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火了。ICO疯了。ICO被一刀切了。
直到一刀切的消息被放出来,很多原来深藏幕后的人,才愿意站出来,回溯那一段暴富而疯狂的岁月。
一个ICO项目到底是怎么出现的?
前端,掮客负责花几万买“代码”,包装项目,并拿走5%的币;中端,他们找站台者和推手,每个人可分1%的币;上线后,庄家登场,将价格推到高点后,迅速出货套现,美其名曰“市值管理”。
“只需要20几万,一个ICO项目就能启动,开始圈钱”,业内人士称,掮客、推手、庄家,分食“韭菜大餐”。
而参与这场游戏的主角,除了一部分是原来区块链的项目外,大部分,来自传销、资金盘和去年刚刚被监管的邮币卡。
监管来了,疯狂大戏息声落幕,但反思,才刚刚开始……
01 掮客
币圈疯了。
“我加了200多个ICO群。”林奇每次打开微信,因为消息太多,需要两三分钟的缓冲。
群里的人也疯了。
他们疯狂晒自己翻了几十倍甚至百倍的截图——这里天天充斥着暴富的故事。
他们津津乐道的一个段子是:一个小蚁币的投资人,因为聚众斗殴入狱,出来后成为了千万富翁。
小蚁币、量子链这两个ICO,制造了太多的财富传奇后,币圈开始弥漫一种异样的妖氛。
今年5月,各种项目就开始集中出现:医疗链、中医链、嫩模链……各种名目、各种场景都开始强行捆绑区块链,进行ICO。
“这些项目我都看不懂”,前比特中国的创始人杨林科从今年5月回到币圈,却发现这个圈子,他已不太熟悉。
“每天收到七八个白皮书”,杨林科基本不看,“真的看不懂”。
他和币圈其他人的共识是,这些项目中,至少有90%是不靠谱的。
这90%不靠谱的项目,又是如何诞生的?
一本财经追踪而下,挖出了背后一条庞大的产业链——而让人惊讶的是,这条产业链,是在短短两个月内,迅速集结成型的。
金璇最近很难安心上班,因为各种人找过来,让他参与ICO。
“说来当我们股东吧,什么都不用做,就把你以前国外工作经历和得奖背景挂上去,ICO发行完给你10%,起码一千万起”,金璇一听还有这种好事,就过去开了一次会。
会场除了ICO团队,还有一个特殊的人——这个人是币圈意见*级别的人物,他称自己是一个“掮客”。
“掮客”告诉大家,操作*步,就是“买代码”。
区块链技术虽然是开源的,但区块链之下不同场景的代码,却是千差万别。
“花几个月去开发代码,周期太长,*直接去市面上购买”,掮客称,目前市场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比如,区块链溯源的代码,供应链的代码,“在币圈内部,都可以搞到”。
这相当于,你把别人创业项目的核心技术和底层代码盗过来,做个一模一样的项目。
有了代码之后,“掮客”就会帮助他们包装项目,设计应用场景,撰写白皮书。
币圈的人都知道,虚拟货币必须要有应用场景,否则就是“空气币”,一文不值。
“如果没有设计应用场景,资深一点的投资人,就会避而远之”,掮客称,购买代码、包装项目、设计场景,他帮助项目将整个流程走下来,会收取其中5%的币。
金璇听完,起身就走,“真的和区块链毫无关系,简直是非法集资大会”。
实际上,市面上的现状,比金璇想象得还要混乱。
一位“掮客”告知一本财经,除了空手套白狼那一条龙服务外,“我甚至可以帮你包装团队,虚构简历等方式,但要收10%的币。”
一本财经了解到,市面上这样的“掮客”至少有上百位,他们都是原来币圈的达人,对ICO的流程了如指掌,他们有些自己也发行了ICO,有些只帮别人做嫁衣,规避风险。
有了团队,有了项目,有了白皮书,下一步,就是建一个ICO项目官网了。
然而这些依然有“捷径可走”。
一本财经发现,很多网站都可以直接购买ICO项目的官网代码。
开发者钱源称:“你可以随意指定任何ICO项目的网站,全部可以仿”。
一个官网,除了页面外,底层还需要“钱包”“区块链浏览器”“*技术”等一系列代码。
“只要1万块,三天就能搞定”,钱源称,先付一半,试用加维护3个月后,再付剩下一半。
而最近三个月,钱源已帮12个ICO项目上线了官网,“目前运行非常顺畅”。
