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胡祖六出生于湖南汨罗新塘,那里乡风淳朴,几百年深受“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船山文化影响,读书氛围甚浓,清末明初的左宗棠、郭松焘就是当地的杰出代表。
不过,在三年自然灾害出生的胡祖六最深的印象却是饥饿,与生俱来的饥饿。在那个连树皮都拿来熬粥喝的年代,吃个红薯就算打顿牙祭,更别说吃肉了,所以胡祖六从小就营养不良,身材单薄,到了10岁还不到一米五。
上学后又赶上文革,除了大字报还是大字报,在乡下的胡祖六除了放牛、捡柴火,整个5年小学、3年初中基本没有读过几天书。
本以为人生就此黯淡无光,没有想到1977年会恢复高考,结果胡祖六在1978年一举考上了洛阳工学院内燃机专业。
为什么胡祖六会选择洛工呢?有人说胡祖六当年高考超过重点线,可惜志愿没有报好,也有人说是洛工的招生老师慧眼识珠,提前下手抢到胡祖六。不管怎样,对于农家子弟的胡祖六来说,能够考上大学跳出农村就已经完成了父母的夙愿“吃上国家粮了。”
也许胡祖六到了洛阳才知道“中国*的大学不在洛阳,而在北京。”所以他从入学*天开始,就确定了下一个目标——清华大学力学系,那是胡祖六能够看得见的*的大学。
无从知道胡祖六是如何度过洛工那四年大学的。有一点可以肯定,胡祖六把其他同学用于看电影、花前月下的时间全用在了复习功课上,寒暑假也不放过。
结果1982年,胡祖六以总分*,五个单科*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力学系,也将“最牛毕业生”的称号留在了洛工,胡祖六也成为了文革后我国*批研究生。
在清华,胡祖六*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工程师。不过,1985年春天,一则消息引起了胡祖六的注意“教育部首次在全国高校内选派优秀毕业生赴美做访问学者,在哈佛学习宏观经济学”。
照理讲,经济学和力学相差十万八千里,不过胡祖六不这么想,因为他的数学功底相当扎实,他想尝试一下。于是胡祖六一猛子扎进了清华图书馆,半年后,胡祖六成为了*的一匹黑马。要知道,一同赴美的李稻葵、王一江、许成刚、钱颖一等哪个不是正儿八经清华、北大、社科院的经济学本科、经济学硕士?
不过,美国的教育培养体制有别于国内,采取的是“宽进严出”的模式,而且越往上读越难毕业,所谓“靠熬时间就能混出个博士”根本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哈佛之所以成为400年的哈佛,能够培养出33位诺贝尔奖和7位美国总统可不是浪得虚名的。本科5%的超低录取比率确保生源足够优秀,到了博士培养层面,一个班上10个博士,5年以后能够有5个拿到博士学位就相当不错了。
胡祖六首先面临的就是语言关。对于来自湖南乡下,从小接受“哑巴”英语训练的胡祖六来说,英语写作和阅读没有问题,但是听力与口语就不行了。
恰恰在美国经济学课堂,案例讨论、交流学术奇多。最要命的是很多老师还带有德克萨斯的南方口音,舌头大一点就算了,偏偏讲授宏观经济学的曼昆语速还极快,一分钟蹦出200多个单词,拥有地道伦敦英语的犹太同学听起来都费劲。*堂课下来,胡祖六只知道曼昆嘴巴一张一合了几万次,不知道他说些什么?
