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资产规模最为庞大、涉及领域最为广阔的公司之一——中国中信集团——正在进行一连串的调整,并释放出变动的信号。
7月11日,中信集团副总经理朱皋鸣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未来的五至十年时间中,中信希望将以消费端和制造端为代表的非金融业务利润提升到40%左右,目前这一业务板块在中信集团的利润占比约为22%。
中国中信集团始建于改革开放起步的1979年,并在中国经济趋势的数次调整中形成了庞大的资产规模。在这家总资产规模超过6万亿元(7.2万亿港币)的集团中,金融业务类资产在过去的6年时间中快速增加。至2016年,中信集团金融业务资产已经从2010年2.1万亿增加到超过5万亿(6.3万亿港币),在集团中的比重从2010年80%提升至92%。
同期,中国金融行业也经历了一次高速的增长周期,2012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51%,2016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达到了8.35%。
随之而来的是全球范围内货币量化宽松周期的终结以及政策方对于“振兴实体经济”的多次强调。节点似乎已经已现。“我们认为制造业在未来几年会进入一个上升的周期。”朱皋鸣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用五至十年时间,在巩固综合金融优势的同时,将非金融业务的利润在集团占比从约22%提升至40%左右、以消费端和制造端为突破口,这一目标的提出,对于过去以金融业务为长板的中信集团而言,不亚于一次大飞跃。
这样的战略选择,发生在中国最高决策层不断强调“振兴实体经济”的背景下。以金融业务出身的中信集团制定了提升非金融业务的利润占比,这一变化意味深长。
中信方面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制定这一计划是希望能够让集团内的非金融板块像金融板块一样变得强大起来,实现金融与实业更为均衡的发展。
中信的另一个转型来自于对新技术的应用。在这一转型中被寄予厚望的是互联网和数据技术。为此,中信在2016年成立了一支“互联网+”转型工作小组,这一小组被赋予的任务是通过数字技术将中信集团的产业连接起来,在这其中不仅包括金融板块,同时也包括非金融板块。
“我们希望中信的各个板块业务能够通过新的技术平台串联起来,同时中信的金融业务能够参与到非金融业务特别是制造端、消费端的各个环节中去”,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互联网+”转型工作小组顾问张益民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拐点已现?
中信集团涵盖了一个庞大的业务体系——包括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在内的金融类业务以及资源能源、制造、工程承包、房地产在内的非金融业务。
中信股份(中信集团在港上市主体)年报显示了在过去5年时间中两者净利润比值的变化——2011年中信金融类业务与非金融类业务净利润的比值约为3:1,权益净利润比值接近于2:1。而到2016年时,两者利润比值约为4:1。
从2008年以后,在持续接近10年的周期中,中信的金融业务的资产规模、营收出现了快速的上涨。以中信集团金融板块中资产占比*的中信银行为例,2007年中信银行总资产约为1万亿,营收超过278亿元。2016年,中信银行总资产扩张到5.9万亿,营收超过1500亿元。
这一高歌猛进的态势在2016年出现了一些变动。中信股份2016年年报显示,中信股份金融业务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相较于2015年出现了27%的下滑。剔除2015年中信证券增发所得以及股份公司对中信银行持股比例下降、人民币贬值产生的折算影响后,净利润依然同比下降了3%。其中,此前增长迅猛的中信证券归属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7.7%。
在这一变动背后的是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监管方向以及金融市场本身的变化。以银行业为例——中信银行在中信金融板块举足轻重——中信股份在年报中表示,受到中国经济结构持续调整、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金融科技冲击等多项因素影响,中国银行业在盈利能力、风险管理、经营模式等方面遇到更多挑战,竞争态势日益严峻,整体发展速度呈放缓趋势。“在目前的监管形势下,银行业已经很难有太多的创新。”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实体迹象
中信的非金融行业的变化迹象也在不断地释放出一些新的信号。
2012年开始,中信资源能源板块出现亏损的情况,至2015年当年该板块亏损超过140亿元人民币(170亿港币)。同时,从2014年开始,中信制造业板块中的一些公司也出现了净利润下降的情况。2015年,中信制造业归属普通股东的净利润相较于2014年同期下降15%。利润下降主要是来自于中信重工和中信泰富特钢两家企业的利润下降。两者相较于2014同期归属股东利润分别下降83%和27%。
这并非中信一家出现的情况,实际上2014-2015年,中国钢铁行业、重型装备制造行业均出现了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中信股份在2015年的年报中表示,由于持续低迷的新兴市场在全球工业盛昌增长上进展缓慢,全球制造业进展停滞,中国制造业也进入了发展的真正考验期。
