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他40岁刚刚起步,欠债110万,一不小心却拿了全球第一:一年营收超20亿,海外市场份额超45%

正是靠着那两款产品,搞定了美国第二大婴儿用品制造公司COSCO,并于1996年,联合创立了“Cosco By Geoby”。此后不到半年,合资公司营收就突破3个亿,“占有美国童车40%的市场份额。”

  他本是个教书匠,40岁奉组织之命接手濒危工厂,此后30年,楞将一款婴儿车卖遍全世界,一年仅线上就卖掉1亿辆童车。他就是宋郑还,好孩子集团的创始人。

  1949年,宋郑还出生江湖苏州一个中医世家,祖辈36代皆为中医,是当地有名的望族。

  不过,到了宋郑还这一代却变了样,无论父亲怎么开化指导,他就是对坛坛罐罐不感兴趣,反而痴迷于搭积木、走“华容道”等数字游戏。魔方更是玩得特溜,“能在3分钟之内把6面全部码好”。

  上了初中,宋郑还又迷上了几何,经常捡街上的烂木头,“拼接立体图形”。1964年暑假,宋郑还在家翻箱倒柜,一激动,直接把自家的床腿锯断了一根。为此,被父亲好一顿胖揍。

  不过1978年高考,宋郑还终于如自己所愿,一举考入苏州大学数学系,就此开始了论证“1+1=2”的远大理想。然而,等他从图书馆借到《数论》翻了30页,宋郑还死心了,“自己也就是一个数学爱好者而已。”

  四年后的1982年,宋郑还进入昆山陆家镇中学,开始教书育人,“既然做不了数学家,那就培养数学家”。5年下来,所教班级数学年年考*,宋郑还被提拔成副校长,“主抓教学”。

  1986年,陆家镇中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立校办工厂”。全体教师更是热血沸腾,一夜之间就集资到18万,选择的行业也是高、精、尖,“生产微波炉。”

  不过,你想啊,当时城市里黑白电视才刚刚普及,不少农村连电都还没有用上,能有口饭吃就不错,哪里用得上什么微波炉。

  果然,不到两年,校办厂就濒临倒闭,“除欠着108位教师的18万元集资款外,还负债110万。”此后,连续换了4任厂长,还是没有任何起色。老师们急眼了,集体到教育局闹事。

  最后,教育局领导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交到了宋郑还手里。

  于是,当年7月,已经40岁的宋郑走马上任。不过,等他到了工厂,才发现情况更加严峻,“全厂40名工人,已经连续8个月没发工资。”40个工人背后就是40个家庭,就是三、四百号人的饭碗,宋郑还立马感觉到了压力。

  此后一个月,他跑了3趟上海、南京,先后谈了20多家电视机厂,“能否搞点边脚料加工?”、“多少赚些代工费!”

  可一个快倒闭的工厂,哪有人看得上?宋郑还自然碰了一鼻子灰,也没有搞到一单业务。

  没有想到,当年年底,却迎来了一个大单。当时,昆山一位*厂的销售代表主动找上门来,“能不能生产手推车?”

  怎么回事?原来,那家*厂一把手的孩子曾在陆家镇补习过数学,“是宋郑还的学生”,后来那孩子考上了上海一所重点大学,“特意过来报答郑老师的恩情”。那位领导还承诺,“手推车生产多少,包销多少。”

  生产微波炉与手推车完全不搭边啊!这自然难不倒宋郑还,”只有能让大伙发出工资,其他的还叫事?”

  果然,半个月后,“数据测量、承重力度、架构设计”全部合格。另外,宋郑还利用几何原理,把手推车的受力程度从30公斤一口气提高到了50公斤。

  不过,等他把材料采购好,模型做好,准备投入生产时,却发现那家*厂因为体制改革,一下子成了泥普萨,“自身难保”,500辆手推车的订单遂成了一张空头支票。

  不生产?光材料费用就几十万,工厂马上就面临倒闭。可生产呢,卖家完全没有着落!

  那段时间,宋郑还天天着急上火,茶饭不思。当年春节,孙子坐在婴儿车里独自玩,邻居家的小孩探头探脑,“小时候咋没坐过这样的车?”宋郑还突然灵光一闪,“为什么不生产婴儿车呢,也许还有救!”

  产业经济学高级课程班(符合条件可申请博士学位)

  “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大伙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1989年4月,宋郑还带领大伙转向婴儿手推车,并取名“好孩子”。

  不过,当时市场上做婴儿车的已经有30多家,宋郑还他们生产的老式婴儿车根本没有市场,销售经理到苏州等周边转了3个月,连一辆都没卖出去。

  “真的没有市场?”宋郑还很纳闷。这年6月,他亲自跑了上海、广州等5个城市。在南京新街口的百货大楼里,一位经理告诉他,“如果能生产两项功能、或者三功能的婴儿车,方可考虑进货。”

  问题就出在功能上了!