怎么办?胡祖六与老乡王一江一商量,第二天他就去找了三份兼职,“端盘子、收银、到养老院陪老人聊天”,全是练嘴皮子的活,整个周末嘴巴就没有停过。三个月之后,胡祖六英语听力与口语突飞猛进,就能够用当地俚语与房东老太太交流了。
等他语言过关了,却发现曼昆说的那些“不可能三角”、“科斯*、第二、第三定理”、“贝叶斯—纳什均衡”等等还是跟听天书一样。也难怪,在国内学的都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班出身的李稻葵都要反应半天,别说半路出家的胡祖六。
那个时候,胡祖六的数学功底发挥了作用“推导经济学模型不是事”,而胡祖六身上又有典型的湖南人的个性“吃的苦、霸得蛮”,他决心啃下硬骨头。
整个博士一年级,胡祖六详细研读“国富论”、“就业利息货币通论”、“赋税原理”等经典,广泛阅读马歇尔、萨缪尔森、费雪、布坎南等大师的著作,尤其马歇尔的经济学读了四五遍。胡祖六经常在通宵教室学到凌晨两三点,一天睡三四个小时,所以有人说在哈佛是拼智力的话,*是骗人的,首先体力要过关,否则根本顶不住啊!
一年以后,胡祖六顺利拿到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后他选择了萨莫斯教授继续攻读经济学博士。
萨默斯是谁?他是一位行动型的经济学家,给胡祖六上*堂宏观经济学就提到“经济学不同于数学,需要一种直觉,靠经验的累积,你越是参与现实中的各种思考和讨论,你的悟性会越好。”
当时,他虽然是哈佛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不过也就是哈佛2200多位博导中的一人。也不知是萨默斯带胡祖六粘上东方大国的国运,还是他本来就时来运转,反正等萨默斯前脚把胡祖六的博士论文答辩后,后脚就离开了哈佛,先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6年出任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部长。此后,再担任了7年的哈佛校长。
当然,萨默斯临走之前把年仅28岁的胡祖六推荐给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君是我最为得意的中国弟子,日后前途不限限量”。
为什么萨默斯没有推荐胡祖六到高校当教授呢?有一种说法是胡祖六当时不想在美国久居,也不羡慕美国护照,而留在高校没有三五年是不可能干出过名堂的。
有了老萨的推荐就进了保险箱?对不起,世行不吃这一套,经济学家招聘相当严格。世行人事局所要做得工作就是从1500-2000名学霸中挑选出20-40名“战斗机”,而学霸的门槛是34岁以下,全球排名前30位的名校应届博士,确保“关键时候不能掉链子,做得了分析,搞得出模型。”
还有一项附加条件,就是身体要好。为什么还有什么一条呢?因为世行培养一个经济学家周期为三年,*年在一个国家呆一年,第二年就要在188个成员国之间来回穿梭。很多时候,上午在伦敦与英国央行讨论英镑的汇率,下午则出现在日内瓦,与埃塞俄比亚商务部援外司详细了解扶贫贷款的项目可行性。
此后,年轻的胡祖六先后在亚太局、财政事务局和研究局工作,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公共财政、国际贸易与金融理论等。
胡祖六不仅琢磨如何帮助老挝、柬埔寨等落后国家走出经济的泥潭,更为重要的是在1993-1995年期间,他参与了IMF、世界银行与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磋商,包括评估论证、政策咨询、技术援助和人员的培训工作。可以说,在世行的5年,胡祖六的业务能力与人脉在快速提高,同时他也迅速积累了自己的口碑。
1996年,机会再一次来临。那年,达沃斯经济论坛的主席施瓦布找到哈佛国际研究中心的萨克斯“麻烦老兄推荐一位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的经济学家。”萨克斯*个就想到胡祖六。
此后的半年,胡祖六和萨克斯、“竞争战略之父”波特一起搞出了一份《全球竞争力报告》。报告中采用大量数据分析比较,并首次采用实证研究模型,客观分析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第三次世界国家的经济状况,尤其对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宏观经济措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外汇制度改革进行了详细解读。在日内瓦,胡祖六*次站在镁光灯下,收获了世界性的赞誉。
