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客曲线上市了。
昨日,宣亚国际披露重组进展公告,其公司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标的资产为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预计不低于50%的股权,收购将全部以现金方式进行。
公开资料显示,蜜莱坞的法定代表人为廖洁鸣,注册资本为171.32万元,股东包括奉佑生(创始人)、侯广凌、廖洁鸣等,主营业务为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互联网文化活动、网络直播等,直播平台映客就是蜜莱坞旗下的子公司。
宣亚国际是做什么的?
宣亚国际是一家公关公司。主营业务为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具体包括常年顾问服务、项目服务两类。
有消息显示,2月15日,宣亚国际登陆A股市场,上市不足3个月。从宣亚国际上市到停牌,期间仅经过37个交易日。4月中旬就有消息称,宣亚国际收购映客。当时宣亚国际停牌,称公司正在筹划重大的资产重组事项。
宣亚国际2016年业绩快报显示,去年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增加7954.12万元,增长20.36%;净利润增加470.88万元,增长8.79%。3月29日,宣亚国际与映客运营公司北京蜜莱坞网络设立合资公司,开发直播平台各类广告业务模式,并对接潜在广告主,进行商业化推广运营。
如此来看,两家公司的合作早就有迹可循。
是蛇吞象,还是互相拯救
映客作为目前直播平台中的头部公司,融资道路一直顺风顺水。2015年4月,获得多米音乐500万元天使融资;2015年11月,获得赛富亚洲基金、金沙江创投和紫辉创投领投、多米音乐跟投的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2015年12月获得昆仑万维领投的8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2016年1月份,昆仑万维向映客追加投资6800万元,取得18%的股权;同年9月21日晚,昆仑万维公告称,公司拟出售所持有的网络直播平台“映客”3%的股权,售价为2.1亿元。
也就是说,截止到2016年9月份,映客估值已经达到70亿元。反观,数据显示,宣亚国际的市值为72亿元。
仅就估值数据来看,72亿的宣亚国际收购70亿的映客,并不轻松。且宣亚国际2017年一季度财务报表显示,其目前账面上有货币资金约3.3亿元,却要花费35亿元收购映客,难免有蛇吞象的嫌疑。
但商业市场中,能到上市阶段的,都不是傻子。有业内人士分析,本次交易不仅有利于弥补各自的发展短板,还将实现资源互补。
从宣亚国际角度来看,好处在于:将进一步实现“全传播”,打破传播专业界限,整合产业链,在全面数字化的过程中实现产业链的扁平化重构。对宣亚国际而言,拥有下一代社交生态及生活方式的平台,意味着让“全传播”理念进入了平台运营的广阔空间。
这样一来,即可“零门槛”实现创意权利-分享意愿-消费认知相融合的全民传播模式,及以平台为中心实现从认知到消费的整合。在*限度实现传播价值的同时,完成平台商业价值的跨域式发展。
而对于只是独立做直播的映客来说,宣亚国际或许能帮他们打开一条面对B端的路。
直播平台的“暴风雨”来了
去年上半年,直播被鼓吹的厉害,在风口上,不少平台就算没飞起来,融资也容易。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统计,全国目前共有200家直播平台,用户规模高达3.25亿,直播APP日活跃用户数达2400万,青少年观众数量占比51%,网络直播月度使用设备数1.54亿台。
映客能达如今的70亿估值,和其抢占先机的能力分不开。直播最初的火爆,来自于台湾一款叫17的APP,后来17被封号,但是人们对于直播的新鲜感已被点燃,同样是直播模式的映客,一夜之间成了直播用户的转战地。也就是这个时候,映客获得了*批的流量红利。而后的明星入驻直播,尽管一度致使平台瘫痪,但也算抓住了直播的第二波流量红利。后期,有数据显示,无论是从装机量、用户数以及市场份额上,映客都是娱乐类直播的*名。
尽管映客每个阶段的点都踩对了,但单一的直播属性,和背后缺乏的巨头“靠山”,都让它在去年下半年直播风口日渐微的趋势下,走得颇为孤独、困难。
例如,一直播有微博做靠山、来疯是优酷土豆旗下的直播入口;后期,异军突起的陌陌和快手,虽不属于有“靠山”导流挂,但前者从短视频工具起家,做出了社区;后者在社交的基础上,把用户的价值又重新挖掘了一遍。无论哪种,直播都只是它们平台上的重要一环,而不是全部。就像陌陌的投资人王华东所说,陌陌靠直播盈利,不是因为它的内容,而是它作为工具,成就完善了陌陌平台的社交行为。
映客也不是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们一直想走内容为王的道路,但是当前的直播平台,更多的还是清一色的美女主播形式,垂直内容的开发道路至今未成主流。
因此,此次和宣亚国际的“牵手”,或许是映客给自己谋求的另一条出路。
这条出路是好是坏还不好说,需要时间证明。但是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对于如今的直播平台的出路而言,也未尝不是好事。省去了申报材料和遥遥无期的排队等待过程,映客的这一步说不定是条捷径。
但邦哥在这儿却不得不说,这条捷径,是映客做到了估值70亿才走得通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直播平台市场就进入了淘汰赛阶段。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初,就有十几个直播平台无法登录或宣布关闭。运营困境和网络主播讨薪事件也是屡见不鲜。
连行业里的佼佼者都最终选择了“卖身”。所以,在资本对直播平台又不再热衷,无钱可烧,优质内容难以形成的当下,直播市场可谓是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雨”,能撑下来的估计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