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华为、腾讯明争暗斗,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一盘大棋?

华为与腾讯两家各有千秋,不能随意评判谁优谁劣。在未来国内根域名领域技术政策全面开放以后,加上5G技术的快速普及,两家为了新技术标准的发展方向及主导权,在竞争合作上的摩擦只多不少。

  国产骄傲华为与互联网巨无霸腾讯掐起来了,这有点意思,这两天闹得工信部也出面频频发声。近来国内互联网方面,发生的事情其实很多,顺丰与菜鸟、京东与快递企业,每一个事情看起来没什么意义,大家闲来无事都可以打嘴炮奚落一番。但串在一起,就实在不简单了!

  华为腾讯的事情说小也小、说大也大。说小就是华为手机要跟腾讯微信合作,中间谈判出现了波折。

  华为觉得自己是国内*手机厂商,掌握着硬件底层入口,我要推覆盖系统全局的新功能,腾讯得老老实实跟我合作、开放数据。

  腾讯觉得,我辛辛苦苦挣来的数据,凭啥你说要就要?留着新功能我自己还要做呢!

  两家没谈妥掐起来了。

  这样听起来,好像跟当年3Q大战有点相似。2010年,奇虎360推出QQ保镖,以净化用户电脑的名义,强制拦截QQ的新闻广告弹窗,最后引发腾讯反击。

  而这事说大比你想象中的要大得多,不仅仅是用户数据隐私这种级别的问题。背后还牵扯着下一步大陆互联网的整个走向。

  今年(2017年)4月,国内自主研发的根域名服务器成功上线运行。同时,还在热炒俄罗斯将引进国内GFW技术,说明中国有意推广自己的根域名服务器。这代表着大陆要从现有的互联网体系中,推出第二个全新的互联网。

  6月份的时候,工信部下边的泰尔实验室发出消息,在工信部的主导下,华为、OPPO、vivo、小米、三星、魅族、金立、努比亚、谷歌、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个推、极光等一大批厂商,制定了统一推送服务技术标准(Unified Push Service,简称UPS)。

  这两件事加上华为腾讯这事,穿起来就有意思了。

  还有,今年是2017年,距离2020年这个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划定的5G全面商用时间,只有不到3年的时间。而5G相对于现在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来说,是对整个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升级。包括TCP、UDP、HTTP、IP、mac等等各种计算机底层的通讯协议,都需要全面翻新。

  这个一个掌握互联网话语权的良机。

  国家的力量处处可见,抢占互联网话语权的行动过往从密。华为腾讯最近的掐架,其实背后是不同监管部门对市场设定的的标准,各家公司依照自己的标准发展,必然存在的一些冲突。

  互联网技术标准群雄辈出,政府各部门有意调停整合

  除了华为腾讯这件“小事”外,近些年大陆政府对网络安全问题很上心,从行政管理上,从电信诈骗到扫黄打非到转发超500到手机预装APP,再到最近工信部拟推出的智能手机push(消息推送)标准。

  联合执法的部门越来越多,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已经明确的表现出要从国家层面推出相应的监管准则。丁香园、快播、徐玉玉就是近些年揪出的典型案例。

  如此上心网络安全问题,有多方面因素:

一方面是国内互联网技术确实落后,出于发展需要,必须根治网络安全乱象;

  一方面是国际市场总是拿着这个话题说事,因为国内互联网的复杂情况一衣带水影响到了国际互联网;

  一方面Google回归中国的谈判、对苹果产品服务的监管,这样涉及全球市场的大事受到多方关注,必须要拿出实力,争取主动权。

  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现在是以行业*公司为代表,用大公司的技术加上政府部门行政合作的模式,来进行有序的监管。这样的合作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不过过去只是行政上上下级配合,未来就要奔着整个行业标准制定与发展管控相结合的方向上走了。

  如此,能够参与其中的公司,未来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场标准的制定者。意义重大!