众多粉丝中,高盛的CEO乔恩科赞动起了心思“必须把此人挖过来!”因为作为华尔街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投资银行领军人,乔恩科赞早就对亚太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垂涎三尺,只不过一直没有等到合适的时机。
当时,高盛需要一名既有经济学功底又对东方资本市场了解的经济学家担任亚太区负责人,而胡祖六也急于回国“欧洲太寂静,亚洲风景独好”,而李稻葵、钱颖一等哈佛同学已经把清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搞得风生水起。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1997年初,胡祖六担任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不久又被任命为投行部的联席主管。当时尽管高盛的高层判断“中国将在未来10年内成长为高盛集团的主要利润增长点”。但是,现实是中国业务几乎为零。在欧美经济缓慢复苏并继续下滑的背景下,乔恩科赞把宝押在了年轻的胡祖六身上。
不过,还没等胡祖六喘口气,1997年夏天就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7月2日一天泰铢就暴跌17%,此后一个月狂贬30%,韩国、台湾等四小龙经济出现罕见的负增长,索罗斯乘机图屯兵500多亿美元,试图搞垮香港联系汇率,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更是预言“中国难逃此劫”,大家把目光投向年轻的胡祖六。
胡祖六耐心收集了大量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用实证研究模型来定量评估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外资流入、国内消费、投资与物价等诸方面的影响,最后的结论是“人民币不会贬值”。
要知道,在2008年底纽约召开的国际宏观经济发展论坛上,克鲁格曼、萨克斯等学术权威压倒性的看空中国,就连一向对中国非常友好的斯蒂格利茨也在怀疑中国能否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此后,你知道的,香港联系汇率顶住了,人民币汇率顶住了,胡祖六赢得了开门红!
1999年4月,我国时任总理到美国与克林顿政府进行战略对话。就在双方就中国加入WTO等问题达成全面协议后,克林顿却迟迟没有签字。
胡祖六一听,立刻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200多年前,英国公使向清乾隆提出了通商要求被拒绝,清朝由此失去了一次重大机遇,而今天历史倒过来了。”据说胡祖六正是凭借那篇文章进入了我国高层的视野。
到了2000年,国际形势风云突变,美国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破裂,我国却随着加入WTO走出了通货紧缩,于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抛出“中国威胁论”。胡祖六又组织一个课题组详细研究了3个月,写出3篇分量极重的报告和2篇论文,并把核心观点在世界权威的《政治经济评论》发表。
胡祖六的导师,已是担任哈佛校长的萨默斯称赞弟子的报告“澄清了无知和混淆,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中国的崛起”,斯坦福的麦金农教授更是认为是他读过的“最高水平的投资银行研究报告”。
后来报告及有关文章汇集成书出版,书名叫《关于中国与世界的五大神话》,引语*句话就是"真相总是杂乱无章、支离破碎、漫无目的、乏味的……真相永远不会有趣,因此我们需要艺术。”亚马逊3个月内就卖断货。
关键时候顶住了,随后自然一马平川。此后,高盛相继获得中国电信、中石油、中国银行、中国网通、南方航空甚至财政部的主权债等大单子,几乎所有的国字头都成为了高盛的客户。尤其是2006年1月27日高盛投资工商银行25.8亿美元,占6.05%的股份,那笔投资给高盛带来滚滚财源。
此外,高盛也做了很多并购的财务顾问,如中石油到印尼去收购油气田,日产汽车跟东风的合作,奔驰跟北京福田汽车的合资等等均由高盛操刀。
当时,高盛全球业务一片惨淡,但中国业务却是高歌猛进。尤其是在2004年12月2日至12月8日7天时间,胡祖六领导的高盛更是达到了*,一下子完成了3件大事。
首先是12月2日高盛高华证券获得批准。那是高盛在全球的第三家,我国第五家合资证券公司。
时间要追溯到2003年1月,鲍尔森对胡祖六面授机宜“中国一直对高盛具有战略意义,尽快需要找一家合作伙伴共建中国*的投资银行。”
于是,胡祖六马不停蹄起草方案,3个月后的4月5日他赶到纽约百老汇大街85 号,把方案放到了纽约鲍尔森的办公桌上,包括拟邀的管理团队、合资对象,鲍尔森只说了两个字“靠谱!”
