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说,我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将马上失业,最快3年,最慢10年。因为,未来10年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是AI来临的时代。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与伦理学教授卡普兰做了一项统计,美国注册在案的720个职业中,将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未来10年机器人将取代1500万工作岗位,相当于美国就业市场的10%。
更为廉价的并行计算、更大量的数据和更深层次的算法使得人工智能发展如此迅速,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取代人工是必然的,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人工智能并不是个薄弱的层面性意义,它纠缠在机器人与计算机的极速交融之中,将数据与运算合二而一,实现来自人类的思维传递。第二次自动化浪潮正在引领变革,而人工认知、廉价传感器、机器学习和分布式智能将成为变革的焦点。广泛的自动化将会触及包括体力劳动和知识型工作在内的所有工种。
已经实现自动化的行业中,机器会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地位。比如流水线生产、仓库装卸、农场采摘,甚至更为精细的配药、打扫、驾驶等。
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触角终究也会伸向白领的工作。许多机器已经含有了人工智能,只是我们还没有称它们为人工智能机器人罢了。就像谷歌的计算机一样,选取一 张网上的照片后,它会“看着”这张照片然后给出*的说明。它能持续地像人类一样正确描述照片上发生的事,不会感到疲倦,还能阅读并概括出文本大意。人工智能终将接管你的工作,不论你是一名医生、律师、建筑师、记者还是程序员。
机器人可以做人类能从事但机器人表现更佳的工作;可以做人类不能从事但机器人能从事的工作;可以做人类想要从事却还不知道是什么的工作;甚至可以做一开始只有人类能从事的工作。
对于人口基数将可能越来越庞大的未来来说,工作岗位的缺失代表着人类生活竞争将会更加剧烈,机器人的存在是否影响导致了人类工作范围和生存的空间的缩减呢?毕竟确保每个人拥有工作比生产足够多的东西更难实现。
人工智能是我们幻想意识中一直渴望而恐惧的存在,一方面由伦理阻碍,另一方面则是需要面对失业恐慌。从短期来看,弱人工智能无法突破精度学习方法,它也仅是可能在单项能力上*人类,可控制性强,擦枪走火对于数据严谨的它来说不太可能。即便还未达到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高效仍会影响人类导致失业率增加,在未来的10年到20年中,50%-60%的工作是一定会被替代的,而且还会放大贫富差距,更多的工作机会被机器人剥夺。
有学者分析,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可能会有三类人,能勉强对抗AI的冲击,即资本家、明星和技术工人。“脑力劳动者”或自由职业者将成为新增阶层。比尔•盖茨也表示,人工智能、能源或生物科学这三个是“大有希望的领域”,年轻人会更容易从其中获得发展机会。
当然,比起可能未来会被机器人挤走工作岗位与机会,我们除了被动地接受人工智能,还应积极的拥抱人工智能,更快、更聪明地构建人类与人工智能间的协作关系。固守城池并不是未来发展的*选择,主动出击才可能拥有致胜的机会,工作就业亦是如此。自我迭代,终身学习,才是我们每个人对抗未来风险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