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创业者的自述:早已实现财富自由,两次创立10亿公司,投出过百亿美金上市公司,第三次我要……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晨兴资本、湖畔山南基金、创新工场,还有PPS创始人雷量、易到创始人周航。2015-16年,一家民宿的总房源数同比增长73倍,GMV增长18倍。

  一家民宿是我的第三次创业。从2001年*次创业至今,我已创业16年。

  我本科在西安交大,研究生就读于上海交大。2000年,我研究生毕业,当时有很多选择,可以进IBM和微软这一类外企,也可以去券商。但我一门心思想投身于新经济,当时我看到了互联网。我们班几十个人,要么出国,要么去了外企,我是*一个选择互联网公司的人。

  毕业后,我加入了亿唐网,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互联网公司。这家公司1998年成立,总部在北京,一年后拿了5000万美元的融资,是*家在央视投放广告的互联网公司。从上海到北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女朋友当时在北大读研究生,为了守护爱情,我开始了北漂生涯。

  两次创业:从SP到皮皮网

  我在亿唐网待了一年半,2001年我开始创业,投身于那个年代最火的风口——移动增值业务(SP),主要做手机游戏、彩信、彩铃。我们主要的运营方式是通过电视台打广告,在非黄金时段,几乎所有的卫视都投了。

  这家公司经历了连续5年的高速增长,到了2005年时,我们每个月的广告投入超过600万,通常收入是广告投放的2.5倍。2006年,我们一年的净利润超过1亿。然而,后来移动调整了资费,但需求是恒定的,广告投入也是恒定的,结果收入大大下降,公司很难赚钱。当时还没有创业板,公司也不可能上中小板,思量再三,我决定把业务停掉,果断转型。

  2007年,我开始了新的创业,做了一款名为“皮皮”的PC端视频播放器。很多80后可能对这款产品还有印象,当年我们覆盖了3亿用户。2010年,皮皮网的日活达到1100万,月活6000万。作为一个流量入口,我们设想的商业模式是广告和游戏联运,后来也做直播。本质上我们是一家视频网站,优势在于我们采用P2P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带宽成本。

  2010年,我们开始试图引入盛大集团作为投资方。当时酷6已经卖给了盛大,与华友世纪合并上市,成为登陆纳斯达克*家视频公司。同期,网络视频领域的版权争夺战正热火朝天。在此背景下,酷6在2010年亏损3亿。陈天桥提议让上市后的酷6和皮皮网合并。这两家公司重叠用户很少,一旦合并,日活将超过优酷,而且也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既有web端,也有软件端。2011年初,消息一发布,酷6的股价涨了近3倍。

  在陈天桥的计划里,两家公司合并后,他想让我来接管酷6。两家公司加起来市值有8亿美金。这一时期,李善友离开了酷6管理层。李善友有他的诉求,陈天桥也不愿意服软,大家都比较意气用事。最终这笔并购没能如期,酷6的股价也一路下跌,从8块多跌到1块多,结果是三败俱伤。皮皮网错过了上市的机会。当时还有别的机构本打算投资皮皮网,但因为身陷酷6风波,我们又错过了引入其他资金的*时机。

  做天使投资:投出唯品会

  与酷6合并失败,团队士气一度比较低迷,所有人都认为是铁板钉钉的机会,但最后还是黄了。阿里曾打算收购皮皮网,但给的估值比较低,我们没有答应。

  2012年,皮皮网开始转型做PC端直播,产品叫“皮皮乐天”。那时候,我们算是*批切入直播的团队。然而,组织架构上存在一个问题——“皮皮乐天”的直播项目是在皮皮网的架构之内。也就是说,直播相当于皮皮网新的业务线,缺乏相对独立的地位,很难获得融资进而快速发展。

  2013年,我们把直播业务拆分卖给了顺网,那时候中国的移动互联网革命才刚刚开始。我把皮皮网的管理权交给了团队,离开了一线,闲逛了一年多,投了一些项目,尝试转换为天使投资人的角色。

  早在2008年时,我和曾经的合伙人吴彬就一起投资了唯品会,那时唯品会刚刚成立,我们算是进入最早的投资人。4年后,唯品会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这是我投出过*的公司。

  然而,后来再尝试天使投资时,发现早期项目成功的概率极小;对于大多数风险投资机构而言,100个早期项目,能成功5个就已经很不错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创始人的因素无比重要,一个连续创业者的创业成功率会高很多。美团的王兴、唯品会的沈亚都是资深的连续创业者。然而,优秀的连续创业者本是凤毛麟角,天使投资人注定胜少败多,失败率太高,挫败感极大,我很难接受。渐渐地,我对天使投资失去了兴趣,更倾向于自己亲自去做。