  华为与腾讯这一次因为用户数据问题对掐,闹到工信部,听起来是为了用户个人数据安全的大义,但核心问题是为了争夺下一步标准的主导权。这次事件也只是国内互联网整体发展转向过程中的小浪花。

  现在市场上各家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开发者服务商,推出了形色各样的技术标准。在5G到来的前夜,政府有意通过政策之手,让*的软硬件技术公司聚在一起,抢先布局下一代技术。

  中国大陆政府目前依靠网络监管政策来干预整个行业的发展,包括工信部、公安部、国安部、文化部、广电总局等多部门都加入其中,开始推出各种详细的管理引导办法条例。希望通过将监管需求与市场标准像结合的方法,促使行业内不同领域公司进行紧密合作,快速打造出新的技术标准,同时将应用服务过渡到下一代符合监管标准的互联网技术上。

  华为、腾讯则代表的是不同监管部门的监管思路。两家巨无霸公司,在未来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上都有着强势的话语权。但两个公司也分属不同的行业业务,标准难以统一。

  一个觉得自己是硬件系统平台提供方,有权利制定新标准管理设备商所有的数据内容;一个是真正的内容产出方,认为自己的数据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我应该做标准的主导者。

  说白了就是利益分割不均、技术水平还不成熟,所以工信部也不管这茬。否则像苹果、Google一样,直接将所有硬件接口封包,监控所有APP的调用,再强制开发者接入自己的服务API,不就完事了?

  而现在,华为只能控制自家智能手机的底层硬件接口,对于像支付、推送、搜索、广告等等的服务API,还是BAT们的天下。

  这与Google退出中国造成国内Android市场混乱有关。

  2010年,Google退出中国后,Android系统里的Google服务框架简称GSF,也一同退出了中国。一时间,国内的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都开始迅速推出山寨版的GSF,供开发者使用。像BAT这种还打出了自家的定制系统,当然阿里的YunOS一直有自主研发的心。

  最后互联网公司发现,自己有用户装机量优势能够给开发者更统一精简的服务,只用开发服务框架推销给手机厂商就行了。手机厂商也发现,自己辛辛苦苦研发的服务框架,因为出货量的局限,开发者们并不愿意适配,直接选择互联网公司免费提供的服务框架效果更好。

  大概从2015年开始,华为就把自家EMUI的服务框架换成了深圳老乡腾讯的。有一段时间,我们打开华为手机,从账户系统到浏览器、云服务、应用商店、PUSH消息推送都是腾讯家的产品服务。

  其他家公司也是如此,有选择阿里服务框架的,有选择百度服务框架的。像三四线厂商用的是阿里的,SONY、HTC、三星等一些国际品牌用的是百度的。还有小米、魅族、锤子这样的,自己把别家的服务打散屏蔽了,然后深度定制一套出来。

  2016年底到现在,华为要做自己的智灵Ai服务系统,又开始收回应用商店、云服务、Push消息推送系统。可是腾讯不管这一套,人有QQ、微信这两款国民APP,用户超十亿,里边包着腾讯家精简版的服务框架。对于开发者来说,当然比适配华为上亿级别的新服务框架来得轻松。加上自己也在研发相似竞品,腾讯就在适配手机厂商系统标准上,显得很懈怠。

  这是这次掐架的核心原因——大家都想推自己的技术标准。

  Google退出中国的这些年里,国内互联网公司已经学会了开放自家产品平台,拥有了自己的开发者生态。像BAT在开发者生态、开源领域已经有着不俗的成就,开始产出全新的互联网技术标准。BAT加上众多研发定制系统的手机厂商,再加上个推、极光、Testin云测、APICloud等等第三方服务平台,各种通信模块、云模块、富媒体模块眼花缭乱。

  各家标准都不统一,一个APP为了保障在所有手机都能功能完善良好运行,不得不封装好几家平台同类功能的API。所以,国内Android手机想不卡都难。

  这些技术标准必须加快竞争,形成统一通用的局面,才能让大陆这个巨大的市场在互联网领域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

  最后,统一互联网市场上各种服务接口标准的任务,落在了工信部身上。

  开头已经提过了,今年6月份的时候,工信部便拉着华为、OPPO、vivo、小米、三星、魅族、金立、努比亚、谷歌、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个推、极光等一大批厂商,制定了统一推送服务技术标准(Unified Push Service,简称UPS)。

  但是整个市场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工信部也不能说一棍子打死,连“各取所长”都不行,否则就是一管就死。所以闹到工信部之后,也只能驳回各凭本事自己解决。

  这是腾讯擅长的领域,腾讯也是国内智能手机系统服务框架做得*的厂商。

  根域名服务器、5G核心技术,你想不到的也都做了

  上边说的听起来好像差不多都是些破软件技术标准,下边小新再把5G标准串起来,整个事情就更明白了。

  从2008年3G时代开始,华为、中兴这些国内电信设备商,靠着TDSCDMA技术标准爬进了国际*行列。但过去的3G、4G时代,大陆还是没有把握住移动互联网的底层技术标准。

