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出货量逼近苹果、小米逆袭重回全球前五,最近国产手机厂商的成绩确实亮点不少。但是,那个曾经与华为、小米齐名的国产手机三剑客之一的魅族却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近日,Flow耳机的双标事件让魅族接连登上科技版头条,面对市场的质疑,魅族起初态度强硬,被逼无奈后态度反转,承认错误,全面召回Flow耳机,重新提供娄氏单元,并承诺对召回用户作出补偿。
从这次的Flow耳机双标事件可以看出魅族对待用户的态度。近一两年的时间里,魅族手机销量不断下滑,存在感逐渐降低,亏损逐年严重,这与对待用户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在这个产品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魅族如果长期这样“傲慢”下去,不把用户放在眼里,迟早会被用户抛弃,成为市场的淘汰者。
音频起家的魅族,一度给大家留下“小而美”的印象,魅族也凭借精致的产品俘获了大量的魅友。然而,随着国内手机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大量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崛起,魅族逐渐放弃了“小而美”的模式,走上了一条品牌定位日渐模糊的道路。
过去,魅族在智能手机行业一直保持着独特的存在,可是近两年它却像一个因零件错位而失控的机器,反而掉队了。
1魅族掉队
魅族的前半生,可谓是顺风顺水,这源于魅族多次押中产品更迭趋势,借由先发优势维持住稳定的步伐,再加上黄章将个人独特的性格魅力投注到产品研发和企业运营中,造就出一种*辨识度的市场存在感。
2009年以后,魅族凭借M8、M9两款手机惊艳亮相,奠定了魅族在智能手机市场立足的基础。此外,魅族坚持一年一机,致力打造精品,由此形成了“小而美”的品牌格调。
然而,事情的转折发生在2010年,雷军的到来毁掉了魅族此前在市场上雍容沉稳的姿态,一段与雷军的恩怨纠葛打乱了魅族的步伐,魅族为小米迷了心智、乱了节奏。
2014年,黄章受小米成功的刺激,选择重新回到办公室,他很清楚,重新执掌魅族,最重要的对手就是雷军带领的小米。雷军全然复制了自己的运作模式,黄章必须有所作为。
随着黄章的归来,魅族仿佛在资本市场开了外挂,先后获得阿里巴巴、天音控股等多家企业的投资,其中,仅阿里巴巴一家,便注资5.9亿美元。阿里巴巴不仅为魅族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了流量资源以及技术支持。2015年,魅族销量同比大增350%达到2000万台,魅族能够火力全开是和阿里巴巴的支持分不开的。
资本的进入,缓解了魅族资金紧张的局面,却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有消息称黄章和阿里巴巴签约时有业绩对赌条款,阿里巴巴要求魅族在2015年的出货量达到2000万台,若未达成,阿里巴巴将获得进一步收购魅族股权的权益。虽然消息被魅族否认,但魅族在阿里巴巴入股后便大幅上调预期目标至2000万台,再加上2015年也恰好完成了2000万台任务,似乎又在映证着对赌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随后,魅族开始扔掉“小而美”的标签,彻底告别中高端精品策略,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粗暴的唯销量论。2016年,魅族几乎按月发布新品,“小而美”的魅族死去,一个大而全的魅族开始出现。
机海战略虽然让魅族在2016年实现了2200万台的出货量,但是出货量中大部分都是来自低价的魅蓝系列,魅族只是在低端市场拼杀,而且由于产品同质化,多款机型出现左右互搏的情况,不仅压缩了盈利空间,还导致用户流失。同时,在智能手机纷纷进攻高端市场的转型期,魅族缺乏旗舰机的短板也愈发显现。
“即使智能手机市场已然成熟,但旗舰机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不论是小米、OPPO、vivo还是苹果,都是依靠这些主力机型来稳固市场。”有分析表示,“通常而言,一款新机上市3个月后便会退市,若有旗舰机压阵,则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热度。魅族在过去大约两年的时间里,没有推出让人记得住的明星产品,还是很遗憾的。”
2产品背后的问题
今年年初,魅族将2016年的一切归于“失误”二字,这种直白式的自我剖析,透露出魅族对机海战略的不合时宜进行了反思,与之相应地,聚焦就成了今年的整体步调。2017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截至到现在,魅族发布魅蓝note6、魅蓝E2、魅蓝5S、魅蓝A5和魅族pro7五款智能手机。
