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效应”里面讲,冰山只有10%的冰体浮出水面,而将近90%的冰体则沉没在水下。
共享充电这把火“燎起”了一波波创业者的“初心”,也“燎原”了半个投资市场“热钱无处去”的尴尬。
看好、看衰两波声音此起彼伏,但无论如何,资本仍在不断涌入,而且势头愈来愈猛。聚美携3亿元投资街电入局共享充电,将这一行业再次推向舆论高潮,连王思聪也按捺不住,跟陈欧互怼。
也许,王思聪也只看到了共享充电的冰面上的表层,真正的玩法仍在水下,资本纷纷涌入必定有其投资逻辑。
1.0时代的共享充电
如果要追溯共享充电这波风口,还要从2016年下半年谈起,那时候唐永波(小电CEO)做的“空格”遇到转型困难,但是账上还剩下不少钱,他挖空心思想要寻找突破。一次机缘巧合,他在餐厅和朋友一起吃饭聊到了共享充电市场的需求,经过市场调研后,便开始干了起来。
彼时,共享单车之风刮得还很猛,除了小电之外,街电、来电、Hi电、充充等一批共享充电探路者也纷纷开始布局。从充电宝设计,机柜设计,以及供应链打通,*批玩家都在默默耕耘,为今后的市场争夺战备足“弹药”。在商业模式上,共享充电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可租赁,即机柜+充电宝的形式;另一派是不可租赁,即桌面形式。
经过半年多的潜伏期之后,今年3月底,小电宣布获得由金沙江创投和王刚领投的数千万融资,首先引爆市场。随后街电、来电、Hi等纷纷宣布获得巨额融资,腾讯、小米、IDG等*批资本涌入,外界顿时哗然一片。此后,业界对共享充电真需求还是伪风口的问题进行激烈争辩:
迅雷创始人程浩亲自撰文:真伪需求是争议*的一个问题,在我们基金内部也是如此。认为没需求的原因是,按充电宝的出货量计,现在中国人都人手近2个了,大部分却会弃置于家,谁没事还去租充电宝?还有人会说,对于真正刚需的人群,他们早就自备充电宝了。现在即使有共享充电宝,这些人也不会费时费力找地方去租。
刚刚获得6600万元融资的机蜜租赁CEO奚孟也不看好这个领域,他说,“纵观国内这几家做共享充电宝的公司,除了雷军系,其他公司并不专业。充电宝对于厂家来说,做得便宜不难,做得小、轻便也不难,但是要做到电池安全还是有难度的,它必须要经过非常严格的验证。”
星瀚资本投资总监赵豪却看好共享充电:“共享充电宝是十分符合互联网思维的,一是获取流量简单,拥有用户价值和流量价值;二是异地复制容易;三是在资本助推下易快速扩大规模,获取红利,这也是资本市场青睐这类项目的原因。”
从2016年到2017年3月,可以看做是共享充电的潜伏期,而2017年3月-5月可以算做是“共享充电的1.0时代”,这一阶段的共享充电市场主要有三个特点:
1、*批资本涌入,部分巨头入局;
2、大众对共享充电逐渐开始了解,并引发热议;
3、新一批创业者开始调查和关注这个市场,还在徘徊是否入局。
共享充电发展示意图
共享充电进入2.0时代
随着聚美、美团以及红杉资本入局,共享充电达到第二次浪潮,开始步入2.0时代。这一阶段的商业模式愈加清晰,玩法更加透明,共享充电除了解决本能的充电需求之外,还有很多的想象空间。总结来看,共有五个方面:
想象空间1:分众模式的延伸
陈欧投资街电的逻辑,必然是与其原有业务相结合,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广告模式,当共享充电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每个充电宝和机柜都可能是广告平台,这也是街电做电子屏幕、小电附桌面板的原因。而且相比在电梯口、马路旁的分众广告屏幕,这种模式的用户更加精准。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并不是聚美投资街电的主要原因。
盈动资本合伙人蒋舜说:“聚美是做电商的,也可能做成广告屏的形式,但如果是单纯卖广告,没必要投这么多钱控股街电,以合作的模式更好。如果是单纯为了影响力和扩大电商品牌知名度,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做第三方,把这些共享充电公司的广告位全买断就好了。”
想象空间2:多码合一,把线下的流量往线上赶
其实美团等平台很早就在做“多码合一”,就是将微信、支付宝、银联等很多二维码合成一个二维码的形式,这样就可能成为其支付的渠道入口。
共享充电最吸引投资人的是因为它可能成为极强的线下流量往线上走的入口。用户通过扫码与线上发生交互和联系。
上周,有消息称美团也将成立事业部专门做共享充电。对于其战略目的,充充CEO覃毅分析说:“美团入局共享充电,是因为共享充电从长期发展战略来讲离用户手机最近,离用户消费行为最近,在桌面端用户消费完可以就近支付,而这一场景一旦成立,美团点评多年的积累就可能被瞬间击溃。因此,一旦其他家的共享充电项目规模化,必然影响美团在未来的布局,也会成为美团在‘多码合一’策略上的阻碍。”
美团之所以入局共享充电,在于其拥有天然优势。他们有大量的商家资源、C端用户、流量基础、品牌优势,更容易做成这件事情。用户扫码之后可以跳到美团的很多业务,比如餐饮、电影等,这样就将很多的场景联系到一起。例如你在餐厅吃饭,扫码之后直接领取优惠券。
覃毅补充说,虽然美团入局在资源上有优势,但也不是*的,因为共享充电的盈利情况还不清晰。美团如果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恐怕对美团反而成为一种负担,也将影响到2018年美团在资本市场上的信心。