各方配合之下,只需一个月,成本不足20万,一个什么都没有、全靠包装的ICO就可顺利出生。
02 推手
实际上,在吸引的一波投资人中,很多对区块链一无所知,更别提详细审读项目白皮书。
他们的投资方式很简单:跟风,看有没有知名的站台专家、项目顾问。
“有些项目就是通过‘站台’,诱惑投资人。”币圈资深人士吴新宇称。
币圈有一堆意见*,都是一些曾经创造投资神话的“主角”。
比如,号称“拥有6位数”比特币的李笑来,成立币圈黄埔军校的“宝二爷”郭宏才,还有刚入币圈的薛蛮子等等。
但如今,李笑来因为EOS、PressOne两个项目跌落神坛,郭宏才因为疯狂站台而毁誉参半。
“他就是站台小王子”,多位业内人士称,业内都如此称宝二爷,“他为一些项目站台,会收至少1%的代币”。
“我也曾问过他,为什么要给每一个ICO站台,为什么来者不拒?他给我的回答还挺高尚,是希望所有人都来ICO,这样大家就认可了区块链,认可了比特币”,吴新宇称,这个梦幻般的“设想”,还挺有意思。
实际上,*币圈是一个不大的圈子,当年炒比特币的一帮人,他们组成了一个大概200多人的圈子。
这200多人,因为比特币暴涨,如今基本已实现财务自由。
这其中,分化出两派,一派热衷ICO,并为各种项目站台,一派依然死抱比特币,不参与外界纷争。
一本财经获知,一个所谓“大佬”的站台费,是“1%到5%”的代币不等;有些“大佬”会直接开口要比特币,“5个到20个”不等。
前两个月的ICO疯狂浪潮,不少站台者赚得盆满钵满,“一个站台达人,给几十个项目站台,代币冲到高点后就抛,现在差不多挣了1亿了”,吴新宇称。
除了主动站台外,还有一些人被迫站台。
“圈子很小,很多都是人情”,吴曦是一家区块链公司发言人,他被邀请出席某个峰会,结果上台之后才知道,其实是利用他给ICO项目站台。
“我就说说我的投资经历,要不给自己公司做做广告,绝口不提这个站台项目的好坏”,吴曦称。
吴新宇只投了5个ICO项目,但实际上写了他名字的项目白皮书,有30多个。“每天都有人给我截图,问我投资这个项目了吗?你要是投了,我就all in”,吴新宇不得不一一解释,他并未站台。
PayPal、腾讯、火币、OkCoin都曾发声明,和某些声称他们站台的ICO项目,划清界限。
不分项目好坏的站台者,就是这场游戏背后的推手,他们煽动了非理性之火,一点点吞噬投资人的理智,并将游戏推向疯狂。
03 庄家
比特币的发展曲线是怎样的?
大家刚开始是质疑、踌躇,当看到比特币的应用越来越多后,币的价值开始提升——所以,这是一条平缓爬升的曲线。
这才是一条健康曲线。
然而,现在大部分ICO的代币曲线,却是这样的走势:开盘瞬间拉到高点,再跌回原形,简直就是疯狂过山车。
“这样的曲线,其中很大部分有庄家操盘”,吴新宇称。
某ICO的负责人刘晋,完整描述了他看到的“恶庄操盘坑人”的过程。
一般发行ICO,团队会保留一部分,拿出一部分发私募,剩下的再ICO。
而猫腻,就出在私募和团队保留的份额上,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比例是,两者加起来,大概占40%以上。
“一般私募都会给相熟的大户,或庄家”,刘晋称,就是为了团队和庄家一起玩一场操盘大戏。
最开始,他们放出的私募价格是3分,其中1000万个币,卖给熟悉的大户和庄家,团队自己手里留下3000万个币。
币上了交易所后,公司只会放出去一丁点给散户,一般只有3-5%,这样方便控盘。
接着,庄家和团队配合,开始用手中的币拉升币价,直到达到他们的心理价位。
“当时是拉到了2.5元,比起3分,已经涨了80倍的时候,大户和团队开始出货,收割韭菜”,刘晋称。
这个过程刺激惊险,却能收获80倍的收益。
最近,唯链ICO也被质疑存在“黑幕”。
他们原定规则是“每人限购5份”,但开盘数秒后,96人将所有币一抢而空,算下来,平均一个人投资了50万左右。
业内纷纷质疑,他们给大户开了后门。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唯链和量子链背后是同一个操作团队,ICO项目早就开始流水线化。