事实上,机海战术这一策略的选择只是将魅族某些根深蒂固的问题,在去年集中爆发。演唱会式营销、产品线混乱以及手机本身缺陷等,都直指魅族近几年来错乱的步伐。纵观魅族一系列产品策略的转变,魅族似乎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2012年左右,魅族打的是“一年出一机,一机卖一年”的策略,虽然和苹果的玩法相似,但魅族和苹果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也没有苹果*行业一年这样的能力,再加上当时一些手机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魅族一再坚持的产品策略难再立足。
为了能够让门店月月有新货、让用户有更多的机型选择,魅族放弃了曾经“一年一机”的战略,开始效仿三星,展开机海战术,近乎疯狂地推出新机,走向“多而亏”的地步。
最近的一次产品策略的转变是在今年5月份魅族宣布了组织框架重组,魅族、魅蓝和Flyme分别成立了事业部。黄章挂帅的魅族事业部将持续在创新方面发力,承担黄章心中的“梦想”;李楠带队的魅蓝事业部则承担销量的任务,同时要保证持久的盈利。这个动作似乎表明魅族意识到了自身品牌存在的混乱现状,并开始着手解决。
不过将子品牌分开独立运营,未必就一定能成功。有评论称,魅族在经历多次骨干人才流失之后,其技术团队并不厚实,再加上资金储备薄弱,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独立子品牌会造成资源上的分散,并不利于各自的发展。
不管怎样,在魅族子品牌独立运营以来,魅族和魅蓝也都发布了自己的新品。
7月26日,魅族发布了新旗舰机型魅族Pro7和Pro7 Plus,这是魅族时隔7个月发布的*款旗舰机,也是这么久以来魅族迈向高端机的*步。
这两款手机主打双摄以及双屏设计,双摄谈不上新鲜,但双屏设计*吸引眼球,然而,双屏设计在吸引了不少眼球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论。双屏设计到底是功能刚需还是宣传噱头,魅族的差异化之路这次走对了没有?
8月23日,魅蓝召开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了全新千元机魅蓝Note6,首次采用高通骁龙625处理器。这一招漂亮的“骁龙在天”,让魅族从“万年联发科”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魅蓝Note6靠着处理器和感光元件收获着魅友的好评,却让上个月刚刚发布的“同门师兄”魅族Pro7吃了瘪。
3成也黄章,败也黄章
此前媒体报道显示,魅族公司内部其实是有庞大的家族体系的,黄章和其亲戚占据着董事会的主动权,魅族的本质还是一家典型的南方家族式的企业,以黄章为代表的黄氏企业一直掌握着其命脉。我们很难说出一个家族企业发展的好与坏,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看公司的选择问题。
不过,由于黄章的学历不高,也确确实实影响了他的思想。当年在创业初期,给一个高管5%的股份都拒绝,这个行为,往深层次里说,是对人才的不重视,引申一点,以为*的高技术人才是个随处可捡的大白菜。可见黄章并不是一个惜才的君主。 
至于后来与雷军的恩怨情仇更是闹翻了天。其实当初雷军是想投资魅族的,但是魅族是黄章一个人完全控股的,他把雷军当朋友但是不让雷军入股。如果当年雷军与黄章真的达成了合作,想必,如今的魅族绝不是这样一番狼藉。
黄章的控制思维甚至延续到产品的生产环节。无论国内外,极少有手机厂商会像魅族一样,设计、生产、销售全链条集于一身。而这显然不符合商业逻辑,魅族的制造成本比其他手机代工费用高出 20%。
到了今年的2月份,黄章微博宣布“重新出山打造我的梦想机”。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黄章*次宣布“复出”,每当对现有业绩不够满意或者提出更多的诉求之际,黄章就会亲自出来主抓某一业务,但是没过多久,黄章又宣布将与总裁白永祥“一起”管理各项业务,那么魅族内部到底向谁汇报?
“一起“管理的结果倘若未能尽如预想,罪名是否也“一起”来背负呢?这种不常见的管理层架构设置,估计也只有黄章能做出来吧!
大家都在说黄章怀揣着梦想打造“梦想机”的时候,要明白魅族公司至今仍然是一家带有浓厚个人色彩的私人企业。长时间,黄章 100% 控股公司,公司也一直拒绝外来投资。直到2014年2月8日,黄章表示,公司将引入投资,采取员工股票和期权激励制度,吸引更多人才,用更多分享创造更大共赢之门。
低调、隐忍、偏执、疯狂……正是多重性格集于一身的冲突和碰撞,让黄章统领下的魅族曾经另类而个性。然而,在中国这个变通和营销致胜的竞争环境下,“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真理似乎并不能带领一个企业走向*,至少一个专横武断的操纵者黄章并没有做到。
4结语
“魅族高端机要完”的评论不在少数,不少魅友都在怀念曾经“小而美”的时代,称那个时代的魅族尽管销量不佳,手机质量却是极好的,如今只是在消耗以前的影响力。
魅族想要摆脱困境,最重要的还是要拿出来过硬的产品说话,毕竟现有的产品已经正在一点点蚕食着魅友们的信心与希望,在国内手机市场上,终究不是单靠情怀就可以站稳脚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