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人民的名义》余温尚在,“反腐”的斗争烧到了互联网企业,烧到了正处于风口之上的两家共享单车公司。近两天,ofo和摩拜先后陷入“内部腐败”传言,一时间“黑公关”、“阴谋论”的说法甚嚣尘上,引来一场不大不小的舆论狂欢。
从当初的小而美到如今的斯文扫地,共享单车路过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或者最坏的时代。
ofo、摩拜身陷“内部巨额腐败”传言
回顾整场事件还要从两天前说起。9日,一则来自职场社交软件脉脉上的消息引来多方关注。据一名自称ofo员工的匿名用户爆料称,ofo区域经理每月通过虚报修车数量而套取公司大量资金,数额从数万到几十万元不等,而ofo公司方面却没有对此进行任何调查。而来自另一个匿名APP的网友甚至直言ofo内部管理一团糟,从高层到基层贪腐现象严重。
这些匿名用户的爆料均直刺ofo内部腐败、吃空饷、吃回扣等敏感话题,这些匿名回答迅速被一些媒体引用,甚至引申至日前“创始人戴威被架空”的传言,有关“ofo危机”的说法一时间甚嚣尘上。
随后ofo发布针对此事件的回应表明了严惩腐败的决心,同时也委婉表达了对部分媒体随便引用语焉不详、身份不详且带有明显个人情绪的信息作新闻源和素材的不满。
然而事件却并未因此结束。今天,一条来自知乎的帖子掀起更大波澜。这则帖子指名道姓地称包括摩拜创始人胡玮炜、CEO王晓峰及CTO夏一平在内的三大高管“集体贪腐”,一年分赃数亿元人民币。同样这则匿名爆料贴也被数十家媒体引用,相关文章和话题在网上迅速发酵。
摩拜对此事件的反应相当激烈,CEO王晓峰直斥此举系造谣,目前已报警。摩拜官方回应称此谣言纯属捏造事实、恶意诽谤,已涉嫌刑事犯罪,强烈谴责此行为,并表示已掌握充足证据,向警方报案。
ofo和摩拜恰巧一前一后被抹黑:同样的匿名爆料手法;同样的媒体传播路径;同样直戳痛处的恶性话题……诸多巧合与相似给ofo和摩拜这场公关风波蒙上了一层疑云。
两家公关数度交锋,由隔空喊话到短兵相接
在此次风波之前,摩拜与ofo为行业*之争,明里暗里早已较量了数个回合,烈度一次强过一次。
早在今年2月中旬,摩拜和ofo的战争就从线下抢滩烧到了公关领域,两家纷纷拿出第三方数据,都说自己是行业*,而且*对手还不是一点半点。
今年3月份,两家的数据之争更是上升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ofo称自己诞生1年9个月,创造了日订单1000万,摩拜说自己不到1年,创造日订单2000万;ofo在通稿中称自己是中国第四家日订单过千万的互联网平台,摩拜马上就称自己是国内仅次于淘宝的第二大互联网服务平台。
两家为数据争得面红耳赤,都在质疑对方数据灌水造假,摩拜在新闻稿件中甚至向友商“开炮”,称其片面追求短期利益,“野蛮生长”。但事实上无论ofo还是摩拜,其宣称的订单数据都未经独立第三方验证。
事态还在不断升级,4月份摩拜方面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强制要求行业内所有企业立即召回、全部销毁不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矛头直指竞争对手ofo的大批机械锁单车,引来舆论一片哗然。ofo则针锋相对地回应,这种说法急于求胜,无视规则是法盲。
在4月22日摩拜一周年纪念日这天,两家更是一改往日的隔空喊话为近身搏击,ofo不仅用阿里战略入股的大新闻为摩拜“献礼”,在官微上还用一张海报“祝福”摩拜。海报文案明面上恭喜对手,暗地里却强调ofo是先于摩拜一年首创无桩共享单车模式。摩拜也用一张海报予以回敬,称ofo“深耕校园”坐井观天,产品缺乏科技属性。两张海报的配图一个是用户体验极差的轴传动实心胎,一个是先天缺陷的机械密码锁,直戳双方产品的缺陷,丝毫不留情面。
恶意公关?媒体和匿名社交平台都是帮凶
事实上,此次共享单车的两家巨头同时陷入内部贪腐传言,其间的诸多巧合和疑点也让许多业内人士质疑此事件为双方企业的恶意公关。一些持此看法的公关人士直斥该做法“卑鄙、拙劣”、“无底线”。BiaNews(ID:bianews8)撰文称两家公关的做法是给自己和整个行业抹黑,不仅漠视外界群众的智商,“贪腐丑闻”还可能引来相关部门入局接受前期打下的市场。也有业界人士评论称,此次恶性公关直奔创始人泼脏水,突破底线,堪称恐怖。
而这次跟风报道、有意无意间被利用的媒体也遭到了外界的批评。直接引用网络匿名爆料作为新闻源,并对内容不加核实,不假思索,对事件和结果做想当然的猜测和评论,显然已经犯了新闻报道的大忌,令媒体声誉扫地,令行业蒙羞。
更重要的是,此次事件的发源地——以脉脉、知乎为代表的社交平台,默许甚至鼓励用户匿名发表言论的做法在为造谣传谣大开方便之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人性的恶。尤其是知乎尚未洗刷“王路飞”事件的污点,此次又成为了摩拜口中“诽谤”言论的发源地,若事情最终水落石出还了摩拜清白,知乎恐怕不止是“分享刚编的经历”这么简单了。
更重要的是,即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国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有关“网络实名制”明确提出的要求,在此趋势下以BAT为首的各大网络服务商纷纷作出反应,可以想见的是“匿名发言”类产品在未来势必迎来洗牌或调整。
资本裹挟下的疯狂扩张,离创业初衷越走越远
去年十月份共享单车战火刚燃起来的时候,金沙江创投朱啸虎断言,这场战争在今年3月份就能见分晓。如今时限已过,战局仍不明朗,随着腾讯和阿里先后入局,摩拜和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之战,又成了两巨头之间的羁绊。
据钛媒体报道称,摩拜目前已进入E轮融资,总融资额约为3.55亿美元(约24.5亿元人民币);ofo已进入D轮融资,总融资额为5.8亿美元(约40亿元人民币)。
而疯狂融资的背后,发生在两家共享单车身上的变化,也被外界一些媒体留意到。ofo出身高校,摩拜也曾常言情怀,两家企业从当初的小而美到如今在舆论场上全面开战,令人不无唏嘘。从网络上围观此事件的评论中也可以看出,民意似乎对摩拜和ofo谁是*,谁是巨头,谁创造了历史,谁将开拓未来并不关心,更多的网友呼吁两家公司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用户体验,降低损坏率以及直面扩张投放带来的城市拥堵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纠缠于数据之争和公关暗战,ofo和摩拜不如专注于对产品和商业模式的扎根打磨,回归到服务用户的创业初衷上来。
从长远来看,在目前共享单车格局未定的环境下,最终能够决定谁最终是行业老大的并不是数据,而是用户的口碑。可悲的是,这次事件最终无论结果如何,对双方品牌带来的苦果,势必也将由双方自己吞咽。
21224起
融资事件
4358.73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7家
企业
3214家
涉及机构
510起
上市事件
6.48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