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科技集团(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是全球*的电子制造服务集团,也是台湾地区*的企业。富士康(Foxconn)是鸿海旗下代工品牌,承接台湾以外的代工订单。郭台铭以富士康为平台,历经数十年经营,构建起庞大而神秘的“代工王国”。作为苹果智能手机的主要代工企业,鸿海也一跃成为全球五*排行榜上第25大企业。
草根出身,白手起家
郭台铭1950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省,父亲是山西人,母亲是山东人。家庭贫困的郭台铭16岁进入海事专科学校,半工半读完成学业,之后服兵役,后进入航运公司做业务员。
1974年,24岁的郭台铭用母亲筹集的十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合伙创办了“鸿海塑胶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制品。公司后因经营不善而陷入困顿,朋友撤股后郭台铭实现独资。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公司就转为生产黑白电视机按钮,逐渐有了起色。1975年,公司更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视机高压阳极帽组件。之后,公司又成立了塑胶模具制造及开发部门,建立了标准生产线。1980年,公司新增设备生产家电产品零组件,并成立了化学电镀部门。
1980年代初,台湾的经济飞速发展,不少开厂的人都做起了炒房炒地的买卖。面对唾手可得的良机,已经拥有百万资本的郭台铭问自己:“我到底是以赚钱为目的,还是准备从事长久的工业?”郭台铭选择了后者,决定把所得的每一分钱都投入到进一步扩充工厂、扩张产能中,同时提出了打造“先进制造力”的概念。设备和研发终于使鸿海接到了*笔来自美国跨国公司的电子零件订单。
但此后家电业势头渐衰,鸿海的生意也大受打击。经过市场调查,郭台铭了解到电子游戏机及计算机是未来的成长主流,计算机连接器很有市场需求。鸿海开始从“制造导向”时代,走向“市场导向”时代。全球个人电脑时代开始后,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以“量大、低价”为策略,迅速占领市场,成功打造出“连接器王国”。1982年,公司更名为现在的“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鸿海首度入榜台湾制造业1000大公司。1988年,公司台湾地区员工达到1000人,年营业额突破新台币10亿元。1989年,鸿海已经跃升至台湾制造业1000大企业第294位。1991年,鸿海股票在台湾上市。
扎根中国,运筹全球
郭台铭从海外引入先进技术、设备,建立模具厂、冲压厂和电镀厂,先后涉足计算机机壳、连接器、线缆等领域,通过机械化生产和军队式管理,建立了价格优势和品质保证,被众多品牌厂商选为代工厂。
1985年,郭台铭创立了自有品牌富士康(FOXCONN),作为鸿海旗下代工品牌,承接台湾以外的代工订单。此后,郭台铭以富士康为平台,历经数十年经营,构建起庞大而神秘的“代工王国”。
1988年,郭台铭赴深圳考察投资环境,并在深圳宝安区建立了中国大陆的*个生产基地——深圳海洋精密电脑接插件厂。1993年,鸿海继续扩张深圳生产基地,并在苏州昆山建厂。1996年,开始建设深圳龙华科技园。
1995年,鸿海公司营业额突破新台币100亿元,名列台湾制造业1000大企业第65位。许多世界级PC大厂成为集团重要客户。
2000年,郭台铭首次提出要将“长期、稳定、发展、科技、国际”作为集团的未来定位和发展方向。2001年, 鸿海成为台湾民营制造业*名的企业。2002年,鸿海精密跃居中国内地企业出口200强榜首,此后多年保持出口*的位置。
2004年,鸿海成为全球*大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厂。2005年,鸿海首度跻身《财富》全球500强,居第371位,并成为全球*大手机代工厂。
富士康在发展历程中逐步确立了“扎根中国,运筹全球”的发展战略,迄今在中国大陆、台湾、日本、东南亚及美洲、欧洲等地拥有200余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
