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乐视体育辞职“余震”,恐将倾覆整个乐视帝国

乐视体育作为互联网体育行业“置地有坑”的大声量平台,若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必然会引起资本界对于乐视“生态”以及资金运作的质疑,进而降低投资热情,对于现如今负债率超过60%,急需通过融资“救市”的整个乐视集团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盲目扩张、预算收窄,KPI压身,“走”可能是乐视高管的“*解”。

  近日据相关人士透露,乐视体育总裁张志勇、COO于航将于近期离职,目前张志勇已向管理层递交辞呈,完成工作交接后预计将于3月份离开,于航也在同期提出离职申请。

  消息曝出后,乐视体育方面立即作出“官方回应”,称对高管离职并不知情。

  虽然信息并未被官方认可,但以乐视通常不到最后一刻不承认的态度,“人事变动”得可能性很高。

  更何况,从目前乐视体育艰难的状况来看,这次高管出走,很可能是继2016年年底乐视体育因资金链紧张,造成内部业务以及人事的巨大震荡之后的“余震”。

  “蒙眼狂奔”的2016

  对于乐视来说,2016年虽然过得风风火火。靠着一套自创的“生态”理论,成功俘获了众多投资人的“芳心”。

  旗下的乐视体育自然“吸金”能力也不落于下风,去年3月,乐视CEO贾跃亭宣布乐视体育完成了80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估值210亿元左右。

  拿到了投资人的钱,乐视体育便义无反顾地将这些钱投入到自己的“生态”大坑中。

  虽然做到了“专款专用”,但急于展现大家风范的乐视体育,每一笔花销不仅力求“置地有声”,还要求手笔够大,给地板(指行业)“砸”出个坑来。

  作为互联网体育视频平台,首先就要“大手笔”买直播资源。

  1月3日,乐视体育3亿元收购章鱼TV;

  1月4日,乐视体育宣布以21亿 “赞助(冠名)+入股”北京国安,从此北京国安更名为“北京国安乐视”队。

  2月23日,乐视体育与体奥动力以27亿获得中超联赛2016和2017两个赛季的*新媒体转播版权。

  除此之外,乐视体育还斥资4亿购买了香港英超三年*赛事版权,并与MLB(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盟)建立全面战略合作。

  根据乐视体育官方描述,在內容平台上已经拥有310项全球*赛事版权,其中72%是*。

  为了制造声量,让每一笔钱都“置地有坑”,乐视体育没少花冤枉钱:以中超的*转播权为例,2015年中超转播权为4亿元,而到了2016-2017年的转播权被体奥动力20亿买走,转手27亿卖给乐视体育,赚了7个亿。

  除了直播资源,乐视体育也不忘拉来行业内的明星大咖加盟。观众认脸,明星的加入给公司撑了门面;业内刷脸,大咖在行业内积累的人脉资源也便于乐视体育日后拓宽业务。知名主持人刘禹锡、总裁张志勇都是在去年加盟乐视体育的。

  有了钱的乐视体育,还打起了智能硬件的算盘。继2015年发布了智能自行车“鵟”之后,2016年11月还发布了Liveman直播生态家族。包含了Liveman直播软件、直播相机、运动相机、云台、无人机、直播终端共7款设备。

  大量的体育直播源,给乐视视频平台带来了海量的运动爱好者,为此乐视还推出了独立于现有的乐视影视会员的“乐视超级体育会员”,一方面培养用户黏性,另一方面可以抵消一些大手笔购买版权产生的支出。

  纵然融资能力高超、会员制度初现规模,但如此疯狂“砸”钱招人、买资源。然而在业内“明眼人”看来,这无非是打肿脸充胖子的“资本圈玩法”:蒙眼狂奔的背后,造成的是乐视整体资金链的紧绷,各个公司间资金难以自给自足,更别提“救济”兄弟公司了。可以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乐视集团整体的“崩盘”。