想象空间3:充电等待期间,用户有很强的消费欲望
与共享单车不同,共享单车用户扫码之后就骑车走了,但是共享充电用户扫码之后仍处在等待过程中,而且基本上处在玩手机和上网的状态当中,这些“无聊”的等待,用户有很强的消费冲动。
想象空间4:规模效应促使充电需求的拐点到来
诚然,现阶段的共享充电流量不高,但回顾共享单车,一开始的流量也很低,当密度到达一定程度,用户增长就进入一个拐点。所以当共享充电的规模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也可能会出现一个拐点,用户自然而然会形成使用习惯。
所以需要规模化,真正的用户拐点才能到来,才能做广告、支付等很多的链接。
想象空间5:信用场景
随着共享充电的不断迭代,未来很可能会采用信用免押金。一位业内人士说:“免押金是信用体系的大势所趋,而免押金也是竞争或者用户本身需求所致。以芝麻信用为例:平台本身会在‘信用’基础上开展很多业务,延伸出更多的便利服务和更高的社会价值。信用是所有生态业务的基础,也是生态链中的各个关节,可以说先消费再付费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综上可以看出,“共享充电+”未来的模式都离不开这几个方面:充电+支付、电商、媒体和物联网。无论是信用场景,还是其本身解决了用户充电的问题,还是它把线下流量往线上赶,变成线下集中的流量入口,当这些服务都集中在一个商业模式上的时候,它可能会是一个战略机会的商业模式,这也是很多投资人看好共享充电的原因。
解放电源
除了商业模式和资本层面,要看透资共享充电这件事情,还要从更高的维度去分析。
中国经济过去三四十年的发展,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人口资源都开始逐渐稀缺,相应的,发展模式也从粗放型开始往集约型转变。具体的表现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比如SaaS和其他To B的企业服务;提升资源利用率才能减少浪费,也是新消费升级的口号基础。
蒋舜说:“消费升级有消费产品升级、消费服务升级和消费方式升级;消费方式升级很重要的一点是对物权的定义更新了,原来我们可能在乎物品的所有权,但现在所有权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更在乎使用权,自行车是这样,充电宝也是这样。”
“充电宝本身的价值不大,用户需要的只是充电的使用;当充电的市场规模达到一定量之后,充电宝自然而然就可以去掉,这是共享充电的大逻辑。”
在模式上,桌面机和柜机没有*优劣,未来做桌面机的可能做柜机,而做柜机的也可能做桌面机。举个例子,当你吃饭的时候桌面充电显然最方便,但是当我们去看电影,门口有个柜机,看完电影归还是很好的方式。
桌面机比柜机有更好的规模效应,当桌面机的密度达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它的规模效应会体现非常明显,柜机可能达不到这个效果。但是柜机切入了信用场景,这个信用场景刚好契合了支付宝、芝麻信用、微信信用的战略意图,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蒋舜说:“小电和来电是针对不同的需求,未来所有做充电的这些人,他们的赛道是做供电,而不是做共享充电。用户未来都不会被充电这件事情所困扰,共享充电的*目标是要解放电源。”
蒋舜补充说,“可能有人会担心共享充电,以后如果出现无线充电怎么办?电池的续航能力强了怎么办?其实不重要,这些事情只要未来涉及到电的都是他们来解决,如果说未来有无线充电,无线充电的解决方案也是这些共享充电公司来解决,如果有无线,自然而然做产品迭代就好了。”
也可能有人会担心共享充电的安全问题,近日,差评君拆解了一个充电宝,并安装“RaspberryPi(树莓派)”(一种专为学习计算机编程教育而设计的“小型计算机”),用户只要点击“信任此电脑”,手机上的所有信息都会被自动同步到树莓派的SD卡上,包括你的手机*标识码、通讯录、照片甚至是手机应用的账号密码。
RaspberryPi
图中的电路板就是RaspberryPi(树莓派)
此事引发了网友热议,那么,这种窃取用户的行为到底能不能解决?
其实,差评君爆出的安全问题与315公布的共享充电桩泄露用户信息事件如出一辙,亿欧在三月份采访小电CEO唐永波时就问过这个问题,他表示,“小电的充电线不通信息只充电,是完全隔绝的,不让获取用户的信息。”
对于安全问题,覃毅也表示,“正规的公共公司接受公众的监督,这个没关系的,杜绝小作坊充电宝供应商就可以,确实可能会有这种行为存在,需要一起加强行业规范。”
眼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正在引领下一轮技术革命,在信息爆炸与产业变革的时代,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更加无缝的、高效创新的、裂变式的、人与人之间多层次的共享。共享经济大潮的来临,将对产业升级和社会变革带来重大历史意义。
也许,摊上共享充电这件事,王思聪可能“真”的要吃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