富士康在中国大陆开创业务初期,一切从零开始,在自己的工厂周围构建社区,公司员工都在富士康自成一体的深圳工业园生活和工作。位于深圳市宝安区龙华的占地约1平方英里的龙华科技园区,被视为郭台铭企业帝国的核心,有员工27万人。在几十座厂房中,苹果公司的iPod和iPhone、惠普公司的个人电脑、摩托罗拉的移动电话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在龙华基地,职工宿舍、消防队、医院、游泳池、餐馆、银行、杂货店和网吧一应俱全,10处大型员工食堂每天提供15万份以上的午餐,用工高峰时每天招聘的新员工多达3000人。
现在,鸿海集团已经成为全球雇员最多的巨型企业之一,员工总人数超过100万人。
为苹果代工,成就辉煌
郭台铭称鸿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他要做的首先是选客户。
作为电子制造业的“隐形冠军”,鸿海(富士康)的客户几乎囊括IT产业所有著名品牌。这家亚洲科技巨头提供智能手机和显示面板等各种产品的组装服务,客户包括苹果(Apple)、思科(Cisco)、戴尔(Dell)以及索尼(Sony)。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苹果公司。苹果最热门的iPhone、iPad一度均出自富士康设在中国大陆的工厂。
鸿海一进入个人电脑领域,就把客户锁定为戴尔、康柏等国际一流大厂。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订单,郭台铭在康柏总部旁投资建了一个成型机厂,康柏只要有新设计,当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终获得了康柏的长期订单。
鸿海不断拓宽产品线,利用规模经济和互补效应,抵销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和行业对手的威胁。通过严格管理、技术积累和硬件升级,鸿海*程度地提升了生产制造能力,将富士康打造成代工领域的一面“旗帜”,从计算机硬件、通讯设备到各类消费性电子产品,几乎无所不能生产,为客户制造高规格、高品质的产品。为巩固与这些大厂商的关系,鸿海专注到只为制造而不去打造自主品牌,全球最挑剔的企业都放心地将生产订单交给它。
郭台铭确信,供应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供应链的管理不是只有成品的物流,应该是到制造端的物流,制造的供应链,甚至到原材料的供应链。整个供应链把它串起来,对于整个经济的帮助就会非常大。
1998年,库克开始担任苹果公司的运营主管,库克接手的*份工作就是整顿苹果公司的制造和分销网络。库克发现,当时苹果公司成本控制得并不好,生产周期时间也不理想。苹果公司的工厂成本高但生产效率却很低。因此,库克开始考虑雇用外部制造商。
2000年,鸿海接手生产iMac,因为鸿海在大陆投资兴办的富士康当时已经拥有了很高的国际声誉。苹果公司把产品生产转移到中国还有一个原因是,设计团队开始设计铝材质的产品,而铝的供应链就位于中国。一开始使用金属铝的时候,苹果曾经尝试和美国本土的生产商合作,但供应商在限期内并没能拿出外壳的样板来。心急火燎的苹果公司来到中国,询问一直为苹果生产成型部件的富士康是否能制作基本的金属板,富士康则表示会研究产品,保证满足所有规格。于是,Mac mini开始在富士康生产,iPod mini和其他产品也紧随其后。富士康在苹果产品的制造环节取得了不可或缺的地位。现在,富士康有多达50万的员工手工组装iPhone和iPad。
全凭个人奋斗的郭台铭
无依无靠,全凭个人奋斗,外加一点运气,在特定年代中获得商业的成功,郭台铭身上有着浓重的个人英雄主义做派,短暂的从军经历又使之成为军队式管理的推崇者。
郭台铭祖籍山西,他很喜欢同是山西人的关公。关公非常讲义气,郭台铭觉得信任从某些角度来讲,也是义气。郭台铭最敬佩景仰的企业家是王永庆。有一次郭台铭带着儿子去见王永庆,王永庆只送他儿子两个字:“信用”,就是扎扎实实做事,讲得出来就要做到,不要好逸恶劳。
郭台铭认为,成功有三部曲,*是有好的策略,第二是一定要有决心,第三是方法可以改变。郭台铭的字典里没有“管理”这两个字。他认为,有责任的人是不用管理的,没责任的人管理也没用。郭台铭也不认为有竞争对手。他说,有些公司以购并增加营业额,但是鸿海的购并是以技术互补为主,不是为了营业额。郭台铭认为,鸿海的“对手”只是代工组装,没有垂直整合的能力,但鸿海有全球的供应链。
