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圆通快递北京花园桥站点倒闭”的消息在网络上炸开了锅,各种关于圆通快递的舆论甚嚣尘上。
快递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所有传统已经丢给过去,一切混沌又逐渐清晰。快递公司之间的战争是一场明争暗夺的斗法。
战场风云卷动,总有人会被推上风口浪尖。这一次,是圆通。
电商之争
喻渭蛟从来都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虽然出生在江南水乡,但他追求的是帝王般的所向披靡。
当他于2000年成立圆通速递时,*风范就已开始显山露水,“地球是圆的,我的快递公司要通往全球,让地球人都成为圆通速递的客户。”
从率先提出7天工作全年无休的概念,到把异地派送费降到每单12元,并率先入驻淘宝派送平台,喻渭蛟使出的每一招都击中快递行业的要害。
圆通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可谓蛟龙得水,进入爆发增长期的电商行业令人瞠目结舌,圆通搭上了电商快车。至今,圆通70%以上的业务都来自淘宝。
彼时,快递“桐庐帮”按捺不住了,虽然平日里申通、中通和韵达是同行对手,但私底下依旧是一家人。对他们来说,喻渭蛟就好比门外的“野蛮人”。
申通作为老大哥,自然要起领导作用。申通董事长陈德军把中通和韵达董事长赖梅松及聂腾云召集起来,决定一起进入淘宝派送平台。
随着各个快递企业争相进入电商件市场,快递单件价格进一步从每件12元降到8元。电商件的战场枪声四起,烟硝弥漫。
赖梅松和聂腾云并不甘心一直跟在申通之后,为了做大业绩,2013年中通和韵达纷纷引进战略投资,主动挑起新一轮价格战,打出“10元3票”“1000元包仓”等“割肉价”。
然而价格混战带来的不仅是服务质量的良莠不齐,更甚的是快递企业年利润开始持续下滑。表面上,快递公司的业绩看似成倍增长,背后却是被逼无奈的辛酸。电商为了降低成本,联手议价。快递公司如果不接受低价的话,只能接受出局的命运。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快递行业毛利率已从2007年约30%的水平,下滑到目前5%-10%的水平。
快递企业并不甘心充当跑腿的角色,开始从价格对战转为抱团取暖。快递行业*场战火就此平息。
空中激战
蛰伏在广东的王卫,一直在暗地里观察着“通达系”的一举一动。
1993年至2003年的10年间,王卫及其创立的顺丰看似偏安一隅,实则跑马圈地。当时,行驶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货车有70%都是属于顺丰的业务。香港回归时,海关甚至婉拒了国企中铁的请求,唯独青睐顺丰。
当“通达系”激战正酣时,王卫的空中布局正在悄然进行。
2003年,非典时期成了顺丰走向全国的发展契机。疫情期间,航空运价大跌,顺丰顺势与扬子江快运签下包机5架的协议,*个将民营快递业带上天空,为其“快”奠定了江湖地位。
飞机冲天,似乎是一个隐喻,顺丰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到2010年,顺丰的利润额达到了130亿元,仅次于中国邮政,占据全国18%的市场比例。
之后的5年,王卫更是展露出冒险家的气质,一方面在全国快速布局网点,另一方面开始多元化布局,进军020、金融和电商企业服务等领域。至2015年,顺丰全年经营收入达473亿元,是圆通的4倍,申通的6倍。王卫一手缔造的顺丰帝国俨然已成为行业老大。
江湖地位受到挑战的喻渭蛟终于按奈不住,他放言:“圆通和顺丰之间必有一争!”这场竞争来势迅猛,战火迅速蔓延至整个中国快递市场。
2015年9月,喻渭蛟远赴西雅图,与美国波音民机集团公司签订全球协议,订购15架飞机。喻渭蛟宣称,未来3年内,圆通将实现15架自有飞机、76个机场间互飞、1000余吨日运量的目标。
此前,圆通基本上是通过包机和腹舱的方式进行运输,但这种方式时效性差。随着电商的发展,快递数量急速增加,包机与腹舱已经无法满足其运输需求。
随后不到半年,喻渭蛟再次增购8架飞机。此次购买,圆通自有货机总数达到23架,与顺丰已启用的自有全货机数量相同。
虽然圆通已投入运营的货机只有3架,在实力上还不足与顺丰抗衡,但“通达系”快递公司逐渐拥有自己的航空公司,这表明今后快递公司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包括航空货运领域在内的市场也将加速分化。
螃蟹斗法
王卫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低调的广东青年,面对“通达系”的空中挑战,他在陆地上使出一招“天龙八部”的打法,再一次将对手甩在了身后。
2016年9月,阳澄湖大闸蟹开捕节拉开序幕,这些大闸蟹近七成是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素来以“快”著称的顺丰自然抢占了大闸蟹运输的先机,市场上一直有“十蟹九顺丰”的说法。
早在7月,顺丰就发布了《大闸蟹寄递行业解决方案》,推出了“天龙八部”打法,分为“物流+3”和“5部物流保障”。前者以物流+销售、物流+推广和物流+金融的形式,从多方面帮助商户,实现互利共赢;后者则从包装、收件、中转、派件和售后5个环节保障大闸蟹的寄递。
仅大闸蟹项目,顺丰的收入就超过2.6亿元,快件量达800万件。面对如此可观的市场利润,“通达系”一直都跃跃欲试,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未能分得一杯羹。
喻渭蛟却并不打算将眼前触手可及的肥肉全部留给王卫一人。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圆通将进军冷链市场。
9月初,圆通正式启动“2016大闸蟹项目”,开设7条冷链专线,覆盖全国13个外围省份。时效方面,在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市实现当日达,上海全境及江苏、浙江、安徽省所有地级市核心区域可实现次日达;湖北、山东、北京、广东和四川等13个省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隔日达。
左右互搏中,难以看出谁更高明,往往是一团乱影,然而砰砰数声后,已有人被扔出阵外。
虽然圆通冷链已经启动,但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运输技术,仍然与顺丰有着明显的差距。顺丰速运在时效、品牌、IT系统和冷链等方面的核心优势使其在商户和用户端均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圆通冷链要超越顺丰冷运仍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IPO后的新战场
2016年,快递行业进入资本江湖时代。
过去10年,快递业伴随着电商一起壮大,如今,在电商压价的逼迫下,快递企业利润持续下降,由此引发的则是如何提高快递员的收入和待遇问题。因此,不管是“圆通快递北京花园桥站点倒闭”,还是“快递小哥跳槽送外卖”,这些行业惨象背后,实际上要探讨的则是如何寻找新的模式。
借壳则成为新的突破口,也是进入资本市场最快的一条路径。
早在2015年末,申通便拉开了快递业借壳上市的序幕。陈德军多次与艾迪西接洽,商谈并购重组事宜。
世事难料,本来剑指“*股”的申通,却被喻渭蛟超了车。圆通凭借6个月零12天的速度,抢先一步,于10月20日完成上市,成为中国“快递*股”。
此时的王卫开始焦灼起来。此前多元化的涉足,使得顺丰看起来成为了一个涵盖四大业务板块的帝国,但也夹杂着一丝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