  在移动互联网中发展起来的MIP(移动网络地址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WAP(无线应用协议),SMTP(简单邮件协议)等等各种主要协议面前,国内公司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现在的5G是一个新的机会,而且是一个全面重置现有互联网技术标准的大机会。5G的新空口、兼容性、互通性都是下一步技术升级换代难题,现有的频谱频段都要逐步重新分配,落实到最终的通信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等底层技术协议上,都需要逐步进行大幅度的升级换代。

  国际范围内从2013年开始,就已经进行了5G相关技术方案的验证研发。中国工信部也给出了相应的5G发展时间表,其中2016~2018年是技术研发试验阶段。而实际进度是,今年就已经开始针对5G中的物联网、微波互联网技术进行布网应用。

  现在正处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标准的研发迭代期,这个时间节点非常敏感。赶上了,就是下一代互联网的霸主!赶不上,那就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互联网甚至电子消费品的标准,不都是欧美市场的拿手好戏吗?大陆能做出什么东西?

  其实不然,近些年国内互联网早已经大变样,变成了一个不一样的天朝局域网。

  首先是互联网*层的技术协议。

  前边小新已经提到,今年4月份国内自主研发的根域名服务器已经上线运行,还有意推销到国外市场。这是互联网最基础的技术标准,意味着中国已经有能力在美国之外,独立出一个全新的互联网世界。

  当然,这一过程也不是一天做成的。从立项到现在,前前后后至少用了20年的时间。

  上边小新也说过了,对于整个互联网来说,最核心、最基本的技术要数根域名技术。根域名技术掌管着全球互联网的信息调配分发,是现有所有互联网技术标准的根本。意义重大。

  根域名技术最核心的产品就是根域名服务器。目前全球只有一台主根域名服务器,放置在美国,12台辅根域名服务器,其中8台在美国、3台在欧洲、1台在日本。剩下还有上千台根域名服务区镜像,分布在全球各地。

  对于网络访问来说,当然是速度越快越好!所以网络访问请求的数据包大小就必须得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越小越好。网络访问请求的数据包就是对应着13个根域名服务器的13个验证块,因此根域名服务器是不能随便增加的。

  这样的结果就是:如果中国想拥有根域名服务器的话,要么从别的国家(美国)搬一个过来,要么自己再造一个互联网。前者不符合国家利益,中国大陆是想自己再造一个互联网。

  这个是前提,然后就行动了。

  1996年,CN域名服务器从德国搬回中国。1997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正式成立,目标是要保障国内互联网安全稳定运行。中国互联网就开始了不一样的独立自主风气。

  从咱们从小到大的政治课文上,你也应该知道,我国的政策是——在信息时代弯道超车。

  可是这一政策出了二三十年了,到现在才算是真的赶上国际水准。

  1998年,美国发表了一封绿皮书,认为自己对互联网有直接管理权,受到其他国家反对。随后,美国政府又修改出一份白皮书,提议在保证稳定性、竞争性、民间协调性和充分代表性的原则下,在1998年10月成立一个民间性的非营利公司——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开始参与管理互联网域名及地址资源的分配。

  这就是把美国根域名服务器的管理权交给了民间中立机构ICANN,避免美国政府随意干预,影响全球互联网市场发展。与此同时,ICANN开始将制作根域名服务器镜像,向全球其他国家推广。这种模式为互联网稳定发展、全球普及提供了基础保障。

  2003年,CNNIC开始学习美国ICANN的思路,以市场手段推广CN域名,将域名解析服务器资源开放给民营企业运营,中国的域名投资行业开始迅速壮大,米农遍布全国各地。

  2006年,CNNIC开通五大*节点,实行备灾管理,只要网站应用的是CN域名,就算全部国际线路中断,CNNIC也有应急措施保障其解析。

  2006月12月,中国开通“根域名中国镜像服务器”,这意味着今后中国网民在访问任何以.com和.net为后缀的网站时不必再绕道美国,只需要在本土即可完成访问请求,不过,DNS解析的结果最终还会汇总备份到根域名服务器上。

  今年(2017年)4月,国内自主研发的根域名服务器成功上线运行。去年还一度热炒俄罗斯将引进国内GFW技术,说明中国有意推广自己的根域名服务器,推广中国版的国际互联网。预计未来,中国将会大力推广自主的互联网系统到亚非拉。

  为什么中国的根域名服务器研发需要这么长时间?

