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17大猜想:微信小程序会虎头蛇尾惨淡收局吗?

承载着“打破社交边界的想象力”的重任,小程序未“出世”就吸引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的目光,但它接下来的表现并不如想象中美好,备受瞩目的小程序会虎头蛇尾惨淡收局吗?

  10年前,2017年1月9日,乔布斯在旧金山莫斯康展览中心发布了*代iPhone。作为项目主管之一的汤尼·费戴尔后来回忆,这项开发的挑战性几乎能够和“人类首次登月”媲美。

  10年后,2017年1月9日,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张小龙为微信正式上线了举世瞩目的“小程序”。凌晨时分刚过,“小程序”就在瞬间占领了所有互联网首页;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家科技媒体的“小程序”体验群就建到了第二十个编号,举目整个中国互联网,没有任何产品的“势能”能够与其比肩。

  对于微信而言,“小程序”意味着打破社交边界的想象力。而所有的约束条件,比如模糊搜索的限制,或者禁止朋友圈的分享,都是为了不对现有秩序造成过于强烈的冲击,这更让公众对小程序充满了期待。

  但反过来说,“小程序”天生无法获得“润物细无声”的待遇,反而不是一件百分之百的好事。事实也确实如此,小程序接下来表现的并不如想象中美好。大家开始有了疑问,小程序会虎头蛇尾惨淡收局吗?

  被寄予厚望的小程序

  

  张小龙在2017年的微信公开课PRO版上一直在强调小程序是定位于线下的一个产品。在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举了两个小程序的例子:在汽车站,扫一下汽车站的二维码就可以购买车票,而不需要排长队;在餐厅,扫一下餐桌上的点餐二维码就可以直接下单,而不需要等待忙碌的服务员。

  那么,什么是小程序?简单说,小程序就是通过二维码连接人与任何物理世界的纽带。

  而在此之前,微信已经为小程序作了*的准备。经过几年的积累,微信早已是一个集社交、咨询、搜索、服务为一体的生态系统,而服务更多的是垂直的、细分的、非标准的,如果有一个产品能够让所有的服务都接入进来,在这个产品上能够将服务与人直接连接,那显然是价值巨大的。

  被寄予厚望的小程序出现了。

  和浏览器思维的微信公众平台沦为订阅分发的传播通道不同,“小程序”的本质近乎于“游轮上的泳池”,相比陌生而疏离的海洋,这个人造容器的范式更加体贴和规整,舒适程度也远远高于纵身跃入深浅难知的海面。

  从互联网发展的路径来看,从Windows的软件帝国到App Store的应用分发再到“小程序”的万物连接,就像地图缩放尺寸逐渐增进,格式愈加清晰,管理也愈加直接。

  实际上,和“小程序”接近的产品构想并非从未出现,无论是百度的轻应用还是移动浏览器的开放平台,都在局部呈现出流量入口的建寨雄心,只是在“目的性中制造无目的”远比在“无目的中制造目的性”来得艰难,唯有承载社会关系的中心应用最为适合接入即插即用的开关,用来灵活填补用户的海量需求。

  在过去两年,Facebook相继推出“Instant Articles”和“Instant Games”两项功能,前者是对媒体机构截流,赋予内容的原生性,后者是将轻度游戏集成在对话窗口中,支持异步互动,显而易见,在用户规模就快抵达上限的时刻,中美两大社交巨头的决断是不谋而合的:缩短路径,取代路径,创造路径,最终成为只有吞食而无吐出的黑洞星系。

  尽管由于过于配合腾讯以一己之力成功普及的扫码仪式,使“小程序”的过渡色彩相当浓厚,尤其是当语音交互(及其背后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争取下一代计算平台的微妙时刻,绕开“对话即服务”的通用规则,继续依赖物理摄像头和二维码的组合,似乎有些不够优雅和简洁。

  但是,这不影响微信和它的“小程序”是中国互联网的港口里出发最远的一支舰队,它是在真正做着探险和创造的事业,没有循规蹈矩的懒惰,没有复制粘贴的麻木,也没有急功近利的狼狈,配得上它所得到的尊敬和溢美。

  为何遭遇卡壳?

  但小程序表现的并不如想象中美好。

  最早小程序被提出的时候,就有观点认为微信的小程序将会成为“APP杀手”,在出现之初就可以和APP瓜分天下。

  但是从目前来看,这种论调还为时过早。很多用户在体验了小程序之后,又默默地将自己删除的APP安装了回来。

  从用户的体验来看,目前小程序大多数只不过是已有APP的简化版。在实现短小精悍之优势的时候,难免带来功能不足、体验差的问题;而且从小程序的布局来看,更适合作为一种配合线下使用的应用场景功能而非主要的应用集合。

  比如,京东购物的小程序,在添加之后,点进去发现只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搜索商品,一个是我的订单;而在腾讯视频上,看视频的时候无法聊天,如果腾讯视频内置在微信里,每次回消息都必须退回聊天页面,用户体验的确不好;今日头条lite里只看能看到系统推送的内容,没有分类和筛选,无法搜索,也不能评论和订阅,更不能分享到朋友圈。

  其实本身就比较强势的APP对小程序一定是充满敌意的。这种敌意来源于用户对微信的入口依赖过强,直接影响了自己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构建的现有APP入口。

  从使用效果上来说,微信的小程序也不一定有原生的APP好。对于已经有着成熟运营开发能力的APP公司和团队来说,为什么要额外的去花费时间和经历去开发小程序呢?

