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换一口好牙需要花费二三十万?!揭秘“看牙贵”背后的真相

谈到看牙贵不贵的问题,不同地区的患者在不同机构就诊,所付出的费用可能就会千差万别,就同一个项目来说,去连锁机构的花费会远远大于私立诊所。

  “目前最贵牙植体高达8万一枚,种三四颗的花费就能买辆便宜的宝马车。”两会期间,口腔医疗界一位政协委员的发言,成为网络热议焦点,再次勾起了人们对牙医行业“黑话题”的各种讨论。

  动辄上千,多则数十万,“看牙贵”早已成为无数国人心中的一大痛点,许多人不到万不得已,宁愿忍着也不花“冤枉钱”去治疗。看牙为何这么贵?“天价”背后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口腔机构不同,同项价格差幅大

  看牙贵得先从口腔机构说起。

  目前国内的口腔机构基本分成四类:综合医院口腔科、公立专科口腔医院、私立诊所和连锁机构。根据相关统计,当前公立与民营机构的问诊量各揽半壁江山,公立的量稍多一点。

  以*代表性的公立口腔医院、私立诊所和连锁机构为例,同项诊疗的费用排序通常如此:私立诊所<公立医院<连锁机构。

  如图所示,从牙科常见项目——洗牙、拔牙和做牙冠的收费来看,三类不同机构之间存在较大幅度价差,连锁机构价格显然偏高。据调查,以钴铬合金牙冠为例,连锁机构普遍为1500元/颗起,但私人诊所有的报价仅为900元/颗;涉及进口的材料价差更为显著,比如瑞典瓷,连锁机构的定价高达万元以上,一些公立专科医院则为5000到8000元不等,而私人诊所只有4000元左右。

  同样的材料,价格为什么会相差一半以上?

  华商韬略在访问中了解到,不同机构在进货时,成本有所不同。以牙科收费最昂贵的植牙为例,目前国内99%的植体都是进口,每个品牌进入中国都必须获得生产和销售许可。

  一般而言,一个品牌在国内会设一个总代理,往下有进入省市的各级代理,所以,几乎所有口腔机构的正规进货渠道都是相同的,但由于公立医院进货时需走招标、采购、开发票等流程,加之其所配备的医疗器械也较为高级,所以比起私立诊所成本略高,而私立诊所的市场战略就是低价战略,以低门槛走量。

  与公立医院和私立诊所不同,连锁机构打造的是高端路线,面向高消费人群。这类机构拼的是“长线”,为了通过提供优质环境和服务吸引客户,它们在前期投入巨大。拜博口腔医疗集团董事长黎昌仁曾表示,“开店以后,起码有半年时间是亏损的。我们把这段亏损时间叫‘市场培育期’”,因为医疗行业必须要有品牌效应,建立口碑,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

  另外,从宣传、营销到人员培训,连锁机构要花上高昂的“推广包装费”,而这类机构的进货成本通常也是最高的。有报道指出,鉴于环境和服务是一种无形资产,很难计算成本,这也成为了许多连锁机构抬高价格的底气和理由。

  而医师技术水平也是收费差异化的一大原因。

  除了机构类型,不同地域的口腔医疗行业收费也会根据当地消费水准出现浮动,比如一二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收费普遍会高一些。

  由此可见,谈到看牙贵不贵的问题,不同地区的患者在不同机构就诊,所付出的费用可能就会千差万别,就同一个项目来说,去连锁机构的花费会远远大于私立诊所。

  但有关执业人士表示,即便是连锁机构,“植一颗牙八万”也是“从没听说过!”。目前的水平,一线品牌的最高价位也就在两万左右。

  口腔医疗行业收费构成分析

  尽管双方各执一词,但从数据上看,口腔医疗行业的一些项目收费确实不低。有的老年人换上一口好牙,需要花费二三十万。这些收费都是如何构成的呢?

