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5年就研发出国内*个铅酸胶体蓄电池。此后更是自主研发纳米蓄电池、锂电池、太阳能风能蓄电池,手握30多项发明专利,一年营收超过656亿。他就是周明明,超威电源的创始人。
1985年,刚刚17岁的周明明考入杭州师大化学系。您可比小看西子湖畔的这所学府,那可是当年20岁的马云心中的最高学府!当然,不只是马云这么想,周明明也是这样想的。
不过,与马云找老外苦练英语不同,周明明基本就是食堂、教室、图书馆3点一线。本来以为大学4年就这么无趣地度过,谁知半学期还没过完就出了一件大事。
什么事情呢?就是当年11月,上海自行车研究所研制出我国*台电动自行车,“*牌DX-130型,充上电就能跑,省时省力。”
要说起来,电动自行车也很简单,就是普通自行车+蓄电池。对于蓄电池,周明明不陌生啊,父亲周龙瑞是杭州一家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老人家研究了一辈子的蓄电池,光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就有46篇!
“看来家学不可丢,”周明明从此对蓄电池上了心。大二那个暑假,他一口气把父亲书房里关于《化工电池》的50多本专业书籍啃掉一大半。整个大学四年,更是把图书馆关于《蓄电池原理》的各个版本看了个遍。
“蓄电池大有搞头,”毕业后不酒,他果断辞掉虹溪中学的教师职位,于1995年8月,回到老家长兴,办起超威电池厂。
不过,8000元启动资金够干啥的?刨去房租、办公设备等吃喝拉撒费用,兜里就剩下3000元不到。关键时刻,老父亲、老母亲齐刷刷站了出来,“母亲管人事,父亲搞研发,全家齐上阵!”
有了父亲的支持,周明明心气就此爆棚,他马上瞄准当时的行业*技术——铅酸蓄电池,“必须攻下来!”然而,即便是父亲上阵,实验成果与产业化应用还是有不少差距,而且老同志容易被经验束缚,跳不出原有的老框框。结果半年过去了,成果依旧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那就自己上!
1997年,周明明一猛子扎进实验室,“分析检测数据、调配铅酸成分、做各种理化测试”。他经常一干就是16个小时,有时候连续一个星期都没有动窝,“一日三餐全在实验室解决。”
然而,苦干蛮干不是科学。到了1998年,还是没啥大进展。眼看着8000元老本都要花完了,周明明沉不住气了,“必须找救兵”。此后,他一口气跑了10多所高校,“在母校拜访导师,到南京大学请教授,”并邀请杭州和上海5家电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担任技术顾问。
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周明明这么东整西整,最后还真搞出名堂,他先后攻克了蓄电池中“胶体成型、设备密封、内部循环”等10多项技术难题。
产业经济学高级课程班(符合条件可申请博士学位)
2年后的2000年4月,“超威牌”铅酸胶体蓄电池面市,“电动车3小时就能充满电,续航能力达到4个小时。”要知道,当时国内*进的铅酸蓄电池,续航能力也最多2个小时,而且充一次电需要5个小时,还经常发生漏液、漏电现象。
电动车的续航能力提高100%?那大伙还不跟疯了一样!此后短短3个月,就有100多家自行车厂找上门来,“推都推不出去,而且全是现款。”就这样,周明明赚到了人生的*个500万。
不过,很快问题就来了!由于生产蓄电池需要大量的稀硫酸,而且还要用到重金属镉,所以流水线上总会有50立方厘米的酸雾,“经常灼伤工人的眼睛,带上3层口罩都不管用。”
“必须在环保方面突破!”2001年秋天,周明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果断把目光瞄上纳米蓄电池,“用纳米做催化剂,反应速度比普通催化剂会快10到15倍,而且无毒、便宜,不会伤害人体。”不过,当时纳米材料刚刚问世不久,绝大多数人连纳米是个啥东西都不知道。
周明明偏偏不信邪,他一口气把前期盈利的500多万全砸了进去,先后成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0多个创新平台。
“年薪10万,配备房、车,还帮助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从2002年开始,周明明带队到高校招聘硕士、博士。为了解纳米技术的前沿趋势,还聘请了清华、复旦、哈工大和国家蓄电池研究所等15位*专家做技术顾问,“每季度集中开2次会。”
人才一到位,剩下的工艺、流程等事情就好办多了。2003年8月,周明明成立了“无镉内化工艺”研发小组,把之前开放式的生产工艺变为封闭式,“18种原料全部在35个密闭容器中完成物理、化学反应。”
从此,生产线上的酸雾消失了,员工再也不用担心职业病,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节水90%、节电25%,一年节约了200多万成本。”
一年后的2004年,纳米蓄电池下线,周明明成为将纳米技术应用于蓄电池制造的*人,“电池重量减轻了20%,使用寿命增加到5年,超过行业标准的2倍!”