  回归生活:沉淀创业哲学

  现在大家都在谈消费升级,其实感触最深的应该是和我同一年龄段的人——相当一部分人在财务上已有一定积累,也有很多人实现了财务自由,在这个阶段既具备消费的能力,也更具备消费的意愿。

  我2006年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但一直在奋斗,很少进行消费。创业的那些年,我时常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只管干活儿,无意识地陷入工作细节当中,没有周末,也从不看电视,甚至不知道窗外的天气,出门不知四季。

  后来,我有了孩子,渐渐回归家庭,感受生活。感觉人生没剩下多少时间,我开始留更多时间去思考,与家人和朋友有了更多交流。我意识到生活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消费,而旅游是一个天然的消费场景。

  以前沉浸在工作,出差住酒店,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感觉每个酒店都差不多。后来回归生活,却发现住宿的不同场景可以指向不同的意义。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时,我喜欢跟当地人聊天,所以我更愿意选择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民宿,跟房东一起聊天喝茶,总能有独到的收获。然而,尽管我会英文,但很多旅游目的地并非英语国家,加上文化差异,往往无法与人深入交流。在国外旅行时,我更愿意和华人,或者是懂中文的外国人交流。于是我就琢磨,能不能做一件事情,让出国旅行的人能够住在没有语言障碍的环境当中。

  我一开始想过开一家旅行社,或专注于C2C的地接,但后来觉得不靠谱,一方面是因为服务不可控,另一方面是因为成本太高。我们去国外旅行,如果找一位地接人员全程陪同,一天至少收费1000元。价格太贵,在一定程度上,很难通过商业化的方式满足大家的需求。

  我始终认为,要创业一定要能满足刚需,那什么是刚需呢?酒店我似乎做不了,OTA(在线旅游平台)也早有巨头做了。我的判断是,非标准化住宿市场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在旅游市场,消费升级是体验的升级。在过去,住高端酒店的人要么是差旅人群,要么是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人群。在旅游场景中,酒店不见得能够满足高消费人群的体验需求。一家人出去旅行,如果选择民宿,有三室一厅,也有三室两厅,甚至还可以选择别墅。像在家里一样,大家住在一起可以烧菜做饭,还能和房东无障碍地沟通交流。我的经验是,其实不需要找专门的地接,与房东沟通10分钟,就知道当地什么地方好玩,哪些美食一定要品尝。出门旅行,无需像赶场一样匆匆忙忙,一个景点拍照,又走下一个。选择民宿,融入当地生活,走走停停,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第三次创业:建立一家民宿

  沉寂了两年之后,实在是耐不住寂寞,我时常对自己说,“要不再做一家公司?”在此之前,我已经创立过两家价值超过10亿的公司。2015年1月,“一家民宿”成立,快速开始招兵买马,搭建团队。这一次,我打算切入海外民宿市场。

  2016年,我正好40岁。人到中年,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源,踩过了很多坑,也更有耐心,不再急躁。万事开头难,现在的事业因为有门槛,所以更有挑战。

  一家民宿的初衷是服务出国旅行的中国人,旨在帮助大家链接在海外的华人房东资源,寻觅会讲中文的房东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事实上,拓展供应链的难度极大,存在一定门槛。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找到这些人很不容易。公司成立之后,我们花了近8个月的时间去上线产品,其间我们拓展了几千套房源。

  一家民宿是我们打造的一个海外民宿平台,相当于垂直领域的Airbnb(爱彼迎)。我们的战略分几步走:*步,我们从海外华人民宿市场切入;第二步,我们再打通国内民宿市场,全世界华人可以相互串门;第三步,我们希望切入英文民宿市场,链接在中国的英文人群,让外国人到中国能够选择讲英文的民宿房东。在我们的平台上,房源会不断扩大,既有华人房东,也有外国房东。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我们的平台,每个国家的人出国旅行,都能找到说自己国家语言的房东,渐渐地,从中文到英文,从英文再覆盖整个拉丁语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做很多工作。我们要论证房东的信息,也会对房东的信誉进行平级;我们会考察房东的服务质量,如果有纠纷,我们会主动帮大家解决;我们要保证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房客到了目的地,一定要有房子住。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晨兴资本、湖畔山南基金、创新工场,还有PPS创始人雷量、易到创始人周航。2015-16年,一家民宿的总房源数同比增长73倍,GMV增长18倍。现在,一家民宿每个月的交易额接近2000万,已经开拓了10万个房源。

  我们预计,未来5年出境游民宿市场将增长15倍。滴滴在腾讯和阿里的帮助下,成功干掉了中国Uber,谁将成为中国的Airbnb?答案尚且未知。我已经做过两家价值超过10亿的公司,对我而言,10亿规模并不难,但接下来我们还要打一场硬仗,因为我们的对手是Airbnb!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