  当然,有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积累不多、没有相关产业链这样的基础原因;也有整个根服务器技术领域一直在进步,追赶是不容易的。但核心原因是,中国对根服务器的要求不一样。

  政府从一开始便立了个独立安全的要求,定下了全部自主研发的目标,所以2000年左右,突然国产自主研发CPU成为了到处宣扬的重点项目、民族精神,即便当时威盛这样的台湾CPU企业已经完全落地大陆,扶植了联想这样的民族骄傲。

  同时给出的要求还有安全可监管。这是最难的,因为全世界都没有研发这一技术,并且因为涉及公民隐私问题,欧美主流市场排斥这一技术。所以即使你在安全可监管上做出了成就,国外没人买,无法普及就形成不了全球标准。你就在全球市场没啥存在感。

  这也是中国企业难以研发自主操作系统的原因。企业不能或者是无权改进操作系统最重要的底层安全通信协议,即便Linux再怎么开源、微软把多少Windows底层代码送给政府部门,也没有条件研发真正意义上的全新操作系统。

  1998年美国搞绿皮书的同年,国内公安部的金盾工程正式立项,从此以后,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了不同寻常的20年时光。

  大家可能对金盾工程不熟悉,但是提到方滨兴教授、GFW、绿坝娘,对于经常上网的人来说,人人尽知。虽然金盾工程与方滨兴教授的GFW是并行的两个项目,前者归属公安部后者归属国安部,绿坝娘是工信部的,但几者具有同样的意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详细了解这一部分历史,小新就不在这里赘述。

  2004年,GFW正式推出,这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大大扶持了本土互联网企业,直接扶植了曙光、华为两个电信设备商。中国的互联网也开始从美国主导的全球互联网分裂异化。

  2009年,工信下发《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要强推绿色上网软件。但这一产品是由政府部门主导制作,做得实在太差了,非常不专业,最后不了了之。发现问题后,就转变为国家部门根据自身行政需求,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工信部也调转方向,改为制定规则标准,引导企业发展。这才有了今天华为腾讯的冲突。

  而从1996年到2017年,CNNIC用20年的时间,扶植了华为、曙光、联想、浪潮、宝德等多家互联网技术设备商。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对根域名服务器的改造,引起了多次根域名污染事件。其中2014年、2017年两次升级,引起全球范围互联网故障,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代价就是国外互联网公司、开发者长久以来不信任国内的根域名镜像服务器。

  其次是电信技术。

  电信技术也是从1990年代开始布局的,到1998年香山会议邮电部决定押宝TDSCDMA技术,最终通过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审核,成为全球性3G标准之一。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国内电信运营商迅速由一家变成了五大电信运营商,然后又从五大变成移动联通电信三家垄断,现在又成立铁塔总公司搞虚拟运营商,联通又在带头做混合所有制改革。

  其中,2009年美国奥巴马上台,推行《开放互联网法案》导致美国企业力推的WiMax电信标准胎死腹中,相关技术研发厂商不得不转向核心技术相似的中国TDSCDMA上,助推了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小新在《负债1000亿美金?!揭秘奥巴马是如何搅黄孙正义十年规划的?》《奥巴马扶持了google,特朗普将拯救intel?》两篇文章中,对这一段历史有过详细的介绍。

  到今天,中兴、华为、(邮电部下属)大唐、展讯、联芯等一系列公司被扶持起来。

  这是华为擅长的领域。

  结语

  华为与腾讯两家各有千秋,不能随意评判谁优谁劣。在未来国内根域名领域技术政策全面开放以后,加上5G技术的快速普及,两家为了新技术标准的发展方向及主导权,在竞争合作上的摩擦只多不少。

  更严峻的问题是,中国独立的互联网已经发展得蔚然成势,但在政府多部门联合催熟互联网产业技术的情况下,还未给出相匹配的开放管理制度保障。这为中国版的全新互联网标准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要知道互联网是一个关乎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基础服务,涉及到每个人的权益,特别是国内一直不怎么注重的精神层面利益。

  总之,未来世界还是不确定的。无论何时永远都有机会,全看自己觉得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5G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