  然而乐视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

  2016年11月,乐视被媒体披露了拖欠供应商货款的丑闻,乐视涉及拖欠货款的业务包括乐视手机、乐视汽车等,乐视体育也位列其中。

  “亲兄弟明算账”,不仅部分供应商拒绝继续为乐视供货,乐视体育昔日的“合作伙伴”也因为钱的问题发难起来。

  2016年12月,英超在中国内地的版权方新英体育宣称:“如果乐视体育不能如期交付英超2016-2017赛季版权的3000万美元尾款,乐视体育的英超信号将在12月26日被掐断。”最终,乐视体育通过支付部分尾款,暂时“拖延”了尾款付款截止日期,才避免了信号被掐断的惨剧。
  乐视体育与国安的合作也并不顺利,截止2016年底,用以冠名的1亿元人民币仅支付了5000万元,而剩下谈到用来建设球队的20亿元更是一毛不拔。被当作乐视拿“21亿”当幌子,被耍了一圈国安队与乐视体育分道扬镳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关于中超的独播权,由于的乐视进入2017年后,仍未结清2016年度独播所应支付的13.5亿元的天价独播费用,为了缓解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不得不放弃中超的独播权。

  面临“钱荒”的乐视不仅在购买直播资源上缩手缩脚,还采取了更为激进的“节流”策略——裁员。

  2016年底,乐视体育内部已决定整体裁员,幅度将达到20%。其中受到影响*的智能硬件部门的裁员幅度将达到50%,也就是说刚刚发布Liveman直播生态家族既是该系列产品的*场发布会,同时很可能也是最后一场。

  在“钱荒、节流、裁员”一系列问题的背后,乐视体育的部分高管逐渐丧失信心,引发了乐视体育管理层的*次“震荡”。

  这次“震荡”中辞职的高管一共有5位:

  程益中:前南方都市报总编、乐视体育香港公司CEO;
  敖铭:前新浪体育总监、加油中国CEO、乐视体育总编辑;
  沈威:前新浪销售总经理、乐视体育生态商业副总裁;
  邱志伟:前NBA副总裁、乐视体育赛事副总裁;
  谢楠:前央视未来广告公司高管、乐视体育公司广告销售的副总裁。

  “无米之炊”的2017

  到了2017年,虽然年初乐视获得了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150亿的“救命钱”,但资金链的紧张状况依然没有好转。

  据获悉,乐视体育在2017年削减了版权采购的成本预算,在目前的现金流下,乐视体育在未来恐难有资金实力进行大规模的版权采购。

  预算大幅缩水,但KPI指标依旧保持不变,面对这种“让马儿跑还不给吃草”的抠门公司提出的无解难题,换谁都会选择辞职。

  于是,乐视管理层的“余震”接踵而来。

  此次传闻离职的COO于航在乐视体育中,主要负责的业务就是各种直播内容的“买买买”。如今乐视整体产业链吃紧,使其业务拓展颇受约束,但乐视方面想解“钱荒”就必然需要继续保持增长与声量,吸引投资人的目光。

  而乐视体育总裁张志勇本身一直在运作着自己的创业项目“必迈体育”,早有退意,加上新一年KPI压身,离职也是迟早的事。

  推倒“乐视帝国”的*块骨牌

  虽然互联网体育直播是一件需要将营收不断投入到购买更多版权之中的“投入高、收益低、回报慢”的一项业务。但对于以视频为核心业务的乐视来说,体育赛事直播的“独播权”可以说是乐视无法放弃的“肥肉”。

  毕竟对于视频平台来说,视频内容的时长其实和平时购买手机电脑时的“跑分”差不多,看着数字喜人,最终决定选择哪个平台的,还是谁家有观众想看的内容。

  互联网体育赛事转播对于体育爱好者来说,恰巧正是他们的刚需。如果可以独占某项重大赛事的*转播权(包括有线电视和新媒体转播),对于平台用户导流效果就会凸显。

  乐视体育在削减版权采购预算,意味着在2017年,乐视对于赛事直播内容的购买,尤其是*内容的购买就会变得十分拮据,为其他体育视频平台以较低价格拿到赛事转播权提供了可能,从而导致丧失了“独播权”优势。

  如果乐视完全放弃对于乐视体育的投入,无异于变相地放弃会员,这对于会员订阅收入超过50%的乐视体育更无“回天之力”。

  想一想,乐视体育作为互联网体育行业“置地有坑”的大声量平台,若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必然会引起资本界对于乐视“生态”以及资金运作的质疑,进而降低投资热情,对于现如今负债率超过60%,急需通过融资“救市”的整个乐视集团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乐视体育”一旦倒下,很可能会成为推倒“乐视生态帝国”的*块多米诺骨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互联网头条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体育运动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