹在写小说《刀锋上的救赎》时,就致敬了他的偶像劳伦斯·布洛克,例如喝一种咖啡和酒兑出来的饮料,是布洛克小说的经典元素之一。这本小说也得到了布洛克本人的亲自推荐。
但说回到硬汉派,这是指19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社会暴力徒生时的一系列小说,主人公要么是酒鬼无牌私家侦探,要么是中年小偷,但均是铮铮铁骨的硬汉。(能喝得下波本兑咖啡的,除了硬汉也就没sei了吧)
说白了,就是一群中年废柴loser。
《白夜追凶》的核心人物、潘粤明一人分饰两角的关家两兄弟,也是这样的人物设定。哥哥其貌不扬、沉默寡言、还引咎辞职;弟弟身陷凶案、日日窜逃、只能伪装出门。这两个角色都没有什么光明面,干的也都是普通事儿,不高大威猛,更不会全面开挂。
这曾经是主创团队内部的矛盾之一。 “我们做完剧本后,我说这个种类很难,就找到一位资深制作人说咱们组盘一起拍;他说这个人物不行,你得像一些罪案类网剧那样,人物很*的;但我说我很欣赏那种剧,可是我不认为这个类型剧只能往这个方向走,人物也只能往那个方向靠。”
这种并不神采飞扬、甚至还有点灰头土脸的“硬汉”却意外地圈了不少粉。媒体文章中不乏“这位帅哥老了、胖了,但我却再次被他苏到了”的盛赞,分析其苏点的比比皆是。
可以说正是这种将人物还原到生活本真状态、编剧不为其开金手指的设定,跳出了近几年罪案剧的窠臼,开启了一种无神探模式;观众在看多了那种光芒四射的全能型主角后,自然会对这种“普通人”甚至“边缘人”的人设更有共鸣。
女性角色与感情线
既然是硬汉派,似乎就该和许多桃色绯闻绝缘了,但《白夜追凶》里还有几个女性角色,且也有感情线。这是出自什么考虑?
“2014年编剧写完剧本后我们就开始出去推广、组盘,和平台谈,全都是否定的,都说你们这个戏没有女主,也没有感情线。”王平告诉小娱,实际上女主角色一开始有周舒桐和高亚楠,赵茜和刘音确实是功能性人物。
但我们也在采访中提到,女性角色和一些比较莫名的感情线,是这部基本面向好的作品遭受最多舆论“反噬”的地方。尤其是第二个案子中周舒桐自告奋勇上阵、反被犯罪分子脱光全裸、以及“关宏宇与酒吧女子刘音(疑似)一夜情”这两处。
包括剧情中暗示关宏宇和刘音滚床单这一点,尽管没有明说,也让不少观众感到诧异,“高亚楠都怀胎六月了,关宏宇之前一直没和她联系,这样是不是不太厚道?”
关宏宇只能爱高亚楠,否则人设就会崩掉。毕竟,这不是一部致力于猎奇的香艳剧,主角可以有适当的口头撩妹和情趣,但背着怀孕的妻子和其他女人一夜情,这种剧情无论如何也太“香艳”了点。
王平表示,原剧本并非这样处理,但随着和导演沟通越来越顺畅,像这样的问题已经没有再发生。而且王伟导演在剧中加了一些有情趣的小桥段,王平认为,这就是让这部剧锦上添花的片段。
一夜情在这部剧里的不合适体现在,这种无关紧要的剧情一旦存在,有可能会模糊掉作品的重心,使其类型变得不够准确,风格也不够*。
“让周舒桐孤身犯险,这会显得警察太蠢了,这里崩的是关宏峰的人设。”尽管只是小小的一场戏,但对整个故事的影响举足轻重。毕竟现在的观众眼尖,一场有bug的戏就可能会让人弃剧。
虽然加入女主和感情线是某种必要的妥协,但既然加入了,剧中的女性也并非都是鸡肋般的存在:新扎师妹周舒桐,像十万个为什么,对警队里的事问个不停,无形中也就帮观众“答疑解惑”了;技术队赵茜,则确实在技术层面协助警队;
王平认为,这两个女性角色正好在功能性上也相互对照:周舒桐是警察的家属,赵茜则是犯罪嫌疑人的家属,这个前期设定在后期将会有大爆发。所以,尽管感情戏比较尴尬,但总体来说,女性角色与感情戏,大体上还是没有对这部剧造成太多负面影响。
只不过,正在带着编剧指纹做《白夜2》的王平很坚决地表示,第二部中的感情戏会很少,而且不会做主要的展开。“类型要更准确、*,我看过的美剧里,不是所有的这个类型都要有感情线的。”
何谓类型准确与*?