随后,鲍尔森冒着感染SARS的风险,5月份来到北京。得到北京有关方面首肯后,一切确实就靠谱了。随后的出资、法律和公司架构一路绿灯。此后高盛高华证券的成立开了很多先河,它突破了外资投行持有股份不得超过三分之一的准入制度。
同时10月26日获批,仅仅过了一个月零6天,12月2日,高盛高华证券即获准组建,注册资本金为10.72亿元人民币,这在我国证券监管历史上*。
第二是12月8日,联想并购IBM公司的PC部门的17.5亿美元一锤定音。那是长达13个月的漫长谈判,即使对于高盛来说,该并购案中涉及估值测算、品牌使用权、产业链整合、财务融资等复杂的环节,所有的局中人都揪着一把汗。
其中最紧张的不是联想的柳总和杨总,而是高盛的陈林正、刘二飞以及胡祖六。“整整一年时间,吃饭睡觉呼吸都与联想并购连在一起。”从11月18日到12月8日,整整20天,并购团队开始全球模式,*站是香港,第二站是纽约,第三站是欧洲,他们与上百个投资者、监管部门,以及遍布全球几万员工会面,解释交易的每一个疑问。
最后是12月9日,中兴通讯在香港股市成功登陆,募资3.98亿港币。要知道,中兴通讯当时首开A +H上市的先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新老股东的利益,如何沟通两地不同的监管政策和会计准则。举个例子,在计算收入和利润时候,内地采取的是不计应收账款,而香港包括应收账款。
前面两次都失败了,第三次是“不允许再失败的历程。”高盛团队的高招是“采用应收账款计收入,同时增加呆坏账拨备”。否则,投入的几千万尽调费用全部打了水漂。吉人自有天像,最后终于跨越A股和H股市场的鸿沟。
胡祖六在高盛的十年留下了无数个*,如*家获准交易B股的外国证券公司,*次成功使通信、航空、金融以及石化行业踏上海外发行之路,*个三次担任中国主权债券发行和承销的外国证券公司,*个组建合资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中国不良资产的外资金融机构。
尽管百年高盛从来不突出个人的文化,而是强调团队意识,而且当时除了胡祖六之外,高盛中国上面还有一位方总。不过,作为投行部的老大,胡祖六的功劳鲍尔森看在眼里,胡祖六自然跻身高盛合伙人之列,并于2008年被任命为高盛大中华区主席。
不过,声誉鹊起的同时,胡祖六也背负众多骂名。尤其是2001年那场中国股市泡沫的大辩论中,胡祖六被人误读为外国投行代言,做空中国,并言辞凿凿说“胡祖六提到1000多家上市公司只有12家值得投资”,搞得胡祖六有口难辩。甚至有人给他扣上外资对华经济侵略的代理人的称号“与既得利益集团勾结”、“瓜分中国垄断利润”等等。
当时诸多消息传来,尤其是2010年3月,有消息称,胡祖六拟任央行副行长,负责外汇管理工作。
也许是高处不胜寒,也许是触碰到了职场的天花板,2010年3月,47岁的胡祖六宣布离开高盛,并和廉洁等人于2011年3月创立了春华资本,正式从事私募股权投资,首期募集资金超过20亿美元。
不过与高盛时期的高调相比,胡祖六在春华资本非常低调,投资项目也不多,5年之内项目屈指可数,公开披露信息只有康鹏化学、迅雷中国、心连心化肥等几个项目。不过有新闻称,春华资本在阿里巴巴2014年那场1700亿巨额融资之前买了一些股份。
有人开始说风凉话“胡祖六是一个好的经济学家,不过其组建的团队没有投资管理的能力。”
2015年10月,胡祖六终于再一次走到了台前。拥有超过7200家店,独立运营肯德基、必胜客等5个品牌的百胜分拆为百胜中国和百胜餐饮集团两家独立上市公司,胡祖六出任百胜中国非执行董事长。
2016年9月2日,百胜中国宣布“春华资本联手蚂蚁金服共同向百胜中国投4 .6亿美元,成为战略投资者”。与互联网*大佬联手,让人遐想连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许,属于胡祖六博士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21317起
融资事件
4875.61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99家
企业
3227家
涉及机构
520起
上市事件
290.52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