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求生存,她偶然间进入女性医药行业,随后用20年时间,打造出国内*个女性医药品牌,一年营收超过10个亿。她是韦飞燕,花红药业的创始人。
1964年8月,韦飞燕出生于广西柳州,流淌千年的柳江水穿城而过。那里三面环山,境内鱼峰山、马鞍山、 箭盘山等峰峦叠翠,形成典型的岩溶地貌,被誉为“世界*盆景”。
高山上遍布着杉木、松木、香椿树等300多种亚热带植物,一到春天,就成了花的海洋。自打懂事开始,韦飞燕就和小伙伴上山玩,“摘野花、编花环,人人都是花仙子。”
父亲是初中植物学教师,一心扑在教学中,并没有多少时间管自己的孩子。不过,韦飞燕从小耳濡目染,学习根本不用父母操心,经常一看书就入神得连饭也忘了吃!
然而,好景不长。文革期间,父亲被划为“黑老九”,全家下放农村。不但书看不成,连吃饭都成了难题,“每天的口粮只有1斤红薯,”而且分到手的全是烂红薯。
不到2年,老婆孩子一个个面黄肌瘦,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注意到生产队人手一个烟斗,于是跑去15公里外的马鞍山采烟叶,“做成烟丝偷偷卖。”
韦飞燕心疼老爹,经常和父亲一起爬马鞍山,“最多一天采10斤,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在家里,她帮老爸打下手,“挖叶茎,卷烟叶,压实后切成丝。”
在山上,父亲经常教韦飞燕辨认各种植物,到了初二,她已经认识了200多种,包括50多种药用植物,“锯齿形是地桃花,外用能消肿,喝了还下火;绕着灌木丛的金银花,嗓子发炎一吃就好。”
时间一长,韦飞燕就对中草药产生了兴趣,“卯足了劲想考个中药学院”。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16岁的韦飞燕终于如愿考上了南京药学院的医药专业。
在南京,她如饥似渴,一心扑在书本上,“要把以前搞不明白的全都搞懂”。整个4年,韦飞燕不只是门门功课都是优秀,更是仔仔细细研读了《神农本草经》、《中药简史》、《本草拾遗》、《中草药图谱》等200多部经典药学著作。
1983年大学毕业,韦飞燕分配到了柳州中药厂。要知道,当时的大学生可真是天之骄子,厂里相当重视。所以才上班2个月,她就成了厂里的救火队员,“收购、淘洗、风干、制药,哪里需要就去哪!”
一年后,韦飞燕提拔成了检验科科长,她还主动下车间给工人做培训,“看纹路辨别品种、闻味道判断药性。”3年下来,年仅22岁的韦飞燕已成为年轻的老师傅,“培训了50多位制药高手!”
然而,没钱无从谈起。当时柳州中药厂的设备旧、指标少,每年销量收入全部下来也只有200多万。在计划经济时代,勉强还可以维持,而一到1985年,政府取消统购统销,“生产销售自己负责!”这就彻底断了厂里的退路。
产业经济学高级课程班(符合条件可申请博士学位)
此后8年,接连换了13个厂长,但是士气运来月低落,销量也越来越糟糕。到了1993年,厂里的债务累计高达4000万,而且每年亏损1200万。
韦飞燕没有抱怨,而是斗胆写了一封长达12页的信,力陈柳州中药厂的8点改革措施。时任柳州制药办主任一看,“人才啊!必须重用。”于是韦飞燕成了主抓销售的副厂长。上任后,她对销售体系烧了三把火。
*,变供销体系为独立销售。药厂直销药品,常用药半价批发,提供现熬中药服务。
第二,清理三角债。将来销售确保现金交易,银货两清,同时每月收益的40%要用来归还欠款。
第三,找靠山。那段时间,韦飞燕一年有300天都在外面出差。1996年,她依靠大学同学,搭上了上海一家大型药店,为中药厂赢得了一个稳定的销售渠道。
此后,柳州中药厂开始恢复元气,产量也提升了20%。不过到了1997年,赚的4000多万还不够还债,老厂长撑不住了,33岁的韦飞燕就成了一把手。
照理讲,销售体系已经很完善了,可为什么盈利能力还是那么差呢?一分析,厂里虽然有50多个品种,但是都没有特色,“感冒药赶不上康泰克,胃药不如斯达舒,跌打药比不过云南白药。”
答案不言自明,“做专、做精。”在1998年年度会议上,韦飞燕大声疾呼,“以中药为主,研发让消费者忘不了的好药!”但是,说来容易,问题是从哪里开始突破呢?