但说了那么久,《白夜追凶》究竟应该定义为哪个类型呢?它的准确与*究竟体现在哪?
就像王平在采访中主动对标《重案六组》一样,《白夜追凶》在叙事的风格上确实更倾向于刑侦剧,其落点的重心在于警察的办案程序与过程,而不是渲染罪犯的变态心理,所以它可以说是涉案剧>罪案剧,公安干警巨细靡遗的办案细节,构成了整部剧的主要内容。
在2004年总局发表涉案剧不能上星的禁令后,这种题材就已经逐渐销声匿迹了,但其无疑又是有市场的,在经历过一系列神探型罪案剧的洗礼后,一部更贴近老百姓普通生活、把警察形象还原到人本身而不是伟光正的刑侦剧,受欢迎并不意外。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剧中对展现警察办案细节的执著简直到了一种“变态”的地步:周巡时时刻刻在提醒关宏峰的“编外顾问”身份,他能插手的边界在哪、哪些核心机密其不能接触,公安局内部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每个职位的职权边界在哪儿、谁能看哪些文件,全都一清二楚。
更“夸张”的是,在开车追捕其中一个案件犯罪嫌疑人王志革时,周巡带领的警队开车到了该市的另一个分区,无可奈何地表示这一区不是他们支队管辖的范畴,只能有请上级指示。
“这就是我们对这个作品的要求,要生活化。生活中的警察就是有片区管辖权的,我们的初始剧本你可以看到,海淀黄庄、小月河、健翔桥、海淀和东城之间的区域划分等等。”编剧指纹在专职写作之前做了11年的律师,对行政体系非常熟悉和了解。
生活化可能就意味着琐碎、普通、没那么drama,但这正是《白夜追凶》在风格上的追求。“我们在做剧本时一直跟指纹老师强调,为什么我们看我们的剧和看美剧不一样?”
“因为美剧是生活化的,我在美剧中能看到他们的生活状态,可我们的剧里都是戏剧状态。什么叫生活状态?角色是什么样的层级,公安局大体的生态,还是强调现实感和生活化。”王平说。
换言之,这其实也是一部职业剧的要求。警察是一门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职业,如果模糊“警察”和“神探”之间的边界,把所有警察都打造成无所不能的神探,一拍脑袋就能断案,角色也许会很有人格魅力,但似乎已经不再符合现在观众的审美体验。
“克制的才是高级的,每个角色工作时都是工作状态,沉着、冷静、得体、大方、专业范儿十足,这很靠近年轻观众一直以来看的英美剧了。”
分众时代始终会来临
但追求类型准确与*,或许与大的市场方向就相违背了,就像《白夜》也不得不在剧中加入女主角和感情线,现在还是有99%的制作公司与平台表示,不能接受一部戏中没有女主和感情戏。
“我不能接受陈豪和宣萱*集里竟然都没上线,他们俩可是男女主角啊,这部戏在搞什么呢?”一位资深编剧在看完最近的《使徒行者2》后,表示很费解。
她的看法不是孤例。此前在《择天记》的改编问题上,就出现了不少争议:女主提前出场,男二女二增加了原著中没有的感情线;《步步惊心》在改编时,也提前了众阿哥角色的出场次序。”让男女主早点发生关联,否则观众会没耐心追下去“,这是不成文的规定之一。
但感情戏真的是所有类型剧都必不可少的吗?答案也许未必。
随着三大视频网站自制剧的崛起,分众化的时代似乎已经逐渐到来。不同的细分类型都有可以百花齐放的机会。而小众爆款通过口碑不断发酵、突破圈层、走向大众化,这样的路径也不是没有可能。
目前,《白夜追凶》在豆瓣上已经有4.5万人打分,播放量突破了10亿,着实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部总成本才8000万的“小剧”还在继续收割新的粉丝。
换言之,正是因为其新颖的人物设定、大量令人信服的专业细节、在这个类型上做了新的探索和突破,才能达到“以小众打大众”的成果。
小娱记得,从前看《他来了,请闭眼》时,非常多的吐槽都聚焦于不专业,例如顾问指导警察办案,甚至代替警察办案,警察群体智商不在线、只为反衬出某个主角;还有像《如果蜗牛有爱情》等一系列挂涉案名行言情实的网剧,都是盛极一时的宠儿。
但《白夜追凶》成功后,相信观众的审美已经越来越挑剔,不会再对挂羊头卖狗肉的作品随便买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