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阿里巴巴一再刷新单一电商平台单天交易的世界纪录,似乎越发昭示了以其为代表的电商蓬勃发展,实体店的举步维艰。但伴随着当前的消费升级,很多电商却又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开设实体店。那么,电商VS实体店未来又会如何“相爱相杀”?
在由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交创投资与资本运营与企业管理中心、中国创富联盟联合承办的“交汇梦想力量 创就财富辉煌”2017企业家投资高峰论坛上,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总经理,被现场来宾笑称为“金融圈林更新”的鹿炳辉先生,带来了主题为“传统行业如何升级以及互联网化”的精彩分享。
以下内容根据鹿炳辉先生现场演讲节选整理:
01
线下或是电商获取流量的宝地
我们首先对比下电商和线下。从来自几家电商的公开数据中可以看到,主流电商的获客增速在2016年依然保持在20%以上,但相比之前几年已经大幅下滑;但即使如此,未来十年线上人群的增速仍将超过线下10%以上。
同时,相比于传统线下流量,电商新获客的成本正在快速攀升;但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在维持单位订单的销售成本方面,电商依然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尤其是随着客单价的提高时。也就是说,虽然电商获客成本超过线下,但是在客户留存方面仍具备明显优势,整体增长态势也有利于电商长期发展。因此,盲目的往线下走一定不是未来零售的本质,线下经营依旧挑战重重,但对于电商来讲可能是获取流量的一块宝地。
而线下商业如果想要互联网化,就需要以“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为起点对产业链进行重构。因为传统市场的参与者模式是相对僵化的,比如传统供应链是自上而下,以胜场和销售为核心。而在其过长的决策链条中,消费者是缺位的,从而导致其产业过重不够灵活,库存、原料和需求都难以调整。
因此,线下实体店想要触网,就必须去建立满足新零售需要的全新产业结构和模式,比如通过柔性供应链和现代物流对需求进行及时交付,实现更快的周转速度,同时通过零售科技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
02
消费零售可能的三种成功模式
因此,未来电商的整体发展空间可能更大,将更大程度受益于线上线下的整合,而线下业态将面临转型。线下零售的品类战线将受到电商的冲击在逐渐的后退,品类和业态的选择成为其转型的关键。比如Mall+可选消费及服务的业态以及便利店+快消生鲜的业态,但这些也是电商战略的重点所在,未来双方的融合可能才是双赢选择。
从长远来看,未来消费零售可能存在着“Mall(30%)+电商(70%)”、“便利店/生鲜店(50%)+电商(50%)”和“线下品牌(70%)+电商(30%)”这三种成功模式。
以“Mall(30%)+电商(70%)”为例。在这个模式中,Mall会成为体验、娱乐和服务的中心,也会成为物流环节的一部分,并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未来Mall的收入可能只有30%来自于商品销售,而70%将来自于服务和体验,且可能受限于MALL自身的转型和与电商的深度整合。同时,在这种模式中,为配合线下体验式获客,电商将给用户更好地提供全周期的服务。零售科技将成为用户体验和需求满足的重要驱动,但因为电商板块长远来看有更强的盈利能力,故而愿意进一步压缩线下的盈利能力。
03
值得深耕的三大主线
跳开消费零售来看,不论电商VS实体店未来会如何,但其背后的商业本质是不变的。比如客户获取层面的“多快好省”——多,品类多,选择多;快,便捷,物流;好,质量好,服务高;省,便宜。
从品牌渠道方面来看,建立品牌永远是不容易的,但会有溢价存在;渠道永远是多元化的,需要我们去进行整合。这两者的定位最终会决定了你的零售业态的价格、成本和利润率。同样,如果要探讨线上和线下的结合,那么还需要去关注数据的结合和使用。在大部分领域,科技的力量和进步都是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前提。
因而,如果投资人想要深耕新零售领域,那么建议关注以下三大主线:
首先是用户层面的“多快好省”。从目前来看,服装及快消品出现新品牌的机会*,但其生命周期愈来愈短,估值及进入时间点较为困难;反倒是耐用品可能有更长期的价值投资机会,如汽车、家具、大件3C等等。未来,“时尚”和“科技”将是新品类与新品牌塑造的两个关键词。
其次是成本层面的“品牌和渠道”。比如仓储机器人和智能仓储将极大提供仓库效率,同时还有供应链金融、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与工业4.0所涉及的细分行业。
最后是科技层面。比如核心零售IT系统、数据平台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细分领域的IT设备及分析服务,如商场人流分析、人脸识别技术、电子标签及传感器等;为广大中小线上商户提供线上解决方案的平台及技术服务,以及其他创新的数据营销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