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房地产商、投资家、还是企业家,出海置地、投资、大举建厂,都有其自身的无奈。”曹德旺的这句话引起了很多实业家的共鸣。“无奈”的原因很多,综合成本不断高起、市场需求不振等等。不管怎样,一个我们必须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正摆在眼前——中国制造业疲软,发达国家制造业也在寻求回归路径,新一轮传统产业的全球竞争开始了。
作为一个从传统行业跨界到互联网的人,我认为,在这一轮全球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竞争中,我们拥有弯道超车的条件和机会。
与过去的几十年不同,今天的传统产业,包括制造业,同时遇到了正在变革中的互联网,即以大数据、云计算、AI等颠覆性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下半场。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后,将自己的主张和美国对制造业的重视宣扬的全球皆知。此次美国的“再工业化”和“重振美国制造业”,将不仅仅是让各大公司或者其他国家的公司去美国建几个工厂这么简单。
近几年,美国一直在持续增加对先进制造业研发的财政支持,比如纳米制造、生物制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与此同时,德国也提出了“工业4.0”的战略。“智造”和“制造”融为一体——正是这轮全球传统产业竞争的关键。
过去,我们的传统产业走了一个捷径,基本直接利用了其他国家工业时代的先进成果。当然,走捷径是有代价的,我们失去了先发优势,再加上企业经营的惯性,很多核心技术我们并没有掌握。现在,真正对未来影响深远的革命——传统产业和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始了,我们必须跟紧节奏。
值得庆幸的是,在刚刚开始的竞争中,我们有很多技术并不落后。在4G时代我们还是个跟随者,如今华为已经成为全球5G标准的参与者之一;滴滴不仅成功赢得了中国市场,还开始了与Uber的全球竞争;很多创业公司的AR/VR技术、AI技术、大数据技术,并不比硅谷逊色,甚至还略胜一筹……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更是嫁接、改造、放大传统产业价值的利器。我们还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正开始布局这些领域。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曾发布各国工业竞争力报告,称本世纪以来日本在全球制造业领域仍然稳坐头把交椅。日本国土面积小,全国的人口密度与我国中东部接近。为什么日本能够生产出各种精密仪器,能够拿走整个苹果三分之一的供应链份额,而在我国的中东部地区,并没有成长起来足以与之比肩的竞争力?
如果把日本当作一面镜子,如何降低综合单位成本、同时提高单位成本所创造的价值——对于我们的传统产业来说,这是另一个值得反思和探讨的问题。
日本曾通过组织管理的创新实现了人与人、人与机器的协同,这与他们理念和民族文化有关,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同样去提升一个组织的协同效率?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内部已在使用CAD、CRM、ERP、OA等系统,但大多都是只涉及某个业务的单一流程。未来,如果拥有足够多的数据,让数据循环起来,打通原材料、产品、库存、流通、管理等各个环节,变单向线性的流程为多向网状流程,快速传输、快速反馈、快速调整,我们就可以降低综合成本,实现整个公司效率、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升级。
正如曹德旺所说,“中国的制造业面临很多问题。中国制造业的问题要面对,要解决,不能拖,也不能等着它自己好。”不仅制造业,利用互联网、科技提升整个中国传统产业的效率,这里面有巨大的机遇和市场。
电子商务通过缩短流通环节和无店铺化优化了流通效率,让企业“高效地销售”,产业互联网通过大数据预测市场需求、按需精准生产,优化了生产效率,让企业“精准地生产”。消费互联网能够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产业互联网则能全方位的深度重构传统产业。消费互联网平台通过拥有“线上场景”创造价值,产业互联网平台则通过拥有“循环数据”变得更有价值……
当然,互联网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要在全球范围内与发达国家重新竞争传统产业的市场份额,土地、能源、赋税等这些问题,还需要相关主体来协调解决;我们很多传统的中小企业需要放弃小富即安的思想,去进行互联网化的升级改造;我们的大型国企还需要增加更多的市场活力;而互联网和科技领域,则要少一些资本游戏,多一些深耕行业的务实精神。
再过1天就是元旦,接下来是春节,中产消费者又将走上去日本买电饭锅,或者去德国帮亲戚朋友带不粘锅炒锅的路上。作为一个消费大国,他们正在用脚投票,这样的消费场景,是一件让很多企业家心塞的事。然而,我们没有理由去埋怨消费者,因为我们已然处在一个全球化、市场化的消费环境中,最后的赢家,只能是那些真正*的企业。
越来越多曾经希望颠覆传统行业的互联网人发现,互联网更多的是一个工具,像水、电、煤一样,商业的本质没变,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最终要靠传统产业来满足,这是根本,只是形式更加多样,需求上希望更加有个性、有创新,体验更好。
大国重器,实业兴国、科技兴国,每个国家都在探索或重振或升级实业的战略。借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重大利好,政府、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共同参与推动,我相信,中国有机会、也有条件去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全球竞争。
27937起
融资事件
1.55万亿元
融资总金额
14372家
企业
3597家
涉及机构
1915起
上市事件
18.43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