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借力大数据开拓中国市场,新加坡国家旅行馆入驻蚂蜂窝

2016年11月30日,新加坡旅游局与中国领先的自由行服务平台蚂蜂窝在北京举办了“新加坡国家旅行馆启动仪式”,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兼署长刘诗苹与蚂蜂窝联合创始人、COO吕刚共同宣布:新加坡国家旅行馆正式入驻蚂蜂窝。

  2016年11月30日,新加坡旅游局与中国*的自由行服务平台蚂蜂窝在北京举办了“新加坡国家旅行馆启动仪式”,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兼署长刘诗苹与蚂蜂窝联合创始人、COO吕刚共同宣布:新加坡国家旅行馆正式入驻蚂蜂窝。在这场发布会上,蚂蜂窝数据研究中心还发布了《2016新加坡自由行用户行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生动剖析了中国赴新加坡游客的行为特征与偏好。

  吕刚在演讲中表示,新加坡国家旅行馆是蚂蜂窝首家入驻的官方国家馆。蚂蜂窝将与新加坡旅游局一同优选全品类自由行产品,机票、酒店、当地游、wifi、签证、UGC内容等,将在统一聚合平台得到全方位呈现,构建完整的产品与服务生态链,打造从内容到交易的闭环。

  “海量UGC、大数据分析与自由行产品是蚂蜂窝一直以来的三大优势,国家旅行馆是对目的地信息的再一次优化整合,将我们的优势高密度地呈现。”吕刚说,“在这里,用户能一目了然,更流畅、高效地获取有用信息,找到合适产品,满足所有的需求。”

  2016年中国赴新加坡的游客数量增长显著:截至8月,这一数字已经突破200万人次,同比增长43.5%。2016年上半年,中国游客在新旅游消费则达到新币17.27亿,同比增长43%。

  “此次新加坡作为首家入驻蚂蜂窝品牌馆的旅游目的地,是内容合作到产品合作的升级,是大数据时代下目的地信息的优化整合。我们期待着与蚂蜂窝一道为前往新加坡的中国游客提供更流畅、更高效的服务。”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兼署长刘诗苹表示。

  截至今年8月,中国已经成为新加坡*大客源国。新加坡优美的城市环境、一流的购物场所、丰富的美食、精彩的国际赛事与活动等,深受中国游客的喜爱。报告显示,2015至2016年,赴新加坡旅行2次或2次以上的“回头客”,占到了游客总数的17%。

  由于新加坡一向以购物娱乐、休闲度假的高品质旅行目的地著称,“血拼”与“花园”成为蚂蜂窝用户在相关游记中提及最多的关键词。报告显示,新加坡单次行程平均花费达到9549元,35%的旅客花费在8000-10000元之间,万元以上的消费也占到了27%,其中,购物占到了旅客总体消费的61%。

  据了解,今后双方还将发挥各自优势,双方将在UGC内容、自由行产品、大数据分析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定期发布目的地报告。同时,在产品数量与质量上继续优化升级,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自由行产品,更精准地匹配用户需求,助力新加坡的旅游经济获得新的突破。

  

  附:《2016新加坡自由行用户行为报告》精要

  1.北京人、上海人*新加坡

  

  在中国内地所有城市中,北京、上海的用户仍然保持对新加坡的高度热情,而随着杭州、成都、武汉、天津等的新一线城市旅游消费能力的提升,它们也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2. 新加坡旅行花费平均9549元,61%花在了购物上

  

  由于多数人将新加坡定位为购物、度假的高品质旅行目的地,新加坡的旅行成本并不低,平均花费达9549元。34%的用户新加坡单次行程花费在8000-10000元之间,花费超过10000元的占比也达到了27%,5000元以下只占到10%。

  万元的旅行成本花在了哪儿?数据显示,作为“买买买”的天堂,购物在新加坡旅客的所有消费中占比最高,达61%,其次是住宿与美食。从蚂蜂窝用户游记中也可发现,“血拼”是用户对新加坡最常提及的印象标签,“花园”的城市印象与“肉骨茶”等当地美食,也是新加坡的重要魅力点。

  3. 40%用户独自去新加坡旅行,17%愿当回头客

  

  高达40%的用户选择了一个人背起行囊去新加坡,但更多人还是习惯与1-4名小伙伴一同出行,其中,习惯4-5人同行的游客占到29%。

  75%的用户将新加坡作为*的目的地畅游3-7天,而25%的用户选择将新加坡与吉隆坡、马六甲、曼谷等目的地共同加入行程,一口气游遍东南亚。

  前往新加坡的旅客中,新客占比达到83%,另有13%的“回头客”第二次前往。“真爱粉”的比例也达到了4%,无论是“买买买”还是“吃吃吃”,他们去几次都不嫌多。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云计算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