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的两支力量:金融科技公司和着力转型的传统银行,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将怎样走向未来?
5月26日,由*财经研究院、未来论坛、厦门国际银行联合主办的未来金融创新峰会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新’银行:变革时代”。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清华大学法学院郑裕彤讲席教授高西庆等金融界权威人士,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终身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李飞飞,普林斯顿大学Paul & Marcia Wythes讲席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李凯等国际*科学家出席。这次峰会在国内首次实现由金融界人士和科学家共同就金融科技展开跨界探讨。
朱民(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人工智能将推动银行业的整体改变
过去几年,网络金融崛起非常迅速,产生了支付结算、信用转换、财富管理和普惠金融四种较大的金融信贷。网络金融提高了效益,更多地接近客户,降低了风险成本,提高了金融透明度,对整个银行业和金融业既是巨大的冲击,更是巨大的进步。
全世界网络金融的分布,纵向是零售、中小企业和大公司三大客户,横向是账户管理、贷款、支付和资产管理四个业务。到现在为止,网络金融做的最多和*的仍然是零售和支付。网络金融挑战了银行的客户管理渠道、成本、数据、业务流程,而最为关键和核心的,是它挑战了银行风险管理、信用分析和风险定价能力,因为它改变了风险定价的模式。网络银行现在风险管理的模式一个月迭代一百次,传统银行很难跟它匹敌。它影响了银行的成本收益、利润。
目前,商业银行的反击是开始进入到网络银行的区域。工商银行现在成为了第三大电商。但商业银行做电商不是好的战略。
在整个业务结构上,传统商业银行仍在传统网上支付方面占大头,但在移动支付上,网络银行已经占到了20%以上。所以传统银行有很大的信心和网络银行一争天下。
人工智能从根本上改变了网络银行和传统银行竞争的问题。整个人工智能金融业趋于四大核心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四种信息开始崛起:交易信息、交易信息、身份特征信息和行为数据,这四种数据构成了未来金融业基础核心数据的金矿。到现在为止,包括网络银行所用数据在内,银行业使用的数据只占现存数据的不到10%。
这四大技术将整体改变银行。银行的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通过前端的接触器,通过金融的服务商,生物特征的识别,人工智能提升的服务效率,大数据的资产安全、客户理解,区块链连接的网络化和平行化,最后达到客户。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今天所理解的网络银行的概念。
未来银行*的一个特点,就是不确定性、随机性。发展和竞争、合作和竞争相互并存。相互循环和迭代表明了未来银行的生态是一个*活力、动态竞争的过程和发展。这是未来银行生态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未来银行要构建四种基本能力:*是以数字为主的洞察力,第二个是综合性的客户体验,第三个是完全数字化的市场营销,第四个是完全数字化的运营。
统领、合作、共赢,这是未来银行、未来人工智能给银行提供的最为精彩和最为漂亮的地方。
高西庆(清华大学法学院郑裕彤讲席教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副董事长、总经理):
金融监管法制化是未来金融公共治理的重要方向
在科技和金融结合的领域里,监管非常重要。
现在经济体系里,金融市场仍处于核心地位,而不是科技创新或者制造业。如果没有金融这个力量,经济体系里各个部分之间的融合是非常困难的。
金融系统核心地位的最重要体现就是资源配置的效率。现在社会金融力量越来越大。除了中国之外,在多数情况下,社会金融力量已经变成可以把整个系统颠覆掉的巨大危险。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平衡点;一方面需要金融系统提高市场的效率,另一方面又需要一个机制来约束金融市场,使其不能大到不能倒、没有办法制约的地步。
技术的发展使得所有流程都大大加快。现在很多人在做高频交易,一天之内做几百笔、几千笔买卖,每一笔只赚几百块钱,但都要比别人早一点。这样全部做下来就能赚很多钱。这种操作对技术能力的要求很高。如果单纯从市场的角度看,似乎没有问题。可是整个系统都是人设计出来的,这就产生了新的问题。所以监管是必需的。
可监管本身也有问题。如果监管的权利没有足够制约,“这只手”就会闲不住。全世界范围内都能看到“这只闲不住的手”不断想办法扩大自己权利的情况发生。所以对于监管也有要足够的监管和制约。
今天中国互联网金融得以发展壮大,是因为监管机构没有及时跳出来用“看得见的手”把创新堵住。网络金融、人类智能金融业的发展,不能使用以前的规则来管理。那么一旦互联网金融出现问题怎么办?当监管机构要用“看得见的手”来防止问题出现的时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法治,就是要有授权、有程序、授权过程要足够。创新和监管之间的冲突是必然的,而规避监管是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的动因,这两者之间永远都在不断地在冲突过程中产生进步。