郭台铭觉得成就感,成长的动力来源,是赢得员工、股东、社会的信赖。郭台铭把信任分为五个角度,分别是员工对公司的信任、股东对公司的信任、客户对公司的信任、上下游策略伙伴对公司的信任、还有社会对公司的信任。
让员工信任公司,经营者要先做到以身作则、言行合一、公私分明。让股东对公司信任,*要看公司有没有做假帐、会计是不是正确,第二是对经营能力的信任,第三是公司是否正派经营。客户对公司的信任,一个是品质、一个是服务、一个是成本竞争力。策略伙伴对公司的信任,基础建立在最困难的时候,能够彼此帮助。社会对公司的信任,表现在守法、纳税、帮助弱势团体三个方面。
郭台铭非常节俭。他说,父亲是公务人员,给他很好的身教,教他安贫乐道。她最快乐的事,就是妈妈亲自下碗面给他吃。他是山西人,吃碗面、水饺、包子,就很舒服,一点都不觉得不好。他希望鸿海给社会的印象是苦干实干、按部就班、诚诚实实、正派经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虽然辛苦一点,但是很踏实。
从“制造的鸿海”到“科技的鸿海”
鸿海精密在OEM(代工)领域做到了全球*,也就触及到了这个行业的天花板,近年来鸿海精密的利润率一路下降。2010年,富士康因多起员工自杀事件遭遇舆论质疑,也让郭台铭做出了转变,将一些大型工厂的员工工资上调一倍,并将工厂迁至距员工家乡更近的地方。
早在2003年,富士康就创立TFT-LCD面板专业制造公司群创光电(Innolux Display Group)。2009年,群创光电采用换股方式合并大型液晶面板厂商台湾奇美电子。之后又与台湾著名液晶面板厂商统宝光电(TPO Displays)合并,跻身为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供货商,2010年5月正式合并后形成新的公司,仍叫奇美电子Chimei Innolux。2012年11月,奇美电子正式更名为“群创”。
2013年的时候,苹果拉入台湾另一大代工厂和硕(Pegatron)生产iPhone,两家代工厂商因此发生了竞争。近年来,苹果产品的销售增长出现趋缓的势头,这也促使鸿海精密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从单一的制造业企业向研发和制造兼有的复合型企业转变。
2016年,鸿海集团收购了日本老牌电子企业夏普(Sharp),并将此视为获得先进技术并走向全球的契机,试图从部件供应商转型为一家拥有自主品牌产品的生产商。郭台铭要将夏普的专利转为技术、将技术转为产品。夏普已经决定停止向韩国三星电子和中国海信集团供应电视LCD面板,希望重振夏普液晶电视AQUOS品牌。
富士康还购买了微软(Microsoft)两年前从芬兰诺基亚(Nokia)收购的手机业务的制造、销售和分销部门。微软已经与一家新成立的芬兰公司HMD达成协议,由后者在消费电子领域重新启用诺基亚品牌,而诺基亚品牌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将由富士康制造。
目前,鸿海集团业务涉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各式连接器产品线及零组件,精密金属加工零件与工程塑胶组件,资讯产品用之机械精密零组件、准系统,体验式科技服务及销售,宽频通讯产品、无线移动式通讯产品、局端通讯产品等。
鸿海拥有很多的专利。这些专利积极保护了鸿海全球的创新技术与知识产权。截至2015年底,鸿海全球专利申请已累计139,200 件,核准量达到75,200 件;2003-2015年连续13年获台湾地区专利申请及核准量双料冠军。鸿海2006-2014年连续9年在美国 专利核准量排行榜位居华人企业榜首。
身为全球*电子制造服务集团的鸿海,已经成为台湾科技业的窗口。相较于其他台湾电子业公司,鸿海与全球科技产业的呼吸步调更为一致。基于“把专利转为技术、将技术转为产品”的思考模式,鸿海集团已经在云运算、移动终端、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生活、智慧工作网络及机器人等七大领域深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