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来,曾被寄予厚望的郭敬明电影《爵迹》,极可能亏本。
截止到10月8日发稿时间,《爵迹》上映9天,票房3.5亿。
国庆结束后,便是连续7个工作日,大盘将进一步缩水。《爵迹》已从假期最后一日的1600万降至今天的900万。而《湄公河大案》的口碑逆袭,也在挤压《爵迹》等的排片。业内人士估计,其最终票房,极有可能止步4亿。
根据此前报道,《爵迹》的制作成本超过1.5亿(另一说2亿),据硬糖君了解(微信ID:yuleyingtang),通常这种体量的电影,宣发费用在3000万—5000万,票房需要在5—6亿才能回本。
《爵迹》的出品、发行方——乐视影业的CEO张昭曾公开表示,“《小时代》可能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拐点,是中国互联网+影视产业的一个拐点。”
那么,《爵迹》是否也是一个拐点,郭敬明和粉丝电影的一个拐点。
郭敬明哭了
《爵迹》上映后第4天,郭敬明哭了。
10月3日,在《爵迹》路演的最后一站上海,郭敬明忽然情绪崩溃,哽咽落泪。
“是不是因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就连讨厌郭敬明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的“郭敬明模式”,可以说是通过郭敬明自己之口,承认了正遭遇严重挫败。
台下的粉丝们有的喊着“哭出来吧”,有的喊道“你不能哭,不要让坏人看到”。郭敬明泣不成声,陈学冬在旁救场安慰。
而当台下粉丝高喊“小四我们挺你”,郭敬明含泪道,“我多希望有一天,喜欢我可以成为一件值得你们骄傲的事,而不是说不出口的秘密。”
在郭敬明身上,这是极罕见的姿态。
他是习惯面对负面的人,益达广告中调整话筒高度的“笑出自信,笑出强大”,乐视广告中“想飞,就别怕被枪打”,才是大众熟悉的郭敬明的样子——拥有庞大的粉丝帝国,用成功甩那些反对者一脸。
但这次不同。以往,郭敬明面对的只是口碑失利和道德风险,这次,却还有实打实的商业上的失败。哪怕已经是系列强弩之末的《小时代4:灵魂尽头》,在2015年也收获了4.8亿票房。《爵迹》的投资和演员阵容,可比《小时代》强出太多。
在罕见的示弱同时,他首次向外界否认了《爵迹2》开始制作的说法,表示最终结果要看“市场反应”。
这是今年以来郭敬明作品第二次哑火。
尚未收官的电视剧《幻城》,刚开播时3.6亿投资+郭敬明大IP的噱头,很是引人注目。但收视始终难破1,网播则因在首播日就被指注水,后续也就没能出现什么了不起的数据。如今是很少被提起了,虽然还在默默播着。
也难怪郭敬明都开始对“郭敬明”三个字的力量产生怀疑。
不管是《爵迹》本身还是郭敬明的眼泪,硬糖君不愿做诛心之论。事实上,以我采访过的众多企业家而言,哪怕是最渴望金钱的商人,也会在用最直接的方法获得商业成功之后,开始产生改变世界的梦想。
他应该是真的不服气、不甘心。试水游戏之作大获成功(《小时代》的拍摄难度显然低得多),呕心沥血的作品反而失败了。郭敬明也说,如果冲着赚钱去,就直接拍《小时代5》了。
郭敬明当然不会拍《小时代5》。《小时代4》已经颓势尽显,不论是郭敬明还是乐视影业,都需要新的系列作品稳固江山。
而不管是为了梦想还是从长远商业角度看,拍《爵迹》这样一部奇幻题材的真人电影,都显然更符合大趋势。不论成败,作为商人的郭敬明,对大势没有看走眼。
动作片、喜剧片的天花板就在那里,奇幻(玄幻、科幻)已然成为国产电影的下一个风口,视觉大片才是王道。新技术成为一线导演们竞相奋斗的目标,不论是张艺谋的《长城》,还是李安的《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
谁能成为新技术的行业标杆,这是一场名利双收的赛跑。春风得意的郭敬明也想参加。
但过去郭敬明的成功,源于他是分众文化的*,统御着自己的粉丝帝国,决定了他可以拍《小时代》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小体量作品。
到了大众领域,因为被主流文化,特别是精英文化长期攻击,事实上郭敬明对大众观影群体是缺乏号召力的。
就像他说的,自己的名字在今天就是“原罪”,“外界的评判,舆论,或者社会的风气,很难顺着你的意愿去改变”,“因为不喜欢我个人而觉得整个团队或者是跟我有关的作品都是垃圾,所有人都糟糕,那这样的人本身也非常狭隘”。
作为一部CG大片,《爵迹》一年半的制作时间显然不足。作为弥补,郭敬明和乐视影业尝试了多种方法来调动粉丝热情。
不管是演员还是宣发,《爵迹》还是粉丝电影那一套,而并非郭敬明目标指向的大片的玩法。
既渴望获得崭新的、更大的成功,又无法舍弃对过去成功的路径依赖。令他一举成名和遭遇失败的,是同一种特质。
而过去的路径,在悄然改变。
青春文学正随着网络文学的的迅猛发展而式微,和十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新的青年依旧悲伤,但再也无法逆流成河了。
青春电影也因被过度消费而被贴上了诸多不甚美妙的标签,遭到主流观影群体的绕道而行。
新的粉丝跟不上,旧的粉丝也在流失。30岁的郭敬明,消费的还是19岁的情感,而被其哺育的一代青少年,随着脱离青春期,会更理智的对待其作品,甚至像对少年时暗恋过的那个满脸痘的同桌一样,羞于谈起。
“没有人永远需要郭敬明,但永远有人正需要着”,被反复引用的郭敬明的这一金句,会否只是郭敬明自我膨胀后的臆想,当市场和观众都在改变,谁是那个刻舟求剑者?
