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高烧难退的“共享经济”,只是一门资本催不熟的生意

摩拜和ofo注定只是满足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并且比滴滴运营难度更大。用户数和需求量都不小,确实可以支撑较大的想象空间,但如果以用户+流量的逻辑去做估值,它迟早会被更低的流量洼地所侵蚀。

  自摩拜、ofo相继拿到巨额融资之后,近日,摩拜接入微信,ofo又给滴滴开放了入口。共享单车大战再次陷入对峙状态。于此同时,被视为下一个共享单车的共享充电宝的融资消息又铺天盖地而来,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密集融资超过三个多亿,红杉、IDG等资本相继入局。

  共享经济被再次推到了资本浪潮之巅。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量资本砸向共享单车市场除了让这些企业估值飞涨之外,却并没有解决市场的根本问题。

  1、不过是离散的分时租赁

  拿着自己买来的东西去出租。这是所谓的“共享经济”们的一贯逻辑。

  相对于传统的租赁,所谓的共享只不过把签署租赁合约的过程简化并在移动终端上完成。倒是改进了一点,将租赁前的所有行为转移到了线上。然而却留下更致命的问题,线上的BAT传输并不能代替线下的实物传递。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最终的使用场景相对于传统的租赁并没有扩大,只是在一切尚未规范之前忽略了将要受到的限制,更多的是强化原本比较弱的需求而不是解决问题。

  于是无论是摩拜还是ofo,还是新杀入市场的共享充电宝,哪怕模式是轻是重,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这一种做法。拿到融资后购置出租标的,大量投放市场,补贴吸引用户,然后拿着用户进行下一轮融资。

  当然从目前来看,这个链条还在运转。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现在还在花投资人的钱。运营成本,资产损耗这些比购置资产本身更高的支出项都在被人为的忽略着。

  资本总是逐利的,当竞争褪去,经营常态化的时候,“共享”经济们又如何盈利呢?资本们的账面浮盈又如何去维持?

  2、炒热了市场,却抵不过人性

  有投资人说,共享经济*的谬误就是考验人性。

  无论是资本还是创业者,都妄图通过补贴来教育市场。对于人为的损坏丢失,各方回应出奇的一致。

  殊不知,补贴能培养的仅仅是消费习惯。而包括共享单车之内已经出现或者尚未出现的共享形式,一旦脱离现场监管,无论如何去培养习惯,最终都无法让用户主动去担负起保护它的责任。

  共享经济用户群体庞大而复杂,其整体素质与整体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更何况共享经济要面对的是所有人。这不仅仅是能靠监管和追偿能解决的问题。法不责众永远都是无奈的选择。况且,一个盈利性机构的私利,全社会并无责任去为其提供保障。

  笔者周末去北京周边村镇逛了一圈,目之所及必有共享单车,然而挨个儿试下来发现方圆一两公里并无一辆单车可以使用。不是二维码涂抹,就是上了私锁。共享单车这个在互联网边缘的地带俨然成了一些人的私有物。在他们对共享单车的蚕食成了常态,又拿什么去要求其他人去遵守规则?恐怕在那个时候,这个由亏钱补贴所制造的“生态”将不复存在。

  3、资本终是一条绕不回的捷径

  王晓峰和戴威很可能都会承认,摩拜和OFO走了捷径:资本迅速催大单量,一轮又一轮的资本接力游戏,使共享单车这个需要慢慢培育的市场迅速变大变味。此前两年,滴滴也走了类似的捷径,现在正在痛苦地补课。而刚刚兴起的共享充电宝也在这将要在这条捷径上一去不返了。

  然而,需要问的是,这些共享经济的玩家们走了捷径,什么时候会绕回来?

  企业逐利,资本更加逐利。实际上,共享经济这个很好的理念,被心急的资本扭曲了价值。过去几年,资本机构催促创业公司以快为*准则、以单量为*衡量标准;投资人,本应是站在创业者背后,却纷纷走上前台指手画脚,甚至公开介入各种公关骂战。金沙江朱啸虎(ofo投资人)和熊猫资本李论(摩拜投资人)就站在了前台;理解投资人逐利,不求所有投资人都是价值投资者,但中国投资圈近几年急功近利,确实更像是投机而不是投资。

  摩拜和ofo注定只是满足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并且比滴滴运营难度更大。用户数和需求量都不小,确实可以支撑较大的想象空间,但如果以用户+流量的逻辑去做估值,它迟早会被更低的流量洼地所侵蚀。滴滴有巨大流量后,商业模式上并没有大的突破;指望摩拜和OFO在商业模式上突破,谈何容易,更何况现在又杀出来一个场景更小的充电宝。

  所以,不要过于指望通过大数据+业务突破来盈利。当然,以生意的思维去评估摩拜和OFO,靠骑车收费也是有可能实现盈利的,但十分考验两个团队的运营能力,同时考验整个国民素质。抛开无意义的公关吹捧,从根本上是离散化分时租赁的共享经济,还是一个重运营的累活。市场就那么大,资本进来太多,何时才能拿到预期的收益?

  这是一个创业*的年代,同时也是创业最坏的年代。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之下,共享经济的出现无疑是未来新经济形态的一个重要萌芽。然而,人造“风口”频现已经使得创业脱离了创新的本质。繁荣之下,危机四伏。狂热的资本,妄图挑战人性,但终究难以催熟需要时间来孕育的趋势。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头条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