这种情形到2016年出现了一定的改变,主要的迹象来自于资源能源行业。2016年中信集团资源能源板块归属股东的净利润提升60%,同时,在制造业中,中信泰富特钢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提升了59%。作为背景的是,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去产能”政策的推进,2016年大宗商品原材料的价格和钢材的价格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另一个变化的迹象来自于地产行业。此前,在中信集团非金融板块中利润中,房地产与基础设施板块贡献过半。根据中信股份2013年年报显示,在中信股份的土地储备中,91.7%为住宅土地。在上一轮住宅地产调控放松的2014年,中信销售住宅面积209万平方米,2015年销售住宅面积215万平方米。
但是,在此轮房地产市场爆发的2016年年初,中信股份将中信地产的全部股权以及中信泰富在国内的住宅地产以310亿元的对价交易给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同时获得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10%的股权以及约为60亿元的对价资产。
随后,在2016年第三季度,各大城市的房产调控政策陆续出台,一轮强有力的房产政策调控周期随之而来。
中信对于非金融行业特别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持有乐观的态度,“我们认为任何行业都有周期,未来数年制造业可能会进入一个上升的周期,当然这也取决于我们的制造业能不能尽快的转型升级,能不能提供更好的产品质量,更贴近需求,能不能完成转型升级,我们觉得这里面是有机会的。”朱皋鸣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技术趋势
目前中信集团的非金融业业绩依然不容乐观,根据2016年中信股份的年报数据显示,除资源能源板块外,其余的四个板块归属股东净利润均出现了下降的情形。
在这一轮的中信战略调整中,新技术被寄予厚望。一位部委相关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中信对于新技术的需求非常旺盛,很多新技术项目中信都有参与。
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以及数据技术。朱皋鸣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数字化、在线化以及云化是企业发展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如果不跟随这一趋势,就会被淘汰。“以往财务大家都提三张表,但我认为目前应该是四张表,添加的一张应该是企业是数据资产表。”朱皋鸣表示。
为此,在2016年2月,中信成立了“互联网+”转型小组,以此来带动整个集团层面的产业互联网转型。此后,在2016年8月中信成立了一家名为中信云网的公司,希望通过这一公司推动平台的搭建以及双创的孵化。
中信希望通过在各个业务板块内的子公司数据化、线上化以及云化的基础上,再将中信集团多个业务板块连接在一起,从而提高各个板块的效率,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比如在建筑工程板块,中信正在搭建一个智能建造的平台,中信希望能够把设计院、工程公司、投资方等建筑行业的参与者放到一个平台上。
“我们希望中信变成一个平台企业,在未来将要实现做连接、聚用户、生数据三大任务。”朱皋鸣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目前中信已经完成了公有-私有云的搭建,同时子公司的数据化、线上化工作也开始推动。在平台搭建完成后,中信目前推动的“双创孵化”将会为成为平台上应用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中信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双创”基金以及孵化器,并开始孵化三个与中信产业链相关的早期项目。
在产业互联网平台之上将会出现的应用涵盖了更为前沿的技术领域,包括物联网、区块链新的技术应用可能会对中信的金融与非金融领域业务带来结构性的改变。比如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在中信制造业板块的应用——通过在销售的机械上装置传感器,中信重工可以搭建一个物联网平台,并通过这一平台对设备进行远程的跟踪和维护。
“传统领域能不能够围绕科技进步能够升级,这是我们想思考的一个问题,围绕着中信这么多产业能不能连接起来,形成新的价值,这是我们考虑的。”朱皋鸣在7月11日的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中做了这样的表述。
这个巨大的、复杂的数据化网络将会进一步贯穿中信集团内的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过去一年,围绕着中信金融和实体经济多个行业怎么样连接起来,我们做了一些事。”朱皋鸣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我们希望金融能够进入到非金融板块特别是制造业、建筑业整个产业链中,我们接下来就是准备和金融讨论,在这两个产业链中,我们的金融到底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到时候不光是银行,我们的证券、信托、基金、保险都会参与,我们集团有这个金融优势。”张益民对经济观察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