  因为你的对手们可能正在做。腾讯2016年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已达8.06亿。巨大的用户群体意味着巨大的需求。对于那些从事“互联网+”的创业者来说,能够搭上微信的顺风车,那*是梦寐以求的,没有人不希望在其中分一杯羹。

  但如果APP完全依赖小程序,就会被动绑在微信这个平台上,对于一些已经成熟的平台来说,将自己的身家绑在微信上是否值得?还是个未知之数。

  从线下支付的角度看,这两年来,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扫码支付大面积推广,凭借二维码这一超级入口,正式杀入觊觎已久的传统银行卡收单市场。

  小程序最关键的是通过小程序进一步强化微信在支付领域的地位。小程序上大量的生活服务类应用都是需要付费的,那么在微信小程序这个入口进入,进行最后的支付环节的时候,选择微信支付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但是,小程序一直倡导“用完即走”的产品理念,大多数的开发者都盛赞张小龙此理念对用户体验的提升,但对于大多数商业团体来说,产品对用户没有粘度用完即走是毁灭性的,那么此时就商户的对小程序的认可度成了一个问题。

  微信服务号因为能够获得用户,并且能够进行维护和导流,所以商户非常热爱,而小程序不得不思考的是,它能为商户带来什么?

  小程序是去中心化的,二维码贴纸可以在商户的任何地方贴上,未来支持“附近的小程序”之后,用户对服务的获取将会更加便捷,在获取服务的同时完成支付,使得支付也是“去中心化”的。

  但小程序面对的是“中心化”的支付业态。目前,整个支付行业都在转型,正从“用完即走”向用服务和产品黏住用户过渡,支付机构都在思考如何为商户提供给多的服务,从而获得更多赢利点。所以从产品理念上来说,小程序与支付的发展需求也是格格不入的。

  小程序能解决什么问题?

  小程序推出一周后,罗振宇的一条信息就刷了头条:“我们决定不做了,我们知道小程序是什么了,哈哈,但是不能说。”而后,用户发现越来越多的小程序停止了更新。

  总结小程序从面世到遇冷的不到一个月来的遭遇,其实是需要考虑能解决什么问题:

  1.小程序能解决什么痛点?

  我们对小程序的*个期望,就是不占内存。而目前,手机市场正往2个方向迅猛发展:一个硬件高度发达,一个APP轻量化。如今的手机市场,街机的准入门槛都已经达到32G,用户越来越不用担心内存容量的问题;常规APP的大小通常在30M左右甚至更小,根本无需担心内存不够。

  而关于使用方便,小程序也不够简洁,一个是需要重复扫描二维码,一个是手机输入关键词搜索,小程序并不支持模糊搜索。 

  2.小程序如何直达现场,效果又如何?

  小程序最终的效果肯定不是简化版的app,但需要更有创意的玩法。目前内测做好的小程序都是提前让大的app公司做的,所以他们肯定都是简化的已有app的特点。

  好的小程序是基于场景的,通过扫二维码来实现用完即走的功能。小程序的用途不是打通,而是直达。可以把原来复杂的、深层级的应用,直达现场。

  3.有多少独立的APP愿意开发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能否取得成功也取决于有多少独立的APP愿意开发小程序。得益于小程序的群分享功能,一些反应迅速的公司的小程序,上线之初便广泛地为人所知,其中不乏京东、滴滴、今日头条、美团、豆瓣、机票管家等知名互联网企业。但24家阿里系企业的相关关键词,只有滴滴推出了相应小程序,其他全部与小程序无缘。

  根据张小龙对于微信小程序的描述,小程序更多地应该承担链接线下传统业务场景的功能,很多甚至都是街边小店,而就目前来看,微信小程序的开发还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有一定的门槛,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一种流行的程度,由于没有达到一定的基数,因此也可以合理推断,短时间内很难产生出一些有创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小程序。

  结语:小程序会虎头蛇尾吗?

  无论是VR或AR,还是人工智能或物联网,无人否认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但不管是哪一种主导,都将出现新的秩序与交互方式。而微信及腾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受益者,便会受到趋势变更*的冲击。微信以至于腾讯都需要寻求一个新的支撑点,而小程序或许就是张小龙求变的起始。

  当工具应用都在追求转型服务方向,张小龙却总是替微信赋予工具产品的愿景:“微信是一个工具,为了提高效率而生”,颇为相映成趣。

  目前看来,由于其架构和功能所限,小程序仅能实现较为简单的功能。小程序能量的发挥需要与场景匹配,而不是目前APP应用的简化,2017年,会出现怎样的爆款革命性应用呢?

  从小程序出现的时机来看,物联网、智能设备的发展给小程序带来很大的机会,但是目前前二者在国内还未形成规模应用,时机真的到了吗?

  如此来看,微信小程序要走的路恐怕是道阻且长,它会面临虎头蛇尾惨淡收局的结局吗?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砺石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社交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