韦飞燕早已胸有成竹,“就做妇女药品。”为啥?因为全国育龄妇女有4亿多,很多长期受妇科疾病困扰,有苦难言。而市场上的妇科品牌都是些杂牌子,“起不到消炎作用不说,弄不好还搞出新毛病”。进口的倒是有4、5种,但是价格贵得吓人,而且副作用挺大。
没钱请专家,韦飞燕就领着大伙搞研究。那段时间,课题组跑遍了全国的10多所药科大学的图书馆,先后翻阅了《妇科玉尺》、《千金要方》、《女医杂言》等50多部医书著作,最后才确定“缓解经期腹痛”,“治疗月经不调”、“预防盆腔炎”等4个主攻方向。
再此基础上,韦飞燕特意选用了一点红、白花蛇舌草、地桃花、鸡血藤等7味广西少数民族特有的药材,“力求对女性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的5期常见症状都能起作用。”白花蛇舌草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效果俱佳。
没钱买机器,韦飞燕就用单冲压片机自己做,“淘洗、灭菌、炮制、干燥。”遇到药材中纯在淀粉等杂质,干脆直接上机磨粉。1个月后,治疗妇科疾病的纯中药制剂问世。韦飞燕取名花红片,“像花一样红润。”
很快,花红片受到市场的热捧。产量就成为了瓶颈,不过,单冲压片机每分钟产量只有80片,还容易造成药片裂口,根本满足不了量产的需要。
“必须要上生产线!”但是,当时工厂还是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根本不能从银行贷来款。不过,这点困难根本难不倒韦飞燕,她把目光直接瞄上了药品经销商,“入资后优先代理花红系列,利润共享。”
这不是空手套白狼吗?确实,就是借鸡下蛋。换上一般人不敢用,也根本搞不成,但是韦飞燕凭着在销售领域摸爬滚打五、六年攒下的人品就敢玩,而且玩成了,“秘诀当然是产品好,什么都好。”1999年,先后吸引了7家经销商,合计入资3000万,“主要就是看中花红片的疗效。”
钱一到位,事情就好办了。韦飞燕立刻购买了10台双冲压片机和5台旋转式压片机,把年产能提高到100万级别。
下游有深度合作的渠道网络,销售那还叫事儿?短短3个月,花红片就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铺开,半年后,连1500个乡镇、农村都开始密集铺货。花红片一度卖到脱销,光首月就大赚500万!
此后,韦飞燕马上和广东、福建等地的药品批发市场、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开展合作,实行省级总代理制,“总代下属3层分销机构,层层递进。”
为让代理看到信心,1999年,韦飞燕还在央视砸下800万广告费,邀请徐帆代言,“治疗妇科炎症,用花红片。好女人用好品牌!”
结果到了当年年底,花红片销量一举突破5000万。
为保证药品质量,韦飞燕还设立了6道质检环节,“一旦发现问题,车间员工扣30%工资,负责人扣50%工资。”结果话音刚落下,问题就来了。1999年底,出厂前最后一道检验,发现100箱价值30万元的药品包装盒上有瑕疵,“说明文字错漏、不清晰。”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又不是药品质量的问题,只是包装失误,重新包装就行了。“这是人为造成的错误,直到出厂前才发现,说明中间环节的负责人太粗心了。”
韦飞燕毫不犹豫让包装盒全部作废,“30万元损失由责任人全额赔偿,我本人承担其中50%,剩下的由其他直接、间接责任人承担。”
“只要是人为造成的,不管损失多少都要这样做。如果赔不起,就陪员工一起坐牢!”
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把质检当儿戏。直到今天,每年花红的药检合格率都是100%,即便临时抽检,合格率也是100%。
短短3年间,药厂不仅还清了4000万元债务,还为国家上缴利税3100万,每年以80%的速度增长。到了2001年,花红系列的销售收入高达1.4亿,利润更是增长2倍多。
2002年9月,花红的生产车间一举扩大到2000多亩,员工也超过3000人。此时,韦飞燕拥有花红胶囊、花红颗粒、葛根岑连丸等5大系列的产品。
3年后的2005年,韦飞燕果断花500万引进一套ERP信息管理系统,“精细分工,各自承担责任,有问题对事不对人。”此后短短半年,员工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40%。这年年底,花红药业的营收突破2个亿。
2007年,医药行业出现新的三角债。韦飞燕果断舍弃之前的3层代理,转为现款销售,“卖得多,不欠债,资金利用效率提高40%。”
后来有了互联网,韦飞燕也赶起了时髦,率先提出“落地微商”的概念,成为首家兼顾网上销售与线下实体体验相结合的微商,短短半年就收获了50多万的粉丝。
2015年9月,发布*女性私护产品“花红·雪莲女人”。80%的渠道都是90后,当天订单就超过了2000万!
2016年,花红小黑膏上市,专治肩周炎、腰间盘突出、老寒腿等疾病,“见效快、疗程短、彻底根治!”
2017年,花红小膜漾面膜问世,是一款具有微整形效果的医用面膜,“美白、补水、去痘印,安全性能高,孕妇儿童都能用。”
如今,花红药业已成为一家集药材基地、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重点中成药企业,拥有3万亩的生产基地,年营收超过10个亿。
“花红生南国,欲红半边天,”这就是韦飞燕和她的花红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