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了近一年时间的一亩田想告诉外界,他们经过反思,走出低谷,开始了新的征程。
1月19日,一亩田被曝出C轮融资消息,此轮融资由易贸控股领投,红杉资本、云锋、真格基金等参投。一亩田创始合伙人、副总裁高海燕透露,其实早在2016年11月,一亩田的C轮融资就已完成,但未对外公布融资数额。
距离一亩田陷入质疑旋涡相隔一年半的时间,期间内我们几乎看不到关于一亩田的任何消息,一亩田员工对外界表示“就像这个领域没有我们了一样”。据了解,一亩田在2016年12月底,APP用户已达到346万。
相比以前,现阶段的一亩田坚持B2B业态,服务产地端的供应商和销地端的经销商,聚焦撮合,解决两端的信息不对称、交易决策不充分的问题。
一亩田创始合伙人、总裁顾铭告诉品途商业评论:“2016年这一年一亩田聚焦线上,开始“立足产地”,总地来讲,2016年对于一亩田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转型年,从2015年线下的地推模式快速切换到线上模式” 。
一亩田回归
回顾2015年8月份的舆论风波事件,有很多声音在质疑一亩田B2B农产品撮合交易是不是刚需?行业也都在探讨一亩田的市场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前景,还有众多猜疑一亩田裁员的真相?
从顾铭透露的一亩田经营数据来看,截至2016年末,一亩田拥有双边用户超过346万、产品来源2100个县、2016年的交易促进效应达到每日撮合近3万单(按平台撮合标准)。这些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一亩田的确解决了双边用户的需求。而回顾过去,用高海燕的话来讲,一亩田在早期确实犯过几个错误,但庆幸的是,团队做出了及时的改正。
B2B和B2C两种模式对于农产品交易来说完全不同,农产品B2B是刚需。批发市场的档口老板必须每天去寻货买货。虽然一直以来,农产品的流通都是延续传统的操作方式,但它应该被创造性的满足需求。
传统的熟人模式是农产品的流通方式,但一旦季节、天气、产地这些不稳定因素发生变化,供应商的供给也会变得不稳定。这时候,批发市场的档口老板就需要一个平台来帮助他寻找供应商,保证生意能够持续的做下去。
而一亩田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产生的,它做的是农产品撮合交易的服务,简单来说就是连接农村端种植和消费端城市两头,从中游流通环节切入,解决两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新疆阿克苏做小核桃生意的杨立业是一亩田平台用户,他从2015年12月份开始入驻一亩田,截止到目前,杨立业在平台上完成近500单(含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两类)。客单价在4000元—5000元之间,他在平台上的综合访问量近10万人次。
高海燕回顾了整个2016年,一亩田获得了三个成果:一个好用的互联网产品群;有一定门槛的用户规模;团队固化了对“三农理”的理解力。正是这三个基点,会对一亩田下一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刷单、裁员、补贴用户那些传闻
在2015年8月份之前,GMV是一亩田的一项重要业务指标。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出身”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邓锦宏的一种“习惯思维”使然,在这一周期内,一亩田的交易开始发生变化:从线下的贸易向线上转移、线下的支付方式向线上转移。
而正是这种习惯性思维,正巧碰上了农业互联网化(大额)贸易的门槛——互联网支付的敏感性。
2014—2015之间年,涉农用户的互联网敏感性还比较弱,那段时间,一亩田的3000地推大军开始用互联网+电商的推广模式向一亩田交易的两端(产地端和销地端)进击。在追求GMV下,一亩田强推互联网支付,但是互联网支付在农业用户那里高度敏感,相当多的用户对新生事物存在莫名的不安全感。另外,传统的农产品贸易,供应商“款到交货”的习惯比较固化。
2015年7月份,一亩田内部管理层开始复盘,团队内部给自己的问题是:现阶段一亩田到底要不要追求GMV(商品交易总额,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的英文简写)。这个追问同时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一亩田的阶段性定位是做平台交易还是做交易撮合?前者是需要普遍的互联网支付来支撑的。
以复盘的结论和决定为前提,2015年8月份,一亩田决定放弃将GMV作为业务目标,同时,从总体上停止地推的市场推广模式。由此,引来了2015年的“裁员风波”。
其实早在2015年4、5月份一亩田就已经注意到了管理上的问题,地推的大幅度扩张已经超过了团队的管理半径,“我们看到了管理上存在的风险,开始对团队进行调整,5月份开始正式的调整。”高海燕向品途商业评论说到。
当8月份关于一亩田裁员被大幅度报道出来的时候,一亩田内部团队调整已经持续4个多月了,3000人的地推大军精简到200人。
也正是从2015年8月份以后,一亩田开始了轻资产运营的模式。
当品途商业评论谈到刷单二字时,高海燕特别的强调了他对这两个字的看法:“一亩田并没有刷单,平台用户存在一定的刷单并不代表平台是一家刷单公司,一亩田无论在KPI的设置上、经营管理指引还是市场策略上,都没有刷单二字,并且在5月份发现了用户有刷单行为后,马上出台了相应的处罚机制。并且有员工因此进入过司法程序。”
一亩田确实在2014年9月中旬至2015年6月底间实施过交易补贴行为,高海燕称:“一亩田给交易双方提供补贴,是希望能刺激农业用户对互联网交易的敏感性,这是一种推广市场手段。而不是虚假交易,也正是因为有交易补贴的存在,所以才会出现用户的刷单现象。所以随着之后补贴停止,少数用户也没有了刷单动机。”