  回到工厂,宋郑还马上潜心研发多功能婴儿车。这回,40多位老师的智慧排上了用场,“物理老师算力度,美术老师设计外观”,宋郑还则用几何设计出婴儿车的架构。

  2个月后,一辆加摇椅,加轮子,可翻转的婴儿车问世了。宋郑还特意给那辆婴儿车申请了一个专利。专利一申请不要紧,马上就有10多个厂家过来问价,宋郑还也不客气,一口气把专利卖了4万块,“工人要发工资啊!”

  专利还能卖钱!尝到甜头后的宋郑立刻带领七、八个老师一猛子扎了进去,结果3个月就发明出5项新技术,光卖专利就赚到了七、八万块钱。

  此后,宋郑还就成了卖童车专利专业户。1989年9月,他借助大学老同学的人脉,在长沙的童车展览会觅得一席之地,“为新开发的专利试试水”。

  当时的童车大佬主要有两家,一家是红花牌童车,主要是靠样式独特,车身灵活取胜。另一家是新潮童车厂,以产品见长,“”拥有焊接、注塑两项专业技术”。

  宋郑还的展台就在两位大佬中间,一个只有1.5米宽的过道上。当然,身边两位“老大哥”,谁都没把初来乍到的“好孩子”放在眼里。

  不过,宋郑还设计的一款4功能童车一亮相,立刻被100多个厂商疯抢,“8万”,“10万”,最后,一辆童车的专利费竟然被炒到15万的天价!

  宋郑还彻底晕菜了!“出价这么高,那产品肯定有市场,不卖了!”他扭头出了展览馆,一溜烟跑回昆山,宋郑还大吼,“马上投产”。

  3个月后,*辆婴儿车上市,宋郑还给出一口价“150元!”要知道,当时的红花童车才50元。

  宋郑还找到当时国内*的百货商店——上海*百货,这回他底气十足,“先销货,再支付摊位费用。”没有想到,*百货的销售经理更加有底气,“不可能!你以为你是谁?”

  情急之下,宋郑还推着新童车跑到商场外的过街天桥上,当着来往的路人摆弄起来。“这是从哪儿买的?”,“就是对面*百货买的。”

  当天有50位路人过来问,第2天增加到150人。一星期后,当宋郑还再次来到*百货时,那位销售经理一把握住他的手,“条件好商量!”,结果好孩子产品一上柜,首月就卖出去1000辆。

  就这样,凭着*百货这把金钥匙,宋郑还一下子把300多家渠道全打开了。此后半年间,宋郑还没有怎么费力,就打入了北京、武汉、广州等500多家商店,“好孩子”婴儿车销量很快增至5万辆。

  2年后,好孩子婴儿车就升至同行业*,年度销售收入突破1个亿。

  此后,宋郑还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

  1992年,宋郑还去日本考察,参观了阿普丽佳和康贝两家童车公司,“中国童车产品与日本的差距还很大啊!”回来后,宋郑还决心创办合资工厂。

  但日本公司根本没有诚意谈合作,宋郑还气坏了,扭头去了美国。

  2年后的1994年,宋郑还在美国开立了*家海外公司。不过,美国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很强,不轻易买陌生品牌。后来,宋郑还设计出带有两种摇法的摇篮式婴儿车,“弧线摇晃动大,叫爸爸摇;直线摇较平稳,叫妈妈摇。”

  正是靠着那两款产品,搞定了美国第二大婴儿用品制造公司COSCO,并于1996年,联合创立了“Cosco By Geoby”。此后不到半年,合资公司营收就突破3个亿,“占有美国童车40%的市场份额。”

  3年后的1999年,市场份额跃居*。

  2002年,好孩子进军欧洲市场,短短4年,就占领欧洲市场销量的头把交椅,“平均每3辆婴儿车就有一辆出自好孩子。”

  2010年,“好孩子”国际成功在香港上市,市值一度超过50亿。

  2011年,国内各大电商平台轰轰烈烈,宋郑还紧跟潮流,带领好孩子进驻网店,“价格比门店便宜10%”,*年就卖出500多万辆。5年后的2016年,“好妈妈”在线业务量增长6倍,销售超过1亿辆童车。

  如今,好孩子已拥有93项发明专利,664项实用性专利,以及1359项外观设计专利,好孩子集团年营收超过20个亿,在海外占据45%的市场份额。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这就是宋郑还。

靠着“傻大胆”,他49岁闯出187亿的上市公司,从此风驰天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硕士博士圈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大消费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