“因为ICO项目募资金额不高,团队和私募占的比例又大,操盘简直是一定的结果”,吴新宇称,这在业内早就是公开的秘密。
“有个团队发公告,说要把募到的5000万的比特币,卖掉3000万,为了维护市场价值”,吴新宇称,很多团队都曾发公告,要拿出多少币,进行“市值维护”,这些都是明目张胆的操盘。
ACT更是被质疑存在“锁盘”。
所谓ICO代币锁盘,就是挂了个很大的买单,让价格涨不上去、也跌不下去了,价格只能在设定区间内浮动。
“你赶紧拿出3000个以太币来参与*,稳定下韭菜们的情绪”,币圈的玩家经常被项目方如此“请求救场”。
可见,币圈很多人已被裹挟到汹涌洪流中,吴新宇将其称为“骑虎难下的游戏”。
一旦脏了手,你也落下了把柄,恐怕一辈子都洗不干净。
就在几天前,吴新宇接待了一位访客,对方称,自己找了一帮大户,一起来操盘,准备狠狠收割韭菜。
“里头的牢饭,可不太好吃”,吴新宇冷冷地说。
这波疯狂的ICO浪潮,除了一部分是区块链相熟的旧友之外,吴新宇发现了很多新玩家。
“来了很多庄家、操盘手,还有从邮币卡、传销、资金盘过来的那群人”,吴新宇称。
去年,监管要求邮币卡交易平台实行“T+5”模式,邮币卡市场流动性受重创,交易基本停摆。
“接着就出现了ICO浪潮,他们都无缝对接上了”,吴新宇仔细研究过一些项目,发现以前都是邮币卡的核心层。
这些人极为凶悍,且结成了帮派。
吴新宇曾在朋友圈批评了某个项目,就被“各路朋友”找过来了,含沙射影地警告他,别伤害了行业,伤害了大家。
而参与这波狂潮的投资人,也是从邮币卡转战过来的。
在各大投资人群里,大家相互寒暄时,就有不少人主动称自己以前是炒“邮币卡”的。
剧本变了,但参与的庄家和投资人,疯狂和非理性的韵脚,却从未改变。
让人惊讶的是,只用了两个月,前端的掮客,中端的推手,后端的庄家,就组成了这条严丝合缝的产业链,并共同分食“韭菜”。
真是利益之下,谋者辈出,勇者无数。
04 监管
昨日,央行等7部委发布了联合声明,ICO被一刀切。
疯狂的ICO项目遭遇滑铁卢,有些代币,近乎腰斩。
200个投资群一片鬼哭狼嚎,在一些项目官方的微信群中,投资人不停的@管理员,讨要说法。
“积极拥抱监管,配合监管方完成合规审查。”比原链团队发出这样的声明,众多ICO项目方、交易平台也纷纷公告,拥抱监管。
一些ICO项目开始按照监管要求投资人退出,且“中国籍参与者”,被强制退出。
“来得正是时机,这个泥泞的币圈,早就该彻底冲一冲”,吴新宇称,长此以往,ICO的妖魅之气,必将伤害到区块链技术本身,让其“污名化”。
监管适时出手,让业内最后坚持理性的一群人,看到了希望。这几个月,吴新宇身边的人,都几近妖魔化,在利益面前,他们变得面目全非。
经历过*的诱惑和疯狂,你才看得见人心的底线和真相。
其实,早就不止一次媒体点名了ICO,但投资人充耳不闻,还把媒体文章转到群里,大家共同嘲笑一番。
对于这群投资人来说,他们并不关心项目靠不靠谱,只关心能不能搭上庄家快车,拉高币价,带他们起飞——他们从来不觉得,自己会成为韭菜。
“我能算准天体运行的轨迹,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度。”牛顿这句话,放在这里再恰当不过。
历史上,我们看到了太多相似的案例。
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邮币卡,还有暴雷的中晋、泛亚、某租宝,这一个个金融泡沫,或精心设计的庞氏骗局,其本质从未改变,只是换了一个外壳,却总是能够在时代舞台上登场,演绎得“惊天动地”。
他们都在利用人性的贪欲,而让其疯狂,理智全失。
就像一个永无止境的轮回和怪圈,人性似乎从未挣脱这个魔咒。
这是场零和游戏,有人赢,就必然意味着有人输。
林奇折腾了几个月,经历多起大涨大跌,发现在庄家面前,散户永远处在信息不对称的劣势,永远都只是一棵小韭菜。
“感觉置身于赌场,随时可能粉身碎骨”,仿佛黄粱一梦,梦终究是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