  借鉴网络流传的一张图,或许能对这种费用构成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虽然图中的价格比例在不同项目中会有所变动,但可以看出,患者需要支付的费用基本而言,就是各种有形成本+无形成本,包括设备、耗材成本以及医生的经验、技术、风险、劳动服务付出等诊疗成本。

  到底哪个环节推高了“牙价”?

  收费最高的牙科项目主要集中在烤瓷牙和种牙上。目前关于牙冠和牙植体耗材采购的进价范围,并没有十分确切的说法。但根据此前的一些媒体报道,以最贵的瑞典瓷牙冠为例,有义齿加工厂将其出厂价定为700元左右,而安装一颗这样的牙冠会达到7000到10000元上下,也有经销商爆料称,有的牙植体成本仅千元,嵌到患者嘴里后,会出现十倍差价。

  对此,有医院方如是表述:在牙冠项目上,最终呈现给患者的所谓“高价”中,有80%都来自材料费,医生的人工费最多只占两成,植牙项目也基本如此。不同的品牌,价格会区别很大。

  目前国内使用的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在原材料品质、加工质量等方面都比较过关的牌子尤其是一线品牌都来自国外,与国产品牌相比,进价非常昂贵。另外品牌之间也会有“品牌效应”,就像买服装,牌子越大,溢价越高。

  综合这些说法,80%来自材料费,而根据前文,进价才10%,另外70%的费用在哪里?真实情况究竟为何?难道牙科生意如此一本万利吗?

  对于这个问题,华商韬略在访问中得到了一种比较可靠和细致的解释。由于我国现行的牙科定价体系对医务人员劳动成本没有明晰的定价标准,所以,其实际价值会被迫通过口腔材料的加价来体现,这是高价的一个根源。那么,这个价值的转嫁如何体现呢?

  实际劳务成本高

  比如完成一次5千元的修复烤瓷,其中医生明确的劳务收费就是一千元左右的手术费,但除了手术,主治医生在护士和技工等多种人力的配合下,还需完成一系列“精打细磨”的流程,包括造模、牙体预备、取模、灌模等等,非常耗时耗力,而且若患者不满意,随时需要重新制作。总之,中间环节越多,成本自然越高。

  医生经验能力价值高

  口腔诊疗服务是一项独立操作性很强、职业风险较高的行业,治疗质量往往取决于口腔执业医师的经验、水平和能力,而这种能力价值也计算在治疗总成本中。

  因为含金量高,能够执业的口腔医师在国内执业医师总量占比中并不高,已成为稀缺资源,甚至有的民营医院会开出百万年薪挖走公立医院医师,这样的人力资源成本自然也会分摊到患者身上。

  多种辅助检查+患者就诊次数累计

  另外,在大多数公立医院,几千元诊费并不是一次性交完,患者也并非能一次性完成治疗。整个过程还牵涉了许多辅助成本,包括拍片、消炎、根管治疗等,而据介绍,与其他科目的检查相比,牙科的成本其实并不高,比如CT,牙科检查一次在260元左右,其他科目至少要300元以上,但往往患者做一个项目需根据自身口腔状况多次前往医院就医,有的时候甚至需要同时做四五个手术才能完成治疗,由此可见,这数千元的花费其实是一种综合费用,是患者多次就医治疗的一种累计。

  硬件大量依靠进口,成本昂贵

  而从辅助设备的角度来看,由于一直以来国内产业界对相关的牙科医疗设备研发、投资积极性不高,产品更新换代慢,所以国产的设备基本处于一种低水准的重复循环建设发展状态,与耗材一样,目前国内牙科所使用的消毒、麻醉和手术等所有高端器械80%以上都依赖进口,不少设备动辄上百万,硬件品质越高,收费自然相应越高。而且这些设备每天都处于超高频使用状态,计入的磨损成本也相当惊人。

