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一篇《融资1千万 他是大学生的洗衣工 14道工序洗净99%衣物 覆盖1500所高校》的报道引起广泛争议,文中曝出,O2O洗衣创业公司宅代洗CEO郭超宇曾为拓展业务剪断宿舍楼下自动洗衣机电源线,以获取用户。
无独有偶,今天,也是同一媒体,发出了《黑掉薛蛮子私人账号获天使投资他让150万游戏玩家交易不吃哑巴亏》的报道,这是“剪电线”套路下被包装的另一则“创业模范”故事。
海南蘑菇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有一个游戏玩家道具交易平台4931,而该平台成立之初获得了“天使投资*人”薛蛮子的投资。
重点是该平台创始人朱潘是通过黑薛蛮子的微博、微信、邮箱等账号,并用薛蛮子邮箱分别给李开复、徐小平发邮件、用薛蛮子微博账号发微博为自己公司打广告,获得的与薛蛮子见面沟通的机会,进而敲定了投资。
朱潘对此表示“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通过薛老的微博推广公司。”至于薛蛮子,自己被黑还选择“原谅他”?只能说,果然是“天使”投资人(那么就斗胆借用薛老照片一下)。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遭遇事业瓶颈?缺少致富良方?那可能是你胆子不够大,招不够歪……
你别急着点头,这么快就总结中心思想,我们还争论什么?
不少网友对朱潘的做法忿忿不平,质疑其“黑账号”行为是否触犯法律:
Bianews咨询了相关律师,他表示需要依据具体操作方式、技术途径来判断,比如对对方终端植入木马盗取帐号密码,进而掌控账号。那么这种行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但朱潘何至于用“黑帐号”的方式获得薛蛮子的联络方式,这是否意味着创业门槛在升高,无法“全民”,没有圈子、人脉的草根创业者如何挤进创业圈,获得资本和其他力量的支持?
而薛蛮子仍给了朱潘机会,是体恤草根创业者有可能“情非得已”?是对项目寄予厚望?还是对于创业者的考量止于“勇和技巧”?很多投资人常说对创业者的人品十分看重,但投资并非公益,归根到底是逐利的。
同时这是否证明创业圈里“胜者为王”,无所谓“投机取巧”?商场中也有不少人笃信“不成功别叨叨”的道理,他们心里的天平偏向获得投资,而另一端无论是“黑帐号”“同行相恶”还是“投机取巧”都无所谓,他们也想问“我凭本事黑,为什么要骂我?”
除了朱潘的行为存在质疑,一篇企业背书文造成主人公惹上巨大争议,不少矛头也指向发这篇文章的媒体,毕竟“剪电线”的先例还深深印在大家脑海:
当初,宅代洗剪电线的报道引起舆论争议和警方关注后,郭超宇随即否认此事,称仅是商业炒作,“希望获得更多关注和支持”,当时觉得加上“剪电线的内容之后,可读性更强,会有关注度”。而该媒体也发文致歉称“错为商业炒作背书”。
创业企业请媒体背书包装,增加曝光无可非议,品牌也需要获取流量关注、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但媒体用“营销手段和技巧”如此包装合适吗?是否为博眼球忽视要传播的价值观?离奇的故事画风的确吸引人,但和报道宣传的界限是否需要拿捏?
对了,翻出去年Bianews对“剪电线”事件的看法——《剪电线、黑账户、假融资,不能只怪创业者们“无耻”》,没想到一语成谶:
去年问过的“究竟是怎么了?”现在仍得问。创业得勇,但三观得正。作为媒体,我们也共勉吧。
21046起
融资事件
4358.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565家
企业
3213家
涉及机构
509起
上市事件
6.41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