补贴到底有没有错?即便是到现在,一亩田创始人邓锦宏对于补贴的态度依然如是:“如果再回到当时的场景,一亩田仍然还会做补贴。回头看,补贴为一亩田带来了种子用户和早期用户。”
无论是3000地推大军的进击还是通过市场补贴,希望能刺激农业用户对互联网交易的敏感性,尽管带来了用户的电商参与度和应用积极性,但当时在总体上还没有改变农业用户使用线下支付的习惯。
而对于一亩田长达10个月的补贴周期,从一亩田当时的财务指标来看,这本身需要一个企业的财务能力支撑。
从一亩田以往融资经历来看,红杉资本投资了一亩田A轮,B、C轮也作为参投方继续追投,除了红杉资本的企业背书,一亩田C轮领投方也颇有背景。
资方的来头
2016年11月,一亩田的C轮融资资金已经全部完成,领头方为易贸控股,红杉资本、云锋、真格基金等参与投资。
领投方易贸控股是张晔于1999年成立的一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为化工、能源、浆纸等行业提供信息资讯、商务服务和交易服务。那一年, 叱咤中国互联网圈的公司阿里巴巴低调问世,只是阿里巴巴后来从2B业务转向了淘宝,而易贸一直在2B信息领域深耕。
2005年,张晔、金光磊和茅庐三人共同成立了易果生鲜,也就是说,其实易贸跟易果生鲜是“一家子”,易贸是易果生鲜的控股公司。
后来阿里巴巴成了易果的股东和合作伙伴,易果成为阿里系,而作为阿里系再投资一亩田,一亩田是否也成为阿里系一员?对此,一亩田创始合伙人刘敏予以了否定。并表示:“这种联想也是太丰富了。”
据介绍,除了易贸的投资,易果与一亩田也会展开合作。回到具体的合作方式上,高海燕向品途商业评论透露:“易果生鲜与一亩田的合作,应该会是C端的大卖家和B端产地平台之间的合作。两家当前也正在洽谈合作方式,结合易果生鲜的贸易端和一亩田产地端双方优势进行合作。事实上,这一年来,在一亩田的平台上,经常会看到B2C企业采购。”
除了跟易果正在交流的合作,2016年9月,一亩田还与京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在农资销售、农业金融等方面展开合作的探讨。
关于与京东合作,邓锦宏曾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一亩田专注于农产品上行,未来希望在推行农产品的市场交易标准、集中农产品流通环节服务、助推农业电商生态发展上产生更多的平台效应。”京东集团副总裁冯轶则表示,京东与一亩田的战略合作,将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使双方在农业电商道路上获得支撑。
农业电商的机会
2015—2016年是一亩田用户快速增长的时期,特别是在2015年8月份,一亩田裁员之后,整个团队专心做产品,通过为用户提供农产品行情、撮合、交易服务、社群等服务后,增加了用户的粘性。
农村电商个是从2015年火起来的,高海燕认为,虽然城市的流量红利已经消退,但农村的流量红利才刚刚开始。
特别明显的改变是,2016年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农民经纪人、农村年轻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提高了,慢慢的这些农民用户都有互联网意识,开始用手机上网、买卖、习惯于将微信作为沟通方式,随着4G网络、宽带进村、智能手机等对农村互联网的改善,2017年农村流量红利才刚刚开始,农业电商正迎来好时机。
互联网正在给农村人树立一个新的起点,农村电商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创业机会,比如农产品贸易的创新机会、塑造新的个性化品牌、创造新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品牌、农业服务业等等,这些都是围绕农产品可行性的机会。
商业化需要用户规模
说到一亩田的商业化问题,高海燕认为:“在农业电商撮合平台领域,一亩田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参考,一亩田成立了5年半的时间,商业化可以说是瓶颈点,也可是说是创新点。100万用户的时候、300万用户的时候、500万用户的时候,800万用户的时候,商业化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始终小心翼翼的在平衡用户规模增长、用户体验的维护、商业化变现的关系。在现阶段,用户规模依然是我们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
对于商业化,团队有很深的考虑,将今后的目标分解成三个阶段:
1、*阶段把农产品撮合做到单点打透,开展一些流量变现的商业化。将用户规模做到500-700万后,再去考虑第二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
2、第二阶段开始考虑延伸到一些周边服务,如物流、农资、金融等,但前提是用户规模的量级要实现目标值。2017年一亩田的用户规模目标是700万。
3、第三阶段就是从长远来看,当一亩田用户规模达到千万级别后,再去考虑一些其他的商业化路径。如产业链的连接等。
对于一亩田的发展路径,顾铭告诉品途商业评论:“一亩田在2015年有一种价值取向,希望把想法全部实现,当时一亩田曾经想做一家快公司。但是今天的一亩田是一家慢公司,因为身处在一个慢行业,一亩田要做的是一个有耐心的公司。”
21306起
融资事件
4453.00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86家
企业
3222家
涉及机构
514起
上市事件
6.42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