高歌猛进的路上,《爵迹》和《幻城》的未如预期,让“郭敬明”这个标签所代表的价值,在2016年打上了一个问号。
困境中的,也不独郭敬明一人。今年以来,从电影市场到电视剧,罕见叫好又叫座的佳作,不管是IP、小鲜肉还是粉丝经济,去年的成功,都可能变成今年的陷阱。
事实上,我们甚至也没法从郭敬明的一次或两次失败中汲取任何教训。对于任何难题,我们都只能找到暂时的答案。
一子动全局
《爵迹》最风光的时刻,不是国庆档的热映期,也不是此前风波不断的宣传期,而是今年4月。
从今年4月27日开始,郭敬明以平均每周晒两人的频率,发布《爵迹》电影主演名单。最终汇集了范冰冰、吴亦凡、陈学冬、陈伟霆、郭采洁、林允、严屹宽、王源、汪铎、杨幂等当红流量明星。
11位主演和郭敬明的微博粉丝量总和超过1.95亿。当时的人们还始料未及今年电影票房竟会一路惨淡,都在10亿、20亿的猜测着这部集合了郭敬明、群星、IP、全真人CG的片子将会是粉丝电影的全新里程碑。
虽然郭敬明一直受到主流话语诟病,但并不妨碍《小时代》系列累计票房超过18亿。甚至由于其商业上的成功,这一两年还有口碑逆转的态势。毕竟胜者为王,人们就算不服郭敬明的文学和导演才华,也要服他是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和商人。
在乐视影业公布的2016年片单中,郭敬明导演的《爵迹》和张艺谋新片《长城》处于同等地位,甚至连贾跃亭都亲自上阵为《爵迹》宣传。
但随着其预告片放出并引发广泛争议,被网友吐槽“五毛*”、“页游大片”。口碑失利似乎动摇了乐视影业和郭敬明的信心。
在该片宣发期间,更有了让人摸不清思路的郭敬明发微博控诉乐视影业发行部门,称其擅自抹去《爵迹》电影海报上“郭敬明导演作品”字样事件。
乐视影业和郭敬明一直是深度绑定的。乐视影业是《小时代》系列成功的重要推手。《小时代》系列也成为乐视影业最引以为傲的“粉丝经济”标志作品,以至于从此后,乐视影业一头扎进“粉丝电影”不愿回头。
在《爵迹》的宣发中,乐视影业CEO张昭以该片“生活总设计师”(这是啥,创造概念硬糖君只服乐视)的身份出现,宣布推出《爵迹》定制版手机,《爵迹》乐次元会员礼包,甚至还有一款《爵迹》定制理财产品。
《爵迹》对乐视影业实在太重要了。这不仅是一部电影或电影系列的成败,还直接关系到乐视影业在资本市场的动作。
今年5月6日,乐视网披露《交易预案》,计划以98亿元高价收购乐视影业100%股权。
据《交易预案》内容,若成功注入上市公司,乐视影业2016-2018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2亿元、7.3亿元、10.4亿元。
但随着证监会加强对上市公司跨界重组的监管,暴风影音收购吴奇隆、刘诗诗的稻草熊公司被否,万达也中止了将传奇影业注入万达院线的计划,乐视影业的重组计划也在*时间引发深交所问询。
注入乐视网的命运悬而未决,乐视影业亟需兑现2016年5.2亿净利润的承诺。《爵迹》和《长城》则是最关键的作品。
横向来看,乐视影业去年全年净利润为1.36亿;纵向比较,内地电影行业两大巨头华谊兄弟和光线影业去年年利润分别为4.7亿和3.6亿。同时,今年整体电影票房市场惨淡。5.2亿,绝不是乐视影业容易完成的“一个小目标”。
2016上半年已经上映的电影中,有7部乐视影业参与了制作发行。除《盗墓笔记》票房过10亿外,其他几部票房均未及3亿元,单片平均票房仅1.8亿。而成绩*的《盗墓笔记》,由上影、乐视、南派三家联合出品,世纪长龙发行,乐视影业能够从中分羹几何呢。
《爵迹》的失利,无疑为这份业绩承诺的前景更添变数。而此前,万达最终选择中止将传奇影业注入万达院线,外界最多的揣测就是《魔兽》等电影的票房失利,使传奇影业无法完成此前承诺的业绩对赌。
此前深交所对乐视的问询中,一是针对其高估值,要求披露其业绩承诺金额的可持续性。二是针对其明星股东,要求乐视网说明,乐视影业与这些制片人、导演、演员是否签订了业绩承诺或补偿协议,是否有竞业禁止或者其它合作安排。
按乐视影业的重组计划,郭敬明将持有141.54万股的乐视网股份,在众多明星股东中,仅次于张艺谋的340.15万股。
而另一个天不遂人愿的则是承担此片CG制作的原力动画。原力动画不仅参与了《爵迹》从头到尾的制作,还是仅次于乐视影业和最世文化的联合出品方。这也是其出品的*部电影,是其从制作外包公司转型为原创内容公司的重要一步。
这家参与过多款知名游戏和动画电影CG外包制作的公司,声名一直局限于业内,始终在观众层面籍籍无名。如今,终于在网友对《爵迹》的一片吐槽声中,体会到了“走红”的甘苦,和转型的不易。