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海信集团积累的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技术,延伸至医疗领域从而实现精准和智能。”5月15日,在第7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上,海信医疗总经理王士磊如此总结海信医疗的商业逻辑。
海信医疗于2014年2月正式成立,是海信集团全资子公司,目前,海信医疗定格在数字化手术室、医用显示系统、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和移动护理系统四大产品线。
2017年年初,海信医疗推出了“精准数字化手术室系统”,系统方案包含五大核心设备,即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CAS)/外科智能显示系统(SID) 、智能中控、一体化工作站、专业显示器、移动示教系统。医院可以根据需求定制数字手术室服务,这套系统从前期调研、技术研发到产品问世,海信医疗用了七八年的时间。
海信数字化手术室场景
手术室的数字化程度是医院信息化技术先进程度的标志。与传统“孤岛式”的手术室相比,海信数字化手术室可以实现医院内各科室的手术室间的信息互通。此外,还可以对术前、术中、术后整个手术期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聚合、沟通和管理。手术室投入使用以来,已完成上千例心外科手术,综合评估手术效率提高20%以上。
在数字化手术室中,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CAS)和外科智能显示系统(SID)是海信医疗在2015年12月发布的两款产品,CAS是通过对患者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帮助医生确定病灶位置、制定*手术方案并实现手术模拟。
切除率提高7%,修正34%的手术方案,输血率减少27%,这是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海信CAS)上线一年多后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借助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三维成像,将解决此前依靠医生经验进行判断的不确定性,实现向精准的转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小儿外科主任董岿然教授介绍,他已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成功实施三例连体婴儿分离手术。
据钛媒体了解,这项三维成像服务已经纳入医保目录,病人可以选择是否使用这项医疗服务(腹部手术规划),一次费用为2000元左右,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在五十多家医院使用,其中三十家为三甲医院,辅助医生完成1000多例疑难病症,尤其应用在连体婴儿、小儿肿瘤等学科。
“利用技术手段为医生提供外脑支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有效提高诊断效率和手术成功率,在过去,手术根治率只有5%的肝门部肿瘤,目前可达到70%的根治可能性。”海信医疗陈永健博士说。
移动护理终端则是海信医疗迈出手术室的*步。一台具有扫码功能的移动护理终端与移动护士工作站相结合,围绕术期到术后康复住院进行护理工作,帮助护士提升工作效率。
海信移动护理终端设备
据海信数字化手术室产品经理介绍,这款移动终端设备在手机功能的基础上配备了智能扫码器,技术难点在于扫码器如何能够快速精准的识别患者信息,便于护士对其医疗服务进行追踪,目前这款设备仅在青岛地区推广。
积累了48年的显示技术和影像处理技术,使得海信这个家电市场的“异类”在医疗赛道里,完成了辅助手术系统这个从0到1的过程,如今踩着“智能、精准、高效”的步点,延伸至数字化手术室和护理移动终端,在拓展医疗应用场景同时,也是对家电市场的反哺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