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
这是新三板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而且地位与创业板并列。此外,报告对新三板市场的措辞是“积极发展”,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规范发展。我们认为,这显示了高层对新三板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肯定,以及新三板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可;新三板的市场地位将进一步提高,制度改革有望加速落地。
新三板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俗称,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设立的初衷是加快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发展。从2012年成立至今,新三板市场的发展与设立初衷相吻合,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挂牌门槛低且没有盈利性要求,发展速度之快超出市场预期。数据显示,截至到今年3月7日,挂牌企业达到10805家,其中协议转让企业9179家,做市企业1626家;如果以2016年为例,全年挂牌企业2603家,融资1390亿元,融资金额同比增长14.37%。中小企业家数截至到2016年底占比约95%,2016年合计发行融资1010元。不得不说,新三板市场为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创业企业的融资渠道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切实有效解决了部分企业的融资难题。
正如证监会副主席赵争平所言,如此大量的中小微企业登陆新三板,改善了融资结构,提升了品牌价值,引领和带动了社会资本对初创型企业的投资,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不过,经过四年多发展,新三板市场也在经历“成长的烦恼”,遇到一些发展瓶颈。比如,市场的流动性问题愈加凸显,2016年里,仅1个月的定增融资额度超过150亿元,特别是5月过后的7个月内,其中6个月的定增融资规模在100亿元以下。同时,日成交额在10亿左右,分散到几千家企业,平均每家成交量仅几十万,且部分企业交易都存在“贱买贱卖”情况,显示投资热情并不高,因此,迈过万家大关之后,如何改善市场流动性成为重中之重。又如,新三板的市场定位问题也引起热议——是要成为一个独立市场,还是A股的预备市场。这给挂牌企业带来困扰——是留在新三板等待创新层制度红利还是转投IPO?
政府工作报告此时表态“积极发展”新三板,为新三板未来发展定下了良好的基调,显示政府高层已经关注到新三板的问题,相关制度改革有望加速落地。
事实上,监管层也并非没有看到新三板存在的问题,也在推动相关的改革,如引入分层机制,将市场分为创新层与基础层;引入私募做市商,来缓解市场做市机构供需不均衡的格局,提高流动性。
不过,这些措施对于挂牌企业而言,感觉远水不解“近渴”,期待中的制度政策红利何时落地仍是一大悬念,近期迹象显示越来越多的挂牌优质企业选择从新三板摘牌而奔赴IPO。
目前有消息称,监管层目前正在以再分层为抓手,加大新三板制度供给改革研究,未来有望在创新层上推出“精选层”,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竞价交易等制度。证监会副主席赵争平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曾表示,新三板改革是今年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既要有效监管、守住底线,更要因势利导、积极作为,进一步提升融资、交易等核心功能,使新三板在量的积累基础上,质也实现一个大的提升。改革的重点是完善市场分层,通过分层管理,把发行、交易、投资者准入和监管等多方面的改革贯穿起来,为众多的挂牌企业提供差异化的制度供给,把市场的积极效应进一步释放出来,重点支持那些创新能力强、诚实守信、运作规范、前景广阔的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
我们认为,当以此为契机,着力解决长期制约新三板发展的因素,唯有如此才能让有着“中国的纳斯达克”、“注册制试验田”之称的新三板市场培育出更多有活力、有创新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