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前的一天,具体时间是1969年10月29日22点30分,因特网的前身阿帕网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节点与斯坦福研究院(SRI)第二节点连通,实现了分组交换网络的远程通讯,标志着世界互联网正式诞生了。
而此时的中国,还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要说其它大事,也就是同苏联争夺珍宝岛了,让中国扬名国际。
24年之后,也就是1983年,美国国防部研制成功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分校把该协议作为其BSD UNIX的一部分,使得其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从而诞生了真正的Internet。
这时的中国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在这一年直播,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这一年诞生。
11年之后,也就是1994年4月,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与大卫·费罗(DavidFilo)推出了互联网导航指南,已经着手制定互联网世界的游戏规则。那一年中国最伟大的壮举是三峡工程开工,其他的小事都不太起眼,比如这一件: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才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互联网诞生了。
这就是中国互联网和美国的差距,完全不是一个起跑线上。
我相信当时的中国,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去幻想这样一个事实:20年之后,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将和美国并驾齐驱,成为世界公认的互联网强国,一起包揽了全球互联网公司前*,美国占有六席:谷歌、脸谱、亚马逊、易贝网、Priceline、雅虎,中国四席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
因此,如果说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史的一个奇迹。那么中国互联网完全可以称的上是世界产业史的一大奇迹!
中国互联网究竟是如何“瞒天过海”的?
一切都是*的安排。1994年诞生的中国互联网,即不是在当时的邮电部,也不是其他政府部门,而是一个中科院牵头的科研项目NCFC。1997年主管域名的CNNIC成立,就放在中科院这样一个科研单位,也就是说早期的互联网是由产业部门主导,而不是宣传部门来主管,这就使中国互联网遵循了“先发展,后管理”的理念,这非常有利于新产业的开拓探索,为互联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CNNIC成立的1997年,被公认为中国互联网元年,这一年中国早期最知名的三家互联网公司都呱呱落地了,它们是搜狐、网易、四通利方(新浪前身)。他们引领了中国互联网的*波浪潮,并先后在美国股市上市,奠定了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的江湖地位,这是中国互联网的1.0时代。
但是,真正铸就了互联网奇迹的,反而是一批后来者:1998年创立的腾讯,它将“人”和“人”进行了连接;1999年创立的阿里巴巴,它将“人”和“商品”进行了连接;2000年创立的百度,他将“人”和“信息”进行了连接,形成了中国互联网的三足鼎立之势,这是中国互联网的2.0时代。
毫无疑问当时的互联网创业是非常辛苦的,后任阿里巴巴人力资源总监的张璞,是这样形容*次去阿里巴巴面试时的感受:“到了湖畔花园后,感觉这个公司有点怪,像皮包公司。黑灯瞎火(因为停电),门口摆着一堆鞋,房间的地毯上躺着20多个人,有臭味……”
但是,正是这种志存高远、艰苦求生的创业精神,才支撑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这种精神也激励了无数青年以马云为目标,不断的开拓,成为了中国的新经济。
那么,三个问题很重要:
一、其它国家的互联网产业为什么不发达?
1、语言
互联网跟制造业不同的是:制造业是以产品为基础的产业,产品可以标准化。而互联网是以沟通为基础的产业,所有的沟通交互都离不开统一的语言表达。
美国有3亿多人口,互联网就容易形成产业,而且美国的官方语言英语也是世界通用的,因此美国的互联网产业很容易往世界范围扩张。
而在欧盟,人口*的是德国,只只有区区八千万,不足我们一个省份。几十个国家拼凑而成的组织,文化分裂、语言纷杂,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等,想发展互联网产业真的很难。
所以欧洲的制造业可以*,但互联网却很落后,直到现在,整个欧洲有没有一家大的互联网公司。所谓风水轮流转,各领风骚数百年。*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都是欧洲,然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都是信息革命,欧洲真的也该歇歇了。
举个例子,比如你想在荷兰开发一个像谷歌一样精确的搜索引擎,首先在初期你得雇佣1,000个工程师,但问题是一个不足2000万人口的荷兰,市场能不能支撑起这么大项目的运转?
而中国人口13亿,统一用汉语。这简直就是互联网的*土壤!
2、人口
欧美、日本这些国家的商业环境是“地廉人贵”,而中国的商业环境是“地贵人廉”。
正是因为中国的“地贵”,导致线下实体店租金成本高,成本最终传导到商品价格上。而网上商品无需支付昂贵的租金,所以网购才那么受欢迎。
中国的“人廉”主要体现在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去做快递员,(中国以前的廉价劳动力在工厂,现在的廉价劳动力在路上),可以做到江浙沪6块钱包邮、隔天到货。但是在欧美就做不到,因为人力成本太贵了。在中国你买一桶水可以免费送到你家,在欧洲就送不起……
另外,互联网拼的就是规模效益,比如同样开发一个网站或者App,8000万人使用也是这个成本,13亿人使用也是这个成本,边际收益不可同日而语。
归根结底:中国的互联网是承接了中国制造业的人口红利。这就是中国的电子商务水平超过了美国的根本原因,中国最终成了世界上电子商务最发达的的国家。
另外,欧洲高福利很多人羡慕,人们已经丧失了强烈改变自身处境的意愿,热衷于安心踏实的工作。而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再加上急剧攀升的房价,很多人迫切的像改变自身境遇,而创业成为社会几乎*的上升通道,互联网也成了*的选择,因为它不需要多么雄厚的基础,更需要的是创新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涌现了一波一波的互联网创业浪潮。
二、为什么美国的互联网在中国都会失败?