如果监管抑制创新,就等于因噎废食。如果监管系统能够给创新以足够的余地,让它能够发展的话,它就会更好的往前发展。创新发展的同时不能忘了监管,让创新在一个特定范围内不至于变成非常危险、大而不能倒的程度。创新也罢,监管也罢,最重要的根本性的东西是要法治化。
王忠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
不论应用何种新技术,基础金融制度应先回归到资本化、交易化的逻辑
要谈金融的智能风控,首先要弄明白金融该如何预知未来。这两天柯洁正在大战AlphaGO。如果*代AlphaGO战胜人类的时候用的是归纳法,今天柯洁的对手AlphaGO用的则是演绎法。今天的AlphaGO已经用最快的速度把人类的神经反应和演绎逻辑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方法可以应用到任何一件具体事物当中,也可以应用到每一种风险当中,甚至从风险的末梢环节就可以预知到风险会怎样爆发。
所以,金融要预知未来,最关键的环节不在于人工智能,而在于金融化,就是把任何“未来的东西”变成一个金融产品,让它可以交易。一旦交易了,就可以把这样一个“金融化的未来”关联到每一个参与者身上,让他赚钱,也可以亏钱。
回归到今天的金融市场当中,将所有的风险放到市场上交易。谁能够判断风险,谁就可以从风险中获得交易;谁愿意回避风险,谁愿意把它交易出去。这是今天*个有效的逻辑。这个逻辑可以让任何一种风险、任何一种金融产品、任何一种金融类别、任何一个金融已经覆盖和没有覆盖的东西都资本化、交易化。
第二个逻辑,我们今天看金融,当中很多是套利。为什么人们只在金融中套利?一定是这种行为比在实体和金融之间套利更容易。一定是金融产品的设计和金融市场的制度设计出现了问题,才诱使人们去套利。套利是因为制度不平衡而产生的一种经营逻辑。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信用问题。从未来金融的逻辑来看,解决方法就是信用制度的资本化。正是因为不可交易,信用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市场中负信用*化和正信用收益最小化。今天讨论金融中银行、储户的信用问题,讨论股市中大股东、监管者、跑路者的信用问题,只要是谁负信用谁赚钱,就一定是信用没有资本化、没有可连续交流。
最后一层逻辑,如果基础金融制度当中,没有让一件事物资本化、收益*化、成本*化这种线性制度化的逻辑存在,我们去畅想明天的金融、股市、风险等,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全部套利。我们只有回归到一个逻辑当中,就是让所有这些东西,社会价值观、正能量在金融市场中每日可持续、永恒、全部交易,才可以实现金融的伟大复兴,实现每一个金融工具的价值。如果不是这样,即使人工智能用在我们今天金融制度的各个方面,结果也一定是给套利添加了翅膀,因为那样最快。只要让金融基础制度回归到资本化、价值化的逻辑当中,所有金融的尺度、工具、市场就都会发挥正能量的贡献。如果制度基础扭曲了,新技术、新工具一旦运用,只会带来更多的坏处。
这次峰会还就“金融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跨界竞合:无所不在的银行”“智能风控:旧优势与新挑战”“适者生存:重塑银行在金融科技时代的竞争力”等议题展开专题讨论。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厦门国际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蚂蚁金服、夸客金融、宜人贷等国内知名金融科技企业,毕马威、普华永道、德勤等会计师事务所均参与了讨论。
作为本次峰会的主办方,厦门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章德春指出,经过30几年的努力,我们也到了一个关键的路口,金融引领科技还是科技引领金融,是金融创新科技的融合者还是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共同融合者,两者之间必然有着紧密的联系,未来也必将是我们努力探索的方向,我们也认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这次峰会还发布了《未来银行创新报告2017》。该报告由*财经研究院和埃森哲联合调研完成,在深度面访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的决策者和相关部门之后,旨在解答“中国银行业如何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挑战和竞争”“如何通过战略布局、经营策略、风险管理流程和技术框架的搭建和全面创新来拥抱新技术”“如何塑造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峰会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北京大学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玉珍获颁第二届“中国金融研究杰出贡献奖”。
21224起
融资事件
4358.73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7家
企业
3214家
涉及机构
510起
上市事件
6.48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