当时,杭州有好事的,把市面上20多种型号的蓄电池全部拿过来做测试,结果发现市场上*的蓄电池蓄续航能力为4个小时,第二的为3.5个小时,但是超威却达到惊人的6个小时!“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从此,超威一炮打响,首月销量瞬间突破2000万。
仅仅一年后,超威的营收就超过1个亿。这个时候,周明明已经自主研发出11项新产品,获得26项专利,还创造出放电深度超过国家标准5倍的世界纪录!
不过,还没等他喘口气,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国内电动车出现滞销,蓄电池行情更是一落千丈,当时全国500多家电池公司倒闭了200多家。
怎么办?周明明决定从产品、技术、市场三方面同时发力,以应对危机。
他特意设立创新点子奖,“凡是采纳的一次性奖励5000元。”结果,大伙卯足了劲找缺陷、改进工艺。2008年1月,员工寇恩荣上班仅3个月,就提建议,“改进充电连线电子设备,可以省下一道工序,一个车间就能减少10个人。”最后,果真节约了100多万的费用。为此,周明明专门跑到车间向寇恩荣颁发证书和5000元的奖金。
普通工人尚且如此,科研人员就更不用说了!现任超威研究院院长的刘孝伟, 14年前独自一个人来到长兴时,“全身上下只有5块钱,腿上穿的还是条破裤子。”如今,他已经手握56项专利。
正是靠着创新,超威电池逆市上扬,2008年订单不减反增,一举拿下46.8亿元的年度销售业绩。
有了钱以后,周明明更加重视环保。2009年10月,他在长兴县建成4万平米的大厂房,总投资2.1亿,其中1个亿资金都用在环保上,“铅锭成型、原料调配等28个工序集中完成,4万平米空间没有任何烟尘、气味和污水。”
此后,他又投资2.5亿,在车间安装30条半自动电池流水线,“铅粉通过封闭管道输送,涂版告别手工,机械化分剪电池板。”
正是靠着产品创新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周明明安然度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一举挤入蓄电池的*集团军。
当时,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汇聚了比亚迪、爱玛、雅迪等一线品牌,拼杀非常激烈。为保存实力,很多二线电动车品牌商开始转向农村市场。“电动车往哪走,超威蓄电池就去哪!”周明明也从大城市转向广大农村。2008年,他一举砸入1个亿,在1500个3级县市建立了3500个经销网点。
为让店长尽快上手,周明明特意从北京聘请营销教授给大伙做培训,并把3500个店长分成15批,每批300个,轮流在长兴总部培训。
这还不算完,周明明又出台了激励政策,“年度销售冠军,地区*的营销员年终奖翻倍,*的奖励别墅和宝马轿车。”
那段时间,超威的销售人员就打了鸡血一样,活跃在1000多个网点,结果在2009年超威的58亿营收中,3级市场的销售比例占到了75%以上。那一年,周明明给旗下41个销售点光年度营销奖金就是1000万,还奖励了41辆小汽车!
太厉害了!2010年,德国的麦尔公司拿着5000万欧元的支票主动找上门来,“能否合资?”双方约定三共享原则“共享技术、共享品牌、共享市场。”从此,周明明走出门国门,仅仅半年就收获了来自美国、意大利等15个国家3个亿美元的订单。
2010年7月7日,超威动力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市值一度突破50个亿。
此后,周明明带领超威在动力电池领域创造一个又一个*名。
2010年,*个解决小型密封型阀控电池自放电和漏液问题,安全性能提高60%。
2011年,*个自主研发出全胶体电池,适应不同温度,保证超低温下不断电。
2012年,超威的太阳能、风能、胶体储能电池研发成功,循环使用寿命大于600次,超过国际标准的50%。
2015年,超威全年营业收入高达656亿,并且连续4年保持零库存纪录,“产品还在生产线就被预订一空,订货还要排队等3周。”
如今,周明明旗下的超威已发展成一家专业从事动力型、风能储能型蓄电池研发制造的行业龙头企业,公司产值超过140亿,动力电池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0%,产销量位居国内行业*。
“正道无形水映天,”刚刚49岁的周明明,带领着超威电池,不但走出了大道,也一并走出了创新和意境。
21385起
融资事件
4435.76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85家
企业
3221家
涉及机构
512起
上市事件
6.33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