先来看法国一家媒体的报道描写吧:当整个欧洲大陆都被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等网络巨头霸占时……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却对这些企业建起了“铜墙铁壁”,这种现象在世界上是*的:在中国有可以和谷歌对抗的百度,有可以和Facebook对抗的微博,QQ空间和人人网,可以有与易贝和亚马逊对抗的阿里巴巴,有可以和YouTube对抗的土豆和优酷视频,更有中国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使得Windows的地位岌岌可危……中国成为*一个没有被美国网络巨头所“侵蚀”的国家。
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美国的肯德基、星巴克、通用、宝洁等大公司,在中国都获得过成功,而美国的互联网企业为什么在中国一个个败走麦城?
远的例子有:雅虎收购3721进入中国市场,很快就把3721做砸;eBay收购当年*C2C网站易趣网,花了几个亿做市场营销,结果市场份额从90%以上变为不到10%;谷歌进入中国后,几年间把市场份额从30%做到10%,最终宣布退出中国。
近的例子有:优步一直想吞并中国市场,然而僵持那么久,实在无力和滴滴抗衡,只有和滴滴合并。
要知道谷歌、Facebook、雅虎、eBay等等这些公司的入侵性都是很强的,甚至在中东这样的穆斯林国家都可以成功,中国是如何形成互联网的铜墙铁壁的?
水木然认为,那是因为美国擅长的是将“工序标准化”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实物上,不仅是保证了统一的产品标准、口味,还蕴含了品牌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契合了中国人的需求。
然而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工具讲究的就是实用。比如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来说,可能会觉的使用苹果手机是比较有面子的事情,但不会觉的使用Facebook会很有面子,因为它不是一件属于我们个人的实物;比如我们究竟是用滴滴叫车还是用优步叫车,只取决于服务的速度和质量,互联网的价值仅仅体现为使用价值方面,并没有品牌溢价。
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属于西式文化体系,中国的互联网属于东方文化体系,要知道很多逻辑都是截然相反的、相悖的,这就使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公司容易占据上风,因为他们更了解中国人,更懂中国国情,谷歌就这样败给了百度, Facebook也攻克不了微信的地盘。
三、中美的互联网竞争核心在哪里?
中美互联网的关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个阶段:Copy to China。(中国山寨美国)
第二个阶段: It’s time to copy China。(是时候山寨中国了)
曾经,中国只要美国的互联网模式照抄到中国,就可以获取成功,而如今大量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始大批量向海外反向输出商业模式。
真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以前我们还可以有坐标去借鉴,以后只有靠我们自己去摸索。
水木然认为:现在中美互联网的最核心区别在于:中国倡导的是“互联网+”,美国惯用的是“+互联网”。
“互联网+”的本质是以互联网为主导,另建立全新的一套系统去取代传统产业,比如淘宝取代实体店、滴滴取代出租车等等,所以这是革命性的冲击,它对传统产业的摧毁式的。因此新兴经济和传统产业往往是针锋相对的。
“+互联网”的本质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直接去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让它们去飞翔,这适应传统产业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十大电商里有七个是传统企业做的,沃尔玛、史泰博都进入了*。它们不要求摧毁传统,只要求改进传统,所以这只是一场变革,是温和式的创新。
这就塑造成不同的发展思路,比如硅谷很多创新就是给各种硬件互联网化,谷歌眼镜、无人驾驶汽车、亚马逊的无人机快递等等;再以O2O为例,美国百货业O2O主流方向是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而中国百货业O2O偏重Offline to Online,线下到线上。
因此,互联网对于中国来说是战略,对于美国来说只是工具。这里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因为不同情况必然有不同的路径。
再说的抽象一点:《周易》上有句话:“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中国就是“形而上”,谓之“道”。中国人很重视“象”,认为它支配着“地”上的一切“形”和“器”。而美国就是“形而下”,谓之“器”,认为器才代表着世间的一切。这其实就是中西方不同的哲学观。“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强终会相遇,交锋在所难免。
中国互联网的问题是:我们拿下了中国,该怎么能走向世界?
美国互联网的问题是:我们拿下了世界,为什么拿不下中国?
四:中国为什么需要世界互联网大会?
美国是这个世界的传统规则的制定者,掌控了全球的货币引发(美元)、货物的流动(TPP:跨太平伙伴关系协定),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需要拯救的世界,各国经济一篇泥潭,迫切需要中国去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给中国带来了新经济,中国又成了世界经济的希望。
如今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在向世界输出自己的互联网模式。美国仍然企图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来制定新的世界规则,而中国互联网发展却向美国发起了挑战。正如我们前面所言,百度追求的是连接“人和人”,阿里巴巴追求的是连接“人和商品”,腾讯追求的是连接“人和人”。BAT的共同追求的是将“人”、“信息”、“商品”三者互相链接起来,这三者分别代表人类的社交、感知、和交易三大行为。一旦它们建立了连接,可以发挥1+1+1大于3的综合效应。因为这三者是可以互相作用的,链接起来就可以发生裂变和聚变的效应,瞬间聚合、张力无限。
这正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洞解,中国改写的不仅是商业,而是整个世界的规则。
未来的货币流、信息流、产品流,都依靠互联网去完成,互联网+是中国治理全球*的工具,也是斩断美国霸权的一把利剑!
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年代。
如今的美国,越来越依靠战争机器和货币霸权来掠夺其他国家财富,逐渐走向全世界人民的对立面,也越来越空心化。而中国则积极投身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社交媒体等互联网产业,且乐意与世界各国共享经验和繁荣。一个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一个是已近黄昏的夕阳,历史和命运,一定会在某个合理的时间点将中国推上位,然后引导世界进入下一个更高阶段的文明!
21077起
融资事件
4358.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590家
企业
3213家
涉及机构
509起
上市事件
6.31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