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归纳为:
*阶段因为牛市过后,几乎市场上的股票都是高估的,所有跌的时候,也是大部分股票一起暴跌。
第二阶段:快速下跌之后,也会伴随着快速反弹,这个时候往往会给很多人造成一种牛市又回来的假象。
第三阶段:就是个股的分化,业绩好的股票会有资金抱团取暖,开始上涨。但牛市中那些讲故事、高估的股票,又会绵绵不断的下跌,给市场参与者留下“一定要买业绩好的”印象。
第四阶段:所有股票都下跌,阴跌、慢刀子炖肉,给人心理上造成的痛苦不亚于*阶段的暴跌。
很多人会说,这次不一样,因为有国家队干预,证监会希望走慢牛,上面领导不让跌等等。但这些只是拉长或是缩短了时间,把这个阶段过程更复杂了,并不能影响到长期的走势。
如果说打个比方的话,股市的牛熊交替类似一年四季的更迭,四季交替的原因在于地轴的倾斜角度,地球和太阳的公转关系。
而股市中这个产生变化的轴是——供求关系,(更深层次的话可以归为内在价值),同时市场的参与主体始终是这些人,因为人性是永恒的(贪婪和恐惧是一定存在的),人的情绪是始终存在不会变的。
所以很多大的规律性的东西是不变的,股市的牛熊转换的顺序始终不变,但是每次时长和形式都有差别,就像每年的四季都不等长,每年的四季看起来一样,但是细节又重来都不一样。
最近很多投资者都在关心国家队的存在和监管层的一些举措是否能彻底改变市场?
其实回顾历史你会发现,政策和监管的身影在历次市场牛熊更迭中都有身影,但是从来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的整体性规律,只能产生一定的强化和消弱作用而已。
历史上比较大的牛市之后,这四个阶段都是比较明显的,比如07年的牛市之后,就是完整的经历了这个四个阶段。
但很多人会因为最近一年多时间,上证指数走出了类似慢牛的行情,就说这次不一样,不能简单的照搬历史走势。
但是“历史总会重演”这句话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因为每一条的K线走势上,其实反应的都是人性,因为人性总不变嘛。
其实很多人是没有看清上一轮牛市的特征,上一轮牛市其实说白了,就是中小创的牛市。
所以对比就要用中小创的指数去对比,我们可以选用比较中间的,中证500指数,或者深圳综指指数去对比。
*阶段是暴力杀跌,这波行情就是15年的股灾行情。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关键原因是经历过牛市的持续上涨,造成市场上所有的股票,都高估,在人们疯狂的时候,需要源源不断的场外资金来进入,维持这个供求关系。
但是因为高估严重(创业板市盈率超过100),而同时大多数有意愿参与股市的投资者都在牛市期间进场了,而且资金也逐步都换成了股票。
而证监会开始查处场外配资成了最后一根稻草,每一笔卖单都变成了供应,而没有新的资金来作为需求方进行承接。
为了逃离不断下滑的市场和快速变现,卖单的价格越挂越低,导致了牛市结束后的快速下跌行情。
一般情况下,这种行情里几乎没有什么板块和行业能独善其身,只有部分绩优板块和行业会出现比较抗跌的状态。
第二阶段是明显的反弹+分化行情,这波行情就是15年10月到12月,创业板从1800点左右反弹到2900多点。给很多参与者造成一种牛市回来的假象。
因为极速的下跌,极度的恐慌,就会导致出现两类股,一类是优质错杀股,另一类就是超跌股,短期跌幅达到70-80%的。
所以面对越来越便宜的股价就会有抄底的欲望和行动,而另一边随着前期的股价不断下跌,越来越多能没及时离场的投资者也放弃了抛售选择死扛。
另一方面,很多因为错过牛市的一些场外资金就有有参与买股的冲动,但是由于增量资金不多,这波行情的高度不会特别高,而且会有比较明显的局部性,不像大牛市时期的各板块齐涨,而是有明显的分化。
比如这波反弹,明显的创业板有将近50%左右的反弹,而上证指数只有20%左右的反弹幅度,而牛市里比较好的一带一路几乎没有反弹,反观创业板的一些软件,互联网,影视传媒,很多都是有翻倍的行情。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资金有限,只能推动局部行情,第二,机构拉动牛市里的主要板块反弹,给人造成一种牛市继续的感觉,吸引场外资金来解放套牢盘。
从走势可以看出,权重和中小创的走势完全分化,同样的在07年牛市之后,因为那波牛市是周期股的天下,在跌到1664之后,反弹最凶,力度*的同样也是周期股。
第三阶段:指数震荡,个股分化。绩优股持续上涨,牛市明星股,题材股持续下跌。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一、经过上轮类似牛市的反弹失败之后,大家已经彻底不对牛市抱有希望,谨慎面对熊市,这个时候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偏好,明显就会降低。
那么一些估值低,业绩确定性比较大,成长性高的股票会成为大家的*,会造成不断上涨。
而牛市里一些讲故事的股票,因为缺乏业绩保障,估值高,同时套牢盘巨大,会持续下跌。
比如上一轮熊市里的“喝酒吃药”行情,茅台,恒瑞医药在大盘反弹到3400点之后继续上涨。
而这一轮也是同样如此,基本上都是大消费类股票,在“喝酒吃药”之外,还多了家电,家具行业。
比如茅台、老板电器,这个主要是得益于:
*:这一类股票,在牛市的时候,确实也没涨很多,经过几轮下跌之后,估值普遍不高。
第二:消费类股票,成长性确定,经营风险低,容易机构抱团。
而这一轮牛市中一些互联网+的股票。因为估值太高,业绩又没法跟上,在牛市结束之后就处于漫漫下跌之路,几乎没什么像样反弹,任何时候抢的反弹,都是被套,比如全通教育。
第四阶段:指数阴跌,个股普跌。之后震荡筑底。
这个阶段会分为两个子阶段。
在第三阶段的末端,个股的分化会到*,绩优股和垃圾股剪刀差越拉越大,但分化的越严重也就是越危险的时候。
现在是熊市,风险偏好这层几乎没有,如果白马股的持续上涨,股价超过价值层,甚至进入流动性溢价上层边缘,甚至进入风险偏好层的话,一旦流动性收紧,而另一些高估的股虽然经过很长时间下跌,但还是无法支撑公司价值的话,就会进入第四阶段,造成全面下跌。
2011-2012年就是典型,当时经过反弹之后,白酒医药很多股票都创历史新高,而且中小板指,因为07年牛市没怎么涨,在09年上证指数见顶之后,10年还创了历史新高。
但是因为cpi的持续上涨,央行在10年底开始加息,很多股票都开始失去流动性溢价,回归价值。
这个时候不管是大盘股,小盘股,绩优股,垃圾股基本上都是一起跌,这也造成了2011-2012两年的绵绵下跌。
第二个子阶段,在经过上个阶段的下跌之后,大部分股票都回归到了价值阶段,甚至是很低估。
但是这个时候一般都不会立马上涨。因为经过几年的熊市,几轮的下跌,很多投资者已经绝望,或者说是恐惧了股市,情绪上需要一个修复。
但能不能成牛市,还需要流动性配合。像14年牛市,降息和配资其实是导火索。
现阶段的行情,还是处于第三阶段,但是个人觉得越来越有点第三阶段末期的感觉:分化极度严重,虽然上证指数估值不高,但是中小创估值还是太高。
再加上金融机构又开始加大监管力度,去杠杆,而且创业板越来越有加速下跌的迹象,总之大家谨慎点吧。
21078起
融资事件
4358.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591家
企业
3213家
涉及机构
509起
上市事件
6.31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