  所以有医师表示,义齿出厂时只是未完成的医疗材料,安装到患者嘴里需要牙医的再次加工,人们只是关注到了治疗中所使用的部分材料成本,却忽略了执业医师实际的技术成本和服务成本,以及一系列治疗设备、器材的投入和折损等,才会将植牙等口腔医疗看作是“暴利行业”。

  观念落后导致病情发展严重,加大费用支出

  “烫个头发都舍得花上几百上千,人一辈子就一口牙,保健治疗花几千就喊贵。”这是牙科医生们普遍的心声,他们认为,从病患的角度来看,一直以来国人在保护牙齿的观念意识上太过落后,总秉持着一种“牙疼不是病”的想法,因此很少有人能够养成定期保健、定期检查牙齿的好习惯。

  往往是到了觉得不舒服、疼得无法忍受的时候才想起看牙医,而这时往往为时晚矣,因为很多牙病比如牙周炎的开始,都是无声无息的,这样一来便错过了*治疗时机,疾病已经发展到了下一步,需要的治疗过程和费用自然多出许多,如果及时预防及早治疗,花费就会小很多。

  有这样一组数据。“目前我国口腔病患病率高达97.6%,其中龋齿患病率为50%,全中国有25亿颗龋齿;牙周病的患病率高达80%以上;错颌畸形50%;65岁以上老年人人均缺牙11颗;需要专业干预而未经治疗的比重为94.5%。另外我国从未看过牙医的人超过60%,只有不到2%的居民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习惯。”这样的情况与美日等非常注重牙齿保健的国家相比,是非常严重的。

  报销难

  由于价格偏高的口腔修复等并不属于医保范围,而且目前国内口腔医保比例相当低,因此报销困难,这一切都给患者造成了看牙贵的印象。

  总的来说,我国口腔医疗产业的整体监管从采购到定价,尤其是公立医院,还是比较规范的。看牙虽贵,但价格还算有迹可循,而且与国外相比,所有项目价位基本都低于国际水平,比如在美国,拔牙的价格区间达到每颗480至2000元,因此很多旅居国外的人会因为价格问题不远万里回国治疗。

  医院乱象仍存

  但整体规范之上,有不少报道指出,国家对一些机构的管控上,仍有不到位之处,导致经营混乱、乱象百出,一些机构呈“野蛮式”增长,备受诟病。

  由于正常运行成本和利润之间没有界限,所以只要不断有患者造访,有些医疗机构就会自动把价位推向虚高。

  有的医院、尤其是只做单项种植的口腔医院,会受经济利益驱使,不顾患者实际情况,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要求患者进行植牙,而不为患者做修复保留原齿;有的则故意治标不治本,或者将病情夸大,以达到让患者多次花钱就诊的目的。

  有的地方牙冠制作使用非医用材料代替医用材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假牙实际材质与所称品牌不符,变相降低成本;还有爆料称,加工厂与医院之间存在“潜规则”,工厂会开出比实际价格高十几倍的高价发票给医院忽悠患者,以证其价格“合理性”……这一切,都给患者的健康和利益带来了莫大的伤害。

  口腔医疗行业的未来

  从每百万人口的牙医配备数量来看,中国每百万人口中只有100名左右的牙医,远远低于欧美发达或中等发达国家500-1000名的水平。牙科疾病发病率高、就诊率低的现状表明口腔医疗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间,国家开放政策鼓励口腔医疗民营化,以缓解公立医院压力,已有很多大型资本选择进入口腔医疗行业,拜博、约克牙医、牙齐齐等都完成了多轮融资,拜博等一些医疗集团已开始尝试通过资本打造牙科全产业链,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更大规模地启用数字医疗,以大幅提升效率……

  这样的局面势必将加大竞争,形成美国等国早已完成的“优胜劣汰”,有利于推动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与国产化,进而促进行业规范化,缩小价格差异。这样的趋势中,对于患者们来说,提高看病效率、效果,改善看病难、贵的局面,只是时间问题。

  文章